平遙:一座城,一臺戲,一個人



一座城:平遙古城

平遙:一座城,一臺戲,一個人


▲ 2009.10.11. 斑駁的老牆,童年的影子,驀然回首時,一場夢的輪迴。輕輕劃過兒時的記憶,眼裡滿含著淚水。

作為平遙人

我對這座古城再熟悉不過了

我希望我的照片可以和我一同

經歷不同的生命歷程


平遙:一座城,一臺戲,一個人


▲ 2008.10.17. 火柴廠的部分居民生活區域。伴隨著工廠由興盛到衰亡,那些初進廠時的年輕姑娘小夥們如今已是青絲白髮,而那一排排盛滿了他們喜怒歡悲的房子也老了。


我經常問自己

究竟老百姓和這座古城有什麼關係?

共存?依賴?對立?

古城的古樸與神秘

吸引人們去親近,撫摸,欣賞

平遙:一座城,一臺戲,一個人


▲ 2009.2.6. 依稀找到了自己的影子,八十年代的上學記憶,每天上下學的十字路口,一群群貪玩的小夥伴。三十年後的今天,經過時總還會記起那些年少的時光和那場連綿不絕的大雪。


故事的主題就是人與城

老人晨練,小孩嬉樂,節日集會

恰如一幅幅無需雕琢加工的畫面

那麼自然,那麼流暢

平遙:一座城,一臺戲,一個人


▲ 2017.7.16. 炎炎夏日鄉村裡,老遠就聽到了梆子戲那鏗鏘的調調,今天演出的是晉劇傳統名劇《打金枝》。聽村裡人說這個團裡可有好幾個名角。果然,迷戲的大爺大媽們神情專注,心無旁騖。恍惚間,覺得這個場面好熟悉,原來是兒時搬著板凳和爺爺一起看大戲。爺爺照例是搖著頭哼著曲,手拍膝蓋跟著文武場的鑼鼓點,那挺得直直的腰板和陶醉的神情是我至今最溫暖的記憶。當年那個扒著舞臺探頭探腦的小子如今已過不惑,一樣靜謐的村莊,一樣可愛的鄉親,一樣的戲,不一樣的生活。時空交錯,真想回到小時候啊!


平遙:一座城,一臺戲,一個人


▲ 2011.3.6. 相信人群中的某個少年,一定會因為今天的一份好奇未來走上文化傳承的路子。隱約中,那首熟悉的童謠又在耳畔響起:“拉大鋸,扯大鋸,姥姥門前唱大戲。接閨女,請女婿,小外甥也要去,你也去我也去,姥姥給做好吃的......”


生活是故事最好的腳本

日升日落,四季榮枯

只要小城裡有人

就一定會有事、有情

平遙:一座城,一臺戲,一個人


▲ 2016.12. 灰渣坡路,姥姥家的老院門口。小時候不聽話,媽媽會開玩笑說:你就是灰渣坡撿下的。在寂涼的冬日裡,小城最最安靜的時光中,我會偶爾去走走,看看老街、看看老院,常常碰到鄰家的大爺大娘,他們都老了,大爺嘴裡老唸叨著,“別扶我別扶我”。


平遙:一座城,一臺戲,一個人


▲ 2011.2.28. 離老家兩百米的上西門街武廟旁沙巷口。記憶裡兒時最深刻的瞬間,便是母親騎自行車載著我,上學放學,風裡雨裡,買菜做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生活不易,成長更不易。


通過取景器的觀看和思考

我釋放著內心的情感

迴歸和尋找深藏心中

最原始的那份質樸與純真

並試圖通過這些影像

解讀人們的價值觀和思考方式

平遙:一座城,一臺戲,一個人


▲ 2012.2.4. 東泉鎮圪瘩村,準備下城表演的背弓隊伍。一直對民間藝術很感興趣,鄉下人的執著和質樸是吸引我去記錄下去的理由。


平遙:一座城,一臺戲,一個人


▲ 2014.2.6. 大雪覆蓋了小城。想必這是小城最原本的模樣,樸拙安詳,靜謐如初。



一臺戲:夜戲

平遙:一座城,一臺戲,一個人


▲ 2012.8.5. 晚間的戲自是一天中的重頭。藍絲絨般綴滿了寶石的天幕徐徐降下,燈光亮起,熟悉的曲牌奏響,扮好了的生旦淨醜又開始在咿呀中演繹別樣人生。一個圓場已是萬水千山。馬鞭輕揚、旗幡舞動、幾個騰挪、幾番較量,已是一場血雨腥風的廝殺。

晚八點,夜幕降臨

板聲嘹亮地響起

夜戲撐起簡單的場子拉開了帷幕

隨即鋪開來的是婉轉流暢的旋律

合著圓潤的曲調和清晰的道白



平遙:一座城,一臺戲,一個人


▲ 2012.9.29. 鐵打的城牆根,流水的戲班,還有一茬茬翹首相待的老少爺們,是這城裡一道重要的風景。


平遙:一座城,一臺戲,一個人


▲ 2012.9.23. 入夜讀戲,人生的喜怒哀樂,愛恨情仇,都隨著敞亮的板聲煙消雲散。

中國戲曲的這種大寫意早已流傳千年、迷倒眾生

臺上是帝王將相粉墨登場,出將入相盡得風流

臺下布衣人家裡的尋常生活更是韻味十足

臺上才子佳人風花雪月

在臺下也一定上演過戲場裡的一見鍾情,兩情相悅

平遙:一座城,一臺戲,一個人


▲ 2010.7.19. 臺上,你是青衣我是花旦。臺下,你我還是學戲時的少年模樣。


記得孫犁先生回憶他和妻子的第一次見面

就是在看大戲的時候

比之都市裡紅男綠女們的愛情

這樣的相識有不輸的浪漫

平遙:一座城,一臺戲,一個人


▲ 2018.9.4. 往往是全家上陣。


平遙:一座城,一臺戲,一個人


▲ 2016.3.4. 春寒料峭,跑戲班子討生活,過的還是苦日子。

久久彌散在古城之上的

不僅是濃郁的鄉土氣息

更是深厚的心底記憶

平遙:一座城,一臺戲,一個人


▲ 2015.5.25. 看著扒在臺前,踮著腳尖,滿眼好奇的孩子,依稀間彷彿看到了孩童時的自己。


平遙:一座城,一臺戲,一個人


▲ 2012.8.12. 粉墨濃妝,好戲又將開場。



一個人:阿牛

平遙:一座城,一臺戲,一個人


▲ 這一刻霎那間,淚水化為歡笑,從此不再孤單,這全是因為你的到來。


黎巴嫩詩人紀伯倫說

他們藉助你來到這個世界

卻不是因你而來

你可以給予他們你的愛

卻不是你的思想

你可以庇護他們的身體

卻不是他們的靈魂

平遙:一座城,一臺戲,一個人


▲ 孩子已經習慣了跟著我在鄉間地頭遊走,大媽家手工的布門簾子一撩,就能皮得自然生動。

這個全新的生命個體的到來

賦予了你的人生角色以更多的內涵

平遙:一座城,一臺戲,一個人


▲ 小時光。


從我們初見的那一刻;

從我怦然而動的心和微微顫抖的手裡;

從我把鏡頭對準他的那一刻;

從我低聲輕喚“嗨,小夥子,歡迎歸隊”!

平遙:一座城,一臺戲,一個人


平遙:一座城,一臺戲,一個人


▲ 自得其樂。



平遙:一座城,一臺戲,一個人


▲ 看到了孩子快樂的身影,我也可以和他一起。

有人說

現實的生活

正像是纏綿在一起的長長的膠捲

我們的回憶和期待

只不過是選擇其中的精彩圖片


平遙:一座城,一臺戲,一個人


▲ 歲月無傷,保持冷靜思考的模樣。


平遙:一座城,一臺戲,一個人


▲ 某天的某時某刻,謎一樣的神情,孩子的心理捉摸不透,飄忽不定。


平遙:一座城,一臺戲,一個人


▲ 相映成趣,瞬間記憶。

我希望孩子依舊簡單快樂

也跟自己說:

嘿,輕鬆點,起碼看起來是這樣的



平遙:一座城,一臺戲,一個人


▲ 認真吃飯,認真長大。


平遙:一座城,一臺戲,一個人



平遙:一座城,一臺戲,一個人


▲ 身未動,心已遠。



圖編對話斬風

Q:老師好,老規矩,簡單介紹一下您自己吧。

A:我叫梁喜兵,42歲,地地道道的平遙人,業餘攝影師,自從95年拿起相機,喜歡拍一些人文紀實類照片。


平遙:一座城,一臺戲,一個人


▲ 2008.4.4. 梁村,清代鉅商的故宅大院外,玩耍的孩童。這些記載了晉商文化傳奇的宅院,留下的只是見證過歷史的青磚灰瓦,丟失的卻是深藏其中的傳統文化。

Q:您本是平遙人,又多年來拍攝自己的家鄉。您認為相比其他城市,平遙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什麼?

A:平遙最吸引人的地方還是老百姓和古城息息相關的生活畫面,經常想起兒時腦海裡的印象記憶,老街、老人、小孩溫馨和諧的場景。成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以後,變化太大了,小城處處充斥著濃重的商業氣息,到處是賓館客棧,好多舊的老建築被拆掉或改造,城裡的原住民也越來越少,氛圍變了,那種記憶裡的四方城已蕩然無存。



平遙:一座城,一臺戲,一個人


▲ 2011.2.26. 洪堡村。聊天的時候得知他已經是最後在村裡居住的人,現在的空村變成了遠近聞名的影視基地。

Q:您為何會對夜戲情有獨鍾?

A:作為國粹的戲劇藝術,現在慢慢淡出人們的視野,每當路過劇院的時候總想起小時候爺爺奶奶帶著我們看戲的時光,戲臺上粉墨濃妝,戲臺下群娃亂舞。拍戲也是源於這份記憶,都說人生如戲,戲裡戲外的點滴瞬間何嘗不是人間冷暖的真實映照。


平遙:一座城,一臺戲,一個人


▲ 2014.3.6. 從臺前演罷的故事回來,對鏡補妝的瞬間,歇息時的一口香菸,眼睛裡疲憊的血絲,沒有了臺上的眼波流轉、形色招式,真實的人生盡顯在後臺的角落。

Q: 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們都在用相機記錄著孩子們的成長。您以一名職業紀實攝影師的視角拍攝阿牛,會更多地關注孩子的哪些瞬間?

A:攝影師家的娃,不論呆萌可愛,亦或古靈精怪,都必須自帶模特屬性。喜怒哀愁鬧、吃喝拉撒睡,俯拾皆是的題材,被定格的無數個不可複製的瞬間,成了我們最大的財富。在今天這個物質充盈的時代,能給孩子留下些什麼?大概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平遙:一座城,一臺戲,一個人

▲ 每個娃的夢中都住著一個悟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