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父不死,魯難未已”,慶父到底做了什麼,如此遭人痛恨?

“慶父不死,魯難未已”這個典故大家可能都聽說過,字面的意思很簡單,就是不除去慶父這個人,那麼魯國的災難就不會停止。那麼這個典故出自哪裡,魯國的災難又是什麼事件,慶父究竟做了什麼?

《左傳·閔公元年》:不去慶父,魯難未已。

按現在的意思就是比喻不清除製造內亂的罪魁禍首,國家就不得安寧。

“慶父不死,魯難未已”這個典故發生在春秋時期。慶父,又稱仲慶父或孟氏,是魯桓公之子,魯莊公的弟弟。

“慶父不死,魯難未已”,慶父到底做了什麼,如此遭人痛恨?

公元前662年,魯莊公得了重病,因為夫人哀姜沒有生子,無嫡出兒子只好從庶出兒子中選擇一人繼位。魯莊公有三個弟弟即慶父、叔牙、季友,莊公找幾個弟弟徵求意見。叔牙與慶父是同母兄弟,關係很好,於是叔牙推薦慶父做繼承人。

但之後莊公發現他倆有陰謀,便單獨找季友商量,季友建議由其寵妾孟任生的公子斑繼位。魯莊公在娶孟任時,曾允諾立為夫人,但始終未立,於是莊公就順勢同意由孟任生的公子斑繼位。同時,魯莊公在季友幫助下除掉了叔牙。到了八月,莊公就因病去世了,而隨著莊公的去世,魯國也陷入到了一場政變之中。

這場政變還得從魯莊公幾位夫人說起,魯莊公的第一位夫人和他相遇於公元前692年,也就是他繼位後的第二年。

莊公寵妾孟任

“慶父不死,魯難未已”,慶父到底做了什麼,如此遭人痛恨?

這一年,魯莊公為了取樂,命人在郎邑修建了一座高臺,取名郎臺,郎臺建成之後,莊公帶著人前去遊覽,而站在高臺之上,正好可以看到魯國大夫黨氏一家。

恰好這一日,黨氏的女兒孟任正在自家小院裡散步,魯莊公站在郎臺上遠遠望見孟任,當時就被她的容貌所吸引,於是立刻派侍從前往黨氏家中召孟任前來侍寢。

侍從來到黨家並傳達了魯莊公的意圖後,孟任因不甘心屈居妾室之位,所以當場拒絕了侍從,侍從只得回去將這一情況回稟給魯莊公,魯莊公聞言便親自來到黨氏家中。

“慶父不死,魯難未已”,慶父到底做了什麼,如此遭人痛恨?

孟任得知魯莊公到來後,立刻堵住大門不肯放他進來,魯莊公無奈,只得割破手臂向孟任發誓,只要她肯委身於自己,自己將來必定立她為夫人。孟任得到了魯莊公的承諾,這才同意讓他進門。

一年之後,孟任為魯莊公生下了一個兒子,取名為公子斑,魯莊公本想趁此機會,實現自己的承諾,將孟任扶正為夫人。

“慶父不死,魯難未已”,慶父到底做了什麼,如此遭人痛恨?

然而當魯莊公將這一想法告訴給母親文姜後,卻立即遭到文姜的反對。因為文姜是齊國公主,齊襄公異母妹,當然希望魯莊公的夫人是自己的孃家人,再加上當時齊桓公稱霸中原,這樁婚姻很大程度上也是為了加深與齊國的聯繫。魯莊公迫於母親的壓力,公元前669年前往齊國迎娶齊國公主哀姜為夫人。

慶父殺害兩任魯君

由於魯莊公已經有了寵妾孟任,併為魯莊公生下了公子斑。因此,這是一樁徹頭徹尾的政治婚姻,哀姜嫁給魯莊公後就失去了寵愛,也沒有誕下子嗣。反倒是哀姜的陪嫁妹妹叔姜生了公子啟,哀姜就把公子啟當做自己的兒子。

“慶父不死,魯難未已”,慶父到底做了什麼,如此遭人痛恨?

為了寄託感情和排遣寂寞,也為了維護手中擁有的權力,哀姜與魯莊公的弟弟慶父走到了一起,兩人在魯莊公還在世的時候就開始私通了。

公子斑繼位後,慶父很不甘心,便與哀姜密謀在莊公喪期暗害了繼位僅兩個月的魯國新君公子斑。季友第二天得知了公子斑的死訊後,馬上明白是慶父所為,為了避免殃及自己,他立即逃往了陳國避難。

慶父雖然殺了公子斑,但又怕觸犯眾怒,因此不敢馬上自立,於是假惺惺的提出要擁立叔姜的兒子公子啟為君,在他的提議下,公子啟於公元前661年即位,是為魯閔公。

魯閔公即位時年僅八歲,年齡雖小,但卻很有主意,他心裡明白慶父與哀姜二人內外勾結,早晚會威脅到自己,於是為了自保,魯閔公便想到了向自己的外祖父,也就是齊桓公求助。

“慶父不死,魯難未已”,慶父到底做了什麼,如此遭人痛恨?

齊桓公考慮到慶父的逆行未彰,自己不便出手,就問魯閔公自己有何想法,魯閔公回答說:“如今魯國上下,唯有公子季友最為賢良,我想讓他來幫我,但又擔心慶父會從中作梗。”

齊桓公回答說:“君侯大可將季友召回,就說這是寡人的命令,慶父如果敢於阻撓,我必定率兵來伐。”

得到了齊桓公的許諾,魯閔公立刻寫信給季友將他召回,等到季友抵達郎邑時,魯閔公親自前往迎接,並在那裡將他封為了正卿。

“慶父不死,魯難未已”,慶父到底做了什麼,如此遭人痛恨?

慶父得知後很不滿意,竟然當面質問魯閔公,魯閔公卻回答說:“這是齊侯的意思,寡人不敢不從。”慶父見魯閔公搬出了齊桓公,也只得默許。

此時的慶父依然大權在握,繼續和哀姜打的火熱,也更加的肆無忌憚。公元前660年,慶父和哀姜合謀,指使親信又殺死了魯閔公,準備自立為君。

慶父不死 魯難未己

“慶父不死,魯難未已”,慶父到底做了什麼,如此遭人痛恨?

慶父兩年內殺了兩任魯國國君,使魯國的局勢陷入了嚴重的混亂中,魯國國人早已對慶父恨之入骨,怎麼可能支持慶父?在慶父作亂期間,季友領著魯莊公另一個兒子公子申逃到邾國,此時趁機返回魯國併發出文告聲討慶父,要求國人殺掉慶父,擁立姬申繼位。魯國人紛紛響應季友的號召,要宰了這對姦夫淫婦,慶父害怕,眼見魯國已經待不下去了,於是逃往了莒國,而哀姜逃往了邾國。

魯莊公死後的幾年裡,慶父串通哀姜,連殺了兩個國君,而且極端荒淫無恥,橫行無忌,造成魯國極大災難。早在慶父殺死公子斑,魯國一片混亂之時,齊桓公便派大夫仲孫湫到魯國去了解情況。之後仲孫湫向齊桓公報告時就下結論說:“如果不除去慶父,魯國的災難是不會終止的!”事實也果然如此。後人常把製造內亂的人比之為慶父。“慶父不死,魯難未已”的典故由此而來。

慶父窮途末路 被逼自殺

慶父逃到莒國後,季友擁立的公子申是為魯僖公。魯僖公知道慶父此人只要存在一天,魯國就不會徹底安穩,於是派季友前往莒國,希望莒國國君能將慶父遣送回來。

“慶父不死,魯難未已”,慶父到底做了什麼,如此遭人痛恨?

慶父得知季友派人來索要他,知道莒國君主必定不會相容,於是當天夜裡就悄悄離開了莒國,但由於慶父名聲太差,其他幾個國家也都不願收留他,慶父無奈之下,只得暫居魯國的密地。

幾天以後,魯國大夫公子魚從外面辦事回來,正好路過密地,慶父便請求公子魚能替他在季友面前求情,並表示自己情願做一個尋常百姓,只要能留下他的性命就可。

公子魚與季友一樣,都是魯國的賢臣,很受敬重,他見到季友之後,將慶父的話轉述給了季友,季友卻反駁說:“慶父連殺兩君,如果不加以嚴懲,如何能讓百姓臣服。”

公子魚見季友態度堅決,只得放棄,但他又想到自己有負於慶父所託,所以一路哭著來到了密地,而在密地等候消息的慶父遠遠聽到公子魚的哭聲,知道季友最終不肯放過自己,於是在公子魚到來之前他就上吊自殺了。

“慶父不死,魯難未已”,慶父到底做了什麼,如此遭人痛恨?

齊桓公聽說慶父的死訊後,對管仲說:“魯國之難雖然主要責任在於慶父,但我姜氏也參與其中,如果不討其罪,將來何以服眾。”

管仲點頭表示贊成,於是齊桓公便派徒人豎刁前往邾國索取哀姜,邾國君主不敢違抗,立即將哀姜綁縛起來交給豎刁。

豎刁帶著哀姜離開邾國,走到夷地的時候,便按照齊桓公的要求勒死了哀姜。魯僖公得知此事後,考慮到哀姜畢竟是魯莊公的正室夫人,於是就向齊國要來了哀姜的屍首,以夫人之禮將她與魯莊公合葬在一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