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委员长、总裁、总统,到底哪个是蒋介石的真正称谓?

看一部民国题材作品水平如何,有个侧面就是从其职官称谓入手。盖因民国庞杂多变,往往隔几年就变得他妈都认不出了。比如民国剧中常出现的蒋介石,最多同时身兼过上百个各种头衔,其中重要者依年代依次如下——

校长→总司令→委员长→总裁→总统

蒋校长=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校长(1924-1947)

这个职务,是蒋介石发迹的根本,也是其贯穿其一生的权力基础——以革命军的黄埔军校毕业生为其私人门生,从而构建起了遍布党、政、军高层官僚的私人关系网络,成为了保证地位不可动摇的根本。要知道在1924年国民党成立之初的“一大”上,蒋介石还只是普通党员,而比他小6岁的毛润之当时都已经被选为国民党候补委员了。

黄埔军校的建立,源于孙中山因为历次革命的军事失败,决意搞自己的“建军大业”。他于1924年5月任命蒋介石担任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校长,负责筹备训练听命国民党自己指挥的革命军队。原本孙中山属意国民党元老程潜担任校长,蒋介石仅为副校长,后来几经争取才捞到了这个在日后证明极为重要的要害位置。

蒋介石虽然在此后一生都被黄埔生尊称为“校长”,其实

他真正主抓的不过是从1924年3-10月入学的黄埔一~三期生而已,然而他却占据黄埔军校校长之名长达24年——原因正如上面所说,欲以黄埔培训的精英,尽为其私人门生。蒋介石默许嫡系将领在他面前大喊“校长”,正是这种以私人恩谊凌驾于政党纲领、国家制度之上的手段。

校长、委员长、总裁、总统,到底哪个是蒋介石的真正称谓?

蒋介石在黄埔军校时期

蒋总司令=国民革命军总司令(1925-1929)=陆海空三军总司令(1929-1931)

1925年,蒋介石出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其总司令部取代了原有的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职能,成为了最高军事统帅机关。原因就是,当时掌握在国民党自己手上的唯一武力,就是蒋介石掌控的黄埔军校教导团。其后国民革命军虽编成多个军,最嫡系的还是脱胎于黄埔军校教导团的第一军(军长蒋介石)。

1929年,蒋介石同志觉得老是被称为“蒋总司令”不好,这不是说我们是个独裁军阀吗?于是他迅速推动立法,规定“国民政府主席兼任陆海空三军总司令”,然后由身为主席的自己担任三军总司令(美滋滋)。虽然从一个“总司令”转为另一个“总司令”,但这是从“独裁军阀”转变为“立法赋予国家元首的统帅权”(这是我蒋中正的一小步,却是中华民国的一大步!……)。然而有趣的是,当他在1931年卸任国民政府主席后,又迅速推动立法,规定“国民政府主席不必兼任陆海空三军总司令”,然后彻底废除了“陆海空三军总司令”这个职位(我蒋中正当不了的,你们其他人谁也别想当!)。

关于这个“陆海空三军总司令”还有一个悲惨的传说——那就是蒋总司令任命的每一位代总司令、副总司令,后来都起兵反蒋了。1929年11月唐生智被任命为“代总司令”,之后不到半个月就起兵反蒋;同年10月任命阎锡山为“副总司令”,隔了半年,阎老西干脆自称总司令,起兵反蒋;1930年又任命张学良为“副总司令”……后面的事,相信不用我多说大家都知道了。

校长、委员长、总裁、总统,到底哪个是蒋介石的真正称谓?

张副总司令和蒋总司令在一起


蒋委员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1932-1946)

蒋委员长=(国防委员会=国防最高会议=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长(1932-1947)

1926年北伐前,为改变军事指挥机构重叠问题,国民党举行会议,规定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为“国民政府军政最高机关”,重要的在后面——“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兼任军事委员会主席”——当然就是蒋介石啦。

“蒋委员长”之名,要到抗日战争期间才成为蒋介石的主要头衔。因为抗日战争爆发后的1932年,军事委员会再次改组,设委员长一职(当然又是由蒋介石继续担任)。军事委员会不但取代了陆海空三军总司令部的军事职能,还日渐侵夺了党务、行政、财政等各方面的职能,成为了国家的战时最高决策机构——“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一职,也取代了国民政府主席,成为了事实上的国家元首。不但如此,蒋介石还特别授予自己“特级上将”军衔,而这个军衔自始至终只有他一人获得过。

蒋介石另一个牛逼的委员长职位,是(国防委员会=国防最高会议=国防最高委员会)的委员长。国防委员会本为“训政时期”最高领导机关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的下属机关,1939年之前其委员长、主席皆由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兼任(蒋介石:是我),1939年之后其委员长由国民党总裁兼任(蒋介石:又是我)。另外,1937年后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将职权移交国防最高会议,从此开始该委员会的委员长职位(蒋介石:还是我)逐渐成为凌驾于国民党中央、国民政府、五院和军事委员会之上的最高权力核心。

校长、委员长、总裁、总统,到底哪个是蒋介石的真正称谓?

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特授“特级上将”军衔


蒋总裁=国民党总裁(1938-1975)

国民党最高领导人先后有“总理”、“总裁”、“主席”三种称谓。其中“总理”专属于孙中山,“总裁”则专属于蒋介石。这两位不但在世时长期霸占这一职位,等到去世之后,职位名称也如同球衣退役一般,被永久保留了。

蒋介石自1938年起担任国民党总裁,直到1975年死去为止,独掌国民党党权共37年——这也是蒋介石一生担任时间最长的职务。之所以要设立“总裁”一职,因为自孙中山死后,国民党名义上的最高权力仍是由中央常务委员会“集体领导制”的,虽然蒋介石也曾几度出任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但总觉名不正言不顺。因此,于1938年借口“抗战之特殊需要”设立总裁一职,并且代行国民党党章中规定的总理职权,从此集党内大权于一身。


“此时设立总裁,至少可表示本党不妥协之决心,与敌以精神上之打击。”

“对总裁责任应当仁不辞,以救国与对外之道已无他法。此为最后一着,实与抗战增加实力不少,而且确定党国重心,无异于敌精神与其策略上一大打击也。”

——《蒋介石日记》


你们看——(空一格)蒋公一出任国民党总裁,敌人精神上就遭到“一大打击”了,不知道的还以为日本法西斯在1938年就被蒋总裁的精神攻击打倒了呢。

蒋总统=中华民国总统(1948-1975)

台湾省有个笑话说蒋介石上了天堂,遇到孙中山,有了这么一段对话。


孙中山问:“我死后中华民国有没有行宪啊?”

蒋介石答:“有啊!有行宪,有行宪啦!”

孙中山问:“那第一任总统是谁?”

蒋介石答:“是我。”

孙中山说:“反正才做一任,还好。那第二任呢?”

蒋介石答:“于右任(余又任)”

孙中山说:“不错不错,书法家当总统,文学治国。那第三任又是谁呢?”

蒋介石答:“吴三连(吾三连)”

孙中山说:“舆论界有人出任总统,也好。那下一任又是谁?”

蒋介石答:“赵元任(照原任)”

孙中山说:“很好,语言学家当总统。那第五任呢?”

蒋介石答:“赵丽莲(照例连)”

孙中山说:“太好了,连教育家也做总统了,那国家可真是越来越进步了。那第六任呢?”

蒋介石已经有点词穷了,于是随便呜拉的说:“伍子胥(吾子续)


这个笑话说的是蒋介石自1948年连任五任总统,并且内举不避亲地传位于大公子蒋经国的轶事。中华民国的国家元首头衔经历过几个阶段,除了孙中山、袁世凯先后担任的“临时大总统”、“大总统”、“非常大总统”……就是北洋军阀轮流坐庄的北洋政府“大总统”,以及广州、南京的“国民政府主席”。

蒋介石虽然担任过1928-1931年的国民政府主席,但因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恶劣影响,在国民党内各方压力下被迫宣布“下野”,让位于国民党元老林森。此后林森虽然担任了14年的国民政府主席,甚至在任期间作为名义上的国家元首对日宣战。如上所述,这一期间事实上的国家元首,还是蒋介石担任的各种委员长职位。因为,蒋介石担任主席时,根据立法规定“主席兼任中华民国陆海空军总司令”;而等到林森担任主席时,又根据立法规定“主席不得兼任其他官职”。(林森:——摔!)

校长、委员长、总裁、总统,到底哪个是蒋介石的真正称谓?

林森作为主席签署的《国民政府宣战对日本布告》

1943年,蒋介石继任国民政府主席,然后很好运地赶上了以国家元首身份签署《开罗宣言》(之前《对日宣战布告》和《联合国家宣言》他都没赶上)。到了1948年,连蒋介石都觉得这个主席、那个委员长的各种名义的、实际的国家元首头衔太过麻烦,于是宣布“行宪”,由国民大会“民主选举国家总统”——然后这就回到了上面提到的著名的台湾笑话环节。

校长、委员长、总裁、总统,到底哪个是蒋介石的真正称谓?

蒋介石就任“总统”


总结一下——

当他是蒋总司令时,他就是最高军事长官;

当他是蒋委员长时,他还是最高军事长官;

当他是蒋主席时,他就是国家元首;

当他是蒋总统时,他还是国家元首;

当他是蒋委员长时,他就是事实上的国家元首;

当他是蒋委员长时,他还兼蒋委员长;

当他是蒋委员长时,他还是蒋主席;

当他是蒋总司令时,他还是蒋主席;

当他是蒋总裁时,他还是蒋委员长;

当他是蒋主席时,他还是蒋总司令;

当别人是主席时,别人谁都别想当总司令;

当他是蒋总裁时,别人谁都别想当总裁;

当他是蒋总裁时,他就一直是蒋总裁;

当他是蒋总统时,他就一直是蒋总统;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