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6工作制”成行业潜规则:职场人如何应对加班文化?

朋友小白的公司春节放假回来之后送出的第一份大礼包,就是通知公司所有的部门和员工,从3月份起,公司改为“996工作制”。

所谓的996工作制就是:早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每周工作6天,简称996。

“996工作制”成行业潜规则:职场人如何应对加班文化?

朝九晚五的你,看到这里,有没有颠覆你对工作的认知?

我们先来算个帐吧,一个人每天的时间总共24个小时,除去8小时睡眠,2小时吃饭,1-2个小时的通勤时间(在一线城市可能要更多),剩下的12个小时,你将完全交给公司。

“996工作制”成行业潜规则:职场人如何应对加班文化?

这也就意味着,你没有娱乐时间,没有运动时间,没有休闲时间,没有与家人相处的时间。

每天除了保证基本的睡眠、吃饭,剩下的就是工作。

这样的996是不是有点灭绝人性?如果你觉得这只是个别无良公司的个别行为,那你就错了。

多家互联网公司早都实行该制度,如阿里巴巴,58同城等等,在创业公司更是常见。

2015年,一家市场咨询公司发布的《白领8小时生存质量调研》报告显示,仅有28.6%的白领表示“不需要加班”,IT、通信、电子、互联网行业的白领平均每周加班时间则高达9.3小时。有11%的白领基本处于“996”的工作模式中,且这个比例不断扩大。

但不管公司内部有多少吐槽和反对的声音,996工作制还是在朋友小白的公司如期实行了,除了不确定的奖金和加班晚餐,没有其他任何福利和加班费。

“996工作制”成行业潜规则:职场人如何应对加班文化?

意料之中,公司开始出现离职潮,有一个部门的员工几乎全部走光。除了公司核心和中层,以及本来就享受了高薪的业务骨干,其他人员要么跳槽要么在准备跳槽的过程中。因为在他们看来,多了一半的工作时间,而没有相应的利益补偿,这等于变相降薪和变相裁员。

小白问我,为什么996制度有这么大的负面效应,但公司老总还是执意要推行呢?

我了解了一下小白公司的背景:作为融资融到第五轮而还没有盈利的创业公司,虽然商业模式已经被证实可行,资金运转状况良好,但在僧多肉少的资本市场,公司老大要或多或少表现给投资者看,整个公司的狼性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投资大佬的信任度,于是员工就成了牺牲品。

而从整个行业来看,这种文化的形成也有一定的渊源。首先,行业竞争呈现白热化,创业公司宁可牺牲人力成本来换取业绩高速发展;其次,行业本身流动性很强,年轻人聚集,不愁没有人员补充,裁员成本非常低。

在这样的背景下,“加班文化”几乎已经成了一些公司的企业文化,即使不实行996的公司,按点下班已经成了一种奢侈。在生活节奏超快的一线城市,职场人似乎早已适应了这种高强度的工作。

但适应高强度的工作不意味着无原则、无底线的适应加班文化,这是两种概念。

有些加班是可接受的。比如最近有项目要验收,需要攻坚克难一下,或者公司最近要上市,需要全体员工严阵以待,亦或是公司有大型活动,可能需要部分员工通宵达旦。这种情况的加班是可接受,首先是因为这是适应公司特殊情况而进行的阶段性加班,不会持续太久;其次,这种加班更多的是为了更快、更好的完成一项工作而不得不采取的措施,大多伴随着公司上市、项目收益等,且与员工利益息息相关。

大家抵制和反对的是那些无效率、无收获、无福利的加班。

比如有的公司加班并不是为了完成某项工作,只是表现给领导看的一种形式主义,于是老板不走,经理不敢走;经理不走,小兵不敢走;大家都不走,你凭什么走?这种情况下,加班不是为了提高工作业绩,而是成了一种衡量工作态度和工作表现的标准。

有的公司效率极低,正常工作时间内大多数人尚且是磨洋工的状态,而偏偏快下班的时候要开会,开会目的不明确、要讨论的问题不聚焦、会议组织者逻辑不清晰、发言的人又提不出什么新观点,于是吵吵嚷嚷的开了两个小时,什么成果都没达成,无数为人父母的员工不得不在临近下班的时候,熬完效率低下的会议,他们一边想着孩子,一边觉着宝贵的育儿时间被低效的老板夺走了。

最可气的是,有的老板认为员工加班理所应当,不应该被额外支付酬劳。按理说,工作时间增加一半,收入也应该增加一半才对,即使不增加一半,也应该有相应的福利保障和待遇,来抵消加班所带来的个人损失。但事实是,很多公司所增加的收入,远远不足以支付员工多付出的劳动,更不用说有些公司完全是无偿加班。

我们都知道,加班文化最盛行的地方是在日本。但日本的经济又如何呢?

“996工作制”成行业潜规则:职场人如何应对加班文化?

在日本的末班地铁上,随便躺下睡觉的职员并不少见

在日本中京财经研究所的研究报告中,超过70%的受调查企业承认,因加班而导致疲劳工作、效率下降的代价已超越额外工作带来的收益。2009年,日本《钻石周刊》尖锐地指出,“过度加班是一种不健康的经济现象”,“加班不是日本崛起的根源,相反,它是日本在过去20年里走向衰退的原因之一”。

所以,从公司和社会的角度来说,也并不是加班越多越好,希望老板们能明白:

员工希望有更好的生活,所以才努力工作,而一旦压榨了所有的时间,这种愿景就成了幻影,员工不再有动力去激发工作的热情,“加班能提高效益”就会适得其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