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然勒石”的真相:裙带关系主导的一道“送分题”

继西汉狂人霍去病在匈奴祭天的大本营狼居胥山搞了次篝火晚会(史称“封狼居胥”)后,二百年后的东汉时期也发生过一次同样牛X的事——

窦宪带兵出塞三千里,跑到匈奴后花园燕然山(今蒙古国杭爱山),并在石头上刻下“到此一游”(史称“燕然勒石”)。

从那以后,“封狼居胥”和“燕然勒石”成了中国古代武将最高的追求和梦想。范仲淹词中就曾感叹:燕然未勒归无计,将军白发征夫泪!

“燕然勒石”的真相:裙带关系主导的一道“送分题”

蒙古国发现燕然勒石遗迹

然而,窦宪这次行动,无论从难度系数、必要性和支持率上,都远远逊色于霍去病。事实上,这是由他姐姐窦太后亲手奉上的一道“送分题”,兴师动众只为替他赎罪。

窦氏是汉章帝刘炟皇后,开国元勋窦融之后,其母是光武帝长子东海王刘强之女沘阳公主。跟婆婆明德皇后马氏一样,她深受皇帝宠爱却不能生育,抱养了梁贵人所生的皇子刘肇。

窦氏的历史评价是“贤”,这是指才能。与东汉前两任贤后阴、马二氏相比,在人品方面窦氏其实节操碎了一地。她先是指使小黄门蔡伦(“四大发明”里纸张的专利所有者)害死了太子刘庆的生母宋贵妃,又鼓动汉章帝废了太子刘庆,安排养子刘肇入主东宫。更无耻的是,当刘肇继位(汉和帝)后,她听说梁贵人家族弹冠相庆,大为恼怒,硬是找碴儿将国舅梁竦赐死狱中,活活吓死了刘肇的生母梁贵人,连另一个国舅梁松的妻子舞阴公主也被发配到新城。

宫里有这么强势的姐姐,窦宪一改东汉初期国舅们“以德服人”的优良传统,变得飞扬跋扈。欺负小老百姓不算本事,这厮连王爷、公主都不放眼里,硬生生逼着沁水公主(汉明帝第五女刘致)以白菜价贱卖了园林(后世有个著名的词牌名叫“沁园春”,典故就出于这个园林)。

一天汉章帝出门经过这里,得知此事后勃然大怒,把窦宪叫来一顿臭骂:你欺上瞒下,简直跟赵高指鹿为马没区别!连我妹你都敢欺负,何况老百姓!老子宰掉你,如同扔掉只死老鼠一样!(“国家弃宪,如孤雏、腐鼠耳!”)

当时还是皇后的窦氏跪在汉章帝面前痛哭流涕,好长时间才替窦宪捡回了条小命。窦宪乖乖退还了沁水园,汉章帝虽没处罚他,但始终不让他担任重要职务。

年幼的汉和帝继位后,窦氏升格为太后,把持朝政。她让窦宪担任待中,参与军国要事。翻身得解放的窦宪上台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报复。纪检干部韩纡曾经揭发过他父亲窦勋,并导致窦勋下狱。窦宪让门客杀死韩纡之子,用首级在他爹墓前祭奠。

体会到权力妙处的窦宪,从得瑟陷入了疯狂。都乡侯刘畅来京城吊祭汉章帝,窦太后挺喜欢这个小鲜肉,频繁召见,并有意将他留在京城重用。窦宪担心大权旁落,竟然派刺客暗杀了刘畅。

案子查清后,窦太后恼羞成怒,又没法向皇族交待,于是下令将窦宪禁闭在宫中,却一时下不了狠心处死他。

窦宪感到了深深的恐惧。经高人指点,这小子主动提出参军,要求带兵去打匈奴,用军功赎死罪。

其实这个时期的匈奴已经很衰落,裂成南北两瓣,南匈奴成为汉朝的附庸国,北匈奴被揍成了落水狗,与汉朝中间又隔着南匈奴,就算想抢点嚼裹也够不着,只能在遥远的西域跟汉朝的办事处(西域都护)叫叫板。这时候劳师远征去打匈奴,理由相当牵强,三公九卿都上书劝阻——不是没信心,而是没必要。

奏书接连十多次呈上,都杳如黄鹤。侍御史鲁恭干脆把事情挑明:不能只为窦宪一个人考虑,不惜让上万人捐躯荒野,而且师出无名,让四方蛮夷以后很难再心服!

然而,历史的诡吊之处在于,战争的胜负跟理性并没因果关系,冲动不全是魔鬼,有时也会中头彩。窦太后正愁没人响应,热情的南匈奴人跑来请缨,自愿充当汉朝围剿北匈奴的急先锋。当然,他们有自己的小九九:借助汉军力量搞掉竞争对手,重新做回大匈奴的美梦。

对窦家来说,这真是雪中送炭。汉和帝永元二年(公元89年),朝廷任命窦宪为车骑将军,执金吾耿秉为副帅,调动十二郡骑兵及胡人、羌人部队从朔方鸡鹿塞出击。南匈奴单于从满夷谷北上,东线汉将邓鸿从阳塞出发。三路大军如期在涿邪山(今蒙古国境内)会师。

“燕然勒石”的真相:裙带关系主导的一道“送分题”

窦宪破北匈奴之战示意图

战事出奇顺利,在汉军顾问团的指挥下,南匈奴十分卖力,一万人的骑兵竟然击溃了北匈奴单于主力。汉军基本上都是处于一种尾随追击状态,一直追到私渠北海(今蒙古国本察干湖),斩杀大部落王以下一万三千人,迫降副王、小王81人,部众20多万人。

窦宪虽然人品掉线,但智商显然不需要充值。看着北匈奴基本上报废了,他认为不宜赶尽杀绝,不能让南匈奴一家独大。于是搞笑的一幕上演了,这边忙着砍人头算战果,那边他赶紧派人带上金帛财物去挽留抚慰北匈奴单于,并以皇帝的名义赏赐礼物,劝他效仿南匈奴做汉朝的藩属。

已经输得底裤朝天的北匈奴单于无牌可打,只能认命。但后来在入塞朝贡时,遭到南匈奴的截击,身受重伤逃回西方。看到北匈奴只剩下一口气,没了利用价值,窦宪随后安排校尉耿夔、司马任尚袭击金微山(今阿尔泰山),消灭了北匈奴最后一点残余力量,单于“不知所终”。

这一仗基本上为汉匈数百年战争划上了休止符。志满意得的窦宪登上燕然山,在山的南麓挑了块平整的大石头,让随军的大笔杆子班固撰文,刻下了著名的《封燕然山铭》。

铭文中自然少不了对窦宪的吹捧:寅亮圣明,登翼王室,纳于大麓,维清缉熙。对于这一战的历史意义,班固先生也毫不吝啬手中的如椽大笔:兹所谓一劳而久逸,暂费而永宁者也。

立下盖世奇功的人渣窦宪,回京后升职为大将军、武阳侯,食邑二万户。汉朝旧制,大将军职位本在三公之下,从窦宪这儿起改了规矩,位居三公之上。

有太后撑腰,又立了大功,窦家父子兄弟同列九卿,遍布朝廷,权势熏天肆无忌惮。执金吾窦景公然纵容手下抢夺民间财物,奸婬掳掠妇女,搞得京城里的商人都不敢出门做生意。

窦太后觉得娘家人“燕然勒石”,功绩跟霍去病“封狼居胥”应当并列,特意让朝廷把霍去病曾用过的“冠军侯”封号赐给窦宪。当汉和帝到长安接见窦宪时,一些官员竟然提议要大家向窦宪叩拜称“万岁”!

在权欲的刺激下,窦宪已经不满足于口头上的“万岁”,他准备把黑手伸向汉和帝。年方十四岁的汉和帝刘肇不露声色,同宦官郑众暗中谋划除掉窦宪。为得到皇族的支持,聪明的小皇帝找来清河王刘庆,命他向千乘王刘伉借书,书名是《汉书.外戚传》。

这是一个明确的政治信号,意味着皇帝想对外戚下手。事实证明,刘肇借书的做法,比后来汉献帝刘协血书“衣带诏”要高明、含蓄得多。刘庆找来这本书的同时,也通过刘伉向皇族发出了动员令。当晚,有了底气的汉和帝亮出了獠牙,命刘庆向郑众传话,让他搜集皇帝诛杀舅父的先例,一方面学习揣摩先进经验,一方面为清除窦氏家族寻找理论支持。

永元四年(公元92年)六月二十三日,汉和帝驾临洛阳北宫,突然下诏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北军五校尉领兵备战,关闭城门,措手不及的窦氏党羽被一网打尽。

碍于太后的情面,汉和帝没有直接处死窦氏兄弟,而是收回窦宪大将军印信绶带,命窦家兄弟离开京城前往封国,紧接着再下一道催命符,打发他们命赴黄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