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每個人對數字更加敏感了……

在新型冠狀病毒的肆虐下,2020年開年我們便迎來了一場特殊的戰爭。

與03年的SARS不同,這場疫情是中國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下的第一場全民性公共危機,是全人類的一個危機。在這場危機背後,我們發現互聯網下的居民對於數字更加敏感了。

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到各大平臺都在發佈關於疫情的實時動態,例如微博、短視頻、頭條號、微信等,新聞媒體、政府官微、明星KOL成為傳播主力。

“數據公佈”與“人傳人”成為全民關注節點

儘管肺炎病例在2019年12月就曾被報道,但直到1月中旬也還算不上社交媒體的熱點話題。輿論爆發點出現在2020年1月20日,各省政府也自1月20日起公佈新增病例數,鍾南山也在當日確認“新型冠狀病毒可以人傳人”,隨之引起了大量社交討論;1月22日,各大明星KOL帶頭轉發@央視新聞信息,將話題熱度帶到了高點,此後有關疫情的話題熱度便一直處於高位。

疫情之下,每個人對數字更加敏感了……

直播回放成為更有效的溝通形式

從傳播聲量和互動數據來看,權威的官方新聞類媒體是疫情信息傳播的重要渠道,其中@人民日報和@央視新聞是最受公眾關注的兩大頭部賬號。

疫情之下,每個人對數字更加敏感了……

在本次疫情新聞傳播過程中,各大新聞媒體都採用了多元化的報道形式,從數據監測分析中發現,儘管圖文類信息是佔比數量最多的形式,但直播回放卻成為了用戶互動量佔比最高的形式,用戶更願意在直播視頻的回放中進行實時互動。

筆者認為本次疫情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第一次全民性公共危機,但危機下,互聯網下疫情數字實時動態播報的透明化,推動了網民群眾對疫情的瞭解和關注,普及了抗疫相關知識。未來希望大數據和互聯網5G發展可以助力智慧醫療時代的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