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賬】清明粑中秋粽 最是那一口家鄉味

前幾日,有點忙,落下一篇流水賬。今日補上,平復心情。


中秋粽在此實為充數,清明粑是重點,畢竟是節氣裡的美食。查了一下之前的朋友圈,寫過一兩次清明粑,也叫青團,每次寫的都不太一樣。


大約10天前,有個小夥伴分享了個青團的鏈接,說:記得你寫過。我回:噢,又到清明節了。始終惦記著,再寫一回,心境不一樣角度也不太一樣。


清明前後,雨水漸多,田裡的野花野草在雨水的滋潤下,漸漸冒出了頭,它們大多可以掐那鮮嫩的尖,製作成各式的美食。做清明粑要採摘稻田裡野生出來的棉子菜(音),這種植物不高,寸把長,一般長在剛剛越過一個冬天的稻田裡,開著小黃花,葉子上似乎有點兒泛白,把花和葉子一塊掐下來即可,倒是極鮮嫩的,晾曬在陽光下,通風處,備用。


清明粑的原料,主要是米粉,糯米70%,普通米(老家方言裡叫jian米)30%,主要是糯米粘性太強,才有這麼一個比例,頭天晚上用井水浸泡上。第二天一大早撈出來瀝乾,聽見碾米廠的機器響起來了,就可以提上浸泡好的米打出粉來,十幾分鐘的功夫一粒粒米就磨成了粉。


晾乾的棉子菜,用刀剁碎或用棒槌一頓掄,然後跟米粉揉搓在一起,有點兒像和麵吧。芝麻花生炒熟,跟白砂糖攪拌在一起作為餡,白砂糖也可換成紅糖、蔗糖、黃糖之類,家裡有啥糖用啥糖吧,沒這麼多講究。

和好的米粉揉成圓球狀,然後一掌壓成麵餅,舀一勺芝麻花生餡,再把它包起來,繼續揉成球,成了,把這圓球放在提前準備好的麻葉上,也有放竹葉上的,麻葉和竹葉也是房前屋後易得的,區別有一點兒,等蒸熟以後,麻葉可以直接吃,竹葉太硬,斷然是咽不下去的。


揉球,壓餅,放餡,揉球。重複幾十次上百次,這都取決於準備了多少材料。所有工序完成,放鍋裡蒸即可,蒸熟以後,圓球會變成麵餅,糯米的粘性比較強,所以出鍋的時候又鋪了一層麻葉,這層生麻葉可以不吃,如下圖所示。所有用塑料膜包起來的青團都是沒有靈魂的,那是工業的氣息,沒有鄉野的味道。

【流水賬】清明粑中秋粽 最是那一口家鄉味


出鍋,咬一口,餡兒順著嘴角流出來, 那感覺無法描述,只能親口一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