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吐哺,天下不归心?周朝修建洛邑,竟是为了这件事?

周公辅政,惹来了啥事?

伐纣灭商的周武王死后,成王姬诵成了周朝第一任只负责守成的CEO。

可是这个CEO年龄太小,资历不够,属于赶鸭子上架。而且,这时候距离周武王攻下朝歌,也只有两年,局势并不稳定。

关键时刻,周成王他爹留下的老臣子周公旦(姬旦)站了出来。姬旦语重心长地对周成王说:“贤侄啊,你看你爹统一天下不久,这些诸侯总想搞事情,不如我来替你管管?”

周公吐哺,天下不归心?周朝修建洛邑,竟是为了这件事?

周公旦算是德高望重了,周成王一是觉得自己搞不定,二是觉得这人靠谱,于是,同意姬旦摄政。

管叔和蔡叔表示不服:“姬旦,我们大家都是武王的兄弟,凭啥你说了算?”

管叔的封地管国,大概在今天的河南郑州;蔡叔的封地,大概在今天的河南上蔡。

他们的封地,就在商朝的旧都殷(今河南安阳)的附近,原本是负责监视前朝余孽的,也就是纣王的儿子武庚。

当初,武王鞭尸纣王后,为了安抚商民,没有杀武庚,而是让他继续管理殷。但总要留一手,没想到武王留的这一手,却成了祸患——管叔和蔡叔找到武庚,一起叛乱了。

这也印证了姬旦的说法——天下不稳,说明商在民众中还是有一定号召力的。

周公吐哺,天下不归心?周朝修建洛邑,竟是为了这件事?

可见,周公吐哺,天下并没有归心。

可是,号召力是一回事,硬实力又是一回事。没实力硬要装X的蔡叔和管叔,三年就被打脸,被姬旦实力碾压,武庚和管叔直接领了盒饭,蔡叔苟住一条命,被流放了……

周成王和姬旦不开心了:武庚你小子就一个摆设的样式货,还不听话啊?不要紧,换个人,微子启(纣王的庶兄)你来。

修建洛邑,竟是为了收贡品?

时间证明,周成王没有看错人,周公真是高风亮节啊,摄政七年,就把权力还给成王了:“你已经是一个成熟的王了,应该自己当家了。”

周朝怎么说也是个大一统王朝,不能总憋在丰邑(今陕西鄠邑区)这种地方,成王派召公去修建洛邑(今洛阳),修成后,将九鼎放在城内。

周公吐哺,天下不归心?周朝修建洛邑,竟是为了这件事?

这件事,不仅《史记》,还有《尚书》和《何尊铭文》都有记载,出土文物也有印证,可以说是确凿无疑了。

周成王可能地理学的不怎么好,说了一句话:“这里(洛阳)是天下的中央,四方进贡,路程差不多。”

感情修建洛邑,是这么个原因:诸侯进贡都不想比别人走的多。

这里有个矛盾,如果周成王时就定都洛邑了,后面为啥会有周平王东迁洛邑?小煮猜测,可能此时洛邑只是营建备用,首都可能仍是丰镐。

周公吐哺,天下不归心?周朝修建洛邑,竟是为了这件事?

何尊铭文上的“宅兹中国”

这位周王和黄老邪有关系

周成王除了继承他爷他爹打打杀杀的本事外,还干了一件事:制订礼乐。这是周朝引以为傲的一件事,周礼影响深远。

周公吐哺,天下不归心?周朝修建洛邑,竟是为了这件事?

成王快挂的时候,担心太子钊不行,就让召公、毕公(姬昌第十五子)辅政。这再次说明周公旦当年是真心摄政,并没有僭越之心。否则,有前车之鉴的话,成王不会再安排人辅政。

太子钊登位后,就是周康王。成王、康王都是以德服人,天下安宁,四十年不曾使用刑罚。

康王的儿子瑕是周昭王。这位看来道行不行,到南方巡视就没能回去……

因为当地人讨厌他,给他一只用胶粘合的船,结果淹死了。

到了宋朝,桃花岛上有位黄药师,学了这一手,差点把郭靖、老顽童和洪七公淹死……(此段是小煮胡说,但金庸先生借鉴了这个典故是可能的)

小煮后面会继续从独特的角度讲《史记》的故事,喜欢的请点个关注,不胜感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