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绰,文治武攻的全能冠军,"澶渊之盟"结束二十年战争

导语:

耶律阿保机在发妻述律平的辅佐下建立了契丹国以后,耶律氏皇族便与萧氏几乎世代为婚。从辽太祖阿保机,一直到辽天祚帝耶律延禧九代辽帝的皇后有八位娶了萧氏女。其中辽景宗耶律贤的皇后萧绰是多名皇后中的佼佼者。

萧绰,文治武攻的全能冠军,

萧绰像

萧思温悉心教导萧绰

萧绰,生于聊穆宗耶律景应历三年。她的父亲萧思温是辽朝北府宰相。此人自幼受到良好教育,通晓契丹史书和汉古之经典,富有文采,精明干练,是契丹族中少有人才。一次,萧思温令三个女儿扫地,两个姐姐都是随便挥动了几下扫帚,敷衍了事,只有年幼的萧绰扫的非常认真,父亲见了感慨说:"此女必成大器。"从此,他便悉心培育这个女儿,教她读书,兼习汉蕃两种文史。

公元969年二十三岁的辽景宗耶律贤即皇帝位,建元保宁。年仅十六岁的萧绰以其貌美睿智、明达事理而被选为皇妃,不久即册立为皇后。她的父亲萧思温长期担任辽朝留守南京要职,经常接触、接受汉封建社会的多种文化,这对他培养小女儿极为有益和便利。耶律贤能够继辽穆宗耶律景的皇帝之位,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萧思温的支持。辽穆宗耶律景生性残忍、暴虐无道,深为契丹朝野官民所憎恨。

应历十九年二月在怀州的山林狩猎后,他的近侍和厨师六人,趁他酗酒沉睡之际将他刺死。他无子嗣,一时无合适人选继承皇位,萧思温立即派心腹之人,乘快马通知远在上京的耶律贤,速来怀州为辽穆宗尽皇子之孝。耶律贤得讯便立即登程,很快到达怀州。在辽穆宗的灵柩前祭拜之后,马上宣布即皇帝位。他与萧思温素来友好,当上皇帝之后,自然更加感谢他的拥立之恩,便封他为魏王、北府枢密使兼宰相。

萧绰,文治武攻的全能冠军,

萧绰像

萧思温对新皇帝的青睐和重用也是感恩戴德,所以舍得把自己最为钟爱的小女儿送进宫里为妃。其实他这样做大大伤害了另一个深爱萧绰的男人,这个男人便是汉臣韩德让。韩德让的父亲韩匡嗣原为辽朝南面的军事重镇幽州留守。公元979年,当宋太宗赵光义攻打收复幽州时,代父留守的韩德让,昼夜不眠,披甲登城,抵御宋军,最后与萧绰派遣的三万契丹精兵,内外夹击,大败宋军。这使得当时的萧绰非常满意,对韩德让更为动情。但辽景宗还在,她的感情必须深藏胸中。

萧绰少时,由父亲做主将她许配给年长她十三岁的韩德让,两人都是辽朝重臣之后,又都聪明精干、相貌不凡,金童玉女,天生地造。萧绰长到十五岁时,已经是一位亭亭玉立、风姿秀美的成熟姑娘;而风华正茂的韩德让更是身材伟岸、风度翩翩,两人相互爱慕,只等择日成婚。辽景宗也早就听说萧思温的小女儿,貌比天仙,聪明精干,对她垂涎欲滴,但碍于她与德让已有婚约,不好开口。可当上了皇帝以后,便可为所欲为了。萧思温不敢抗旨,便毁了婚约,将女儿送进了新皇帝的怀抱。韩德让眼见自己心爱的女孩离自己而去,心如刀撹。经过了一番感情的折磨后,又娶了汉姑娘李氏为妻。

萧绰,文治武攻的全能冠军,

萧绰剧照

萧绰进宫不久,景宗耶律贤便封她为皇后。他生来体弱,再加之受过重度刺激,精神也很少振奋。他四岁时,父亲辽世宗耶律阮死于本民族叛乱。当叛乱分子又要诛杀他时,御膳房的一位师傅搭救了他。当时他在厨师的怀抱里吓得浑身哆嗦,心理受到严重刺激,长大以后,罹患多种疾病。继位之初,尚有强国富民之志,对历朝积弊做了一些改革,但不久便难以继续了。沉湎于酒色,身体每况日下。

后来,这位骑射氏族的皇帝竟然登不上马背,这对于豆蔻年华的萧绰来说,自然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她唯一的慰藉是父亲的鼎力支持。可新的不幸又接踵而至,父亲又被人刺杀了。她失去了依靠,陷入了真正的困境。正是这种困境,给了她坚强自立、施展才华的机会。才只有十七八岁的她,勇敢地挑起了经理军国大事的重任。她深知治国先治吏、治军靠良将道理。

所以,问政之初便重用了一批契丹贵族和汉人中的贤德之人,担任北南二府和南京幽州的重要职务。并对朝政中的弊病予以革除,出现了政治清明和社会进步。契丹各部看到了新的希望,辽朝的中兴出现了端倪。

萧绰,文治武攻的全能冠军,

萧绰像

萧绰名正言顺进入政治舞台

到了保宁八年,耶律贤的身体更加衰弱,他决心将全部皇权移交皇后,特准皇后可以自称为"朕"或"予",不得更改。如此一来萧皇后便可以名正言顺地步入政治舞台,无所顾忌、大刀阔斧的临朝理政,成了辽朝真正的最高统帅。

乾享四年九月,耶律贤终因沉疴难愈,刚刚年满三十六岁便与世长辞了,萧绰皇后才进"而立"之年。他们的儿子耶律隆绪只有十二岁,遵景宗遗诏由他即皇帝位,为辽圣宗,改元统和。十二岁的皇帝无力临朝主政,便仍由事实上的皇帝萧绰代为执政,赐尊号"承天皇太后"。

萧绰虽然名贵权重,但她毕竟年轻,儿皇帝年幼,一人担起治国重任不免感到压力沉重。她又是一位志向远大、励精图治、意欲成就一番伟业的人,这无疑又给自己柔嫩的肩膀上加重了负担。

萧绰,文治武攻的全能冠军,

萧绰像

她曾从父亲那里学到了许多汉人历代兴衰的经验教训,以及统一与分裂、战争与和平的成败原因。她喜欢汉文化的久远精深,更喜欢汉人中的才俊之人。聪明人除了精于学习和事业,还往往在大脑的深层储藏着丰富的感情,"才子风流",才女呢?同样不乏对真爱的苦苦追求。而当时的萧绰不只是才女,还是一位政治上的精英。

当她在感情上需要爱、政治上需要忠诚精干男人的辅佐支撑时,首先想到了他以及他的汉同僚。当时她面临两大问题,一是契丹贵族内部阻碍改革和进步的旧势力的反扑,一是宋赵王朝的军事进攻。内忧外患的形势要求她必须在任用官吏上,做新的调整。经过深思熟虑,她决心对于契丹族中的忠勇之士,给予重用,同时兼顾汉臣中忠于她的杰出人物。很快提拔了具有经国之才的耶律斜轸为北府枢密使,托付他一定要治理好东北大片领土和国府重镇;任命善于用兵攻战的休哥为南京留守,把好南大门,总理南面军中要务。

对于景宗在世时的契丹族老臣,只要没有二心的都继续留任;汉老臣室昉继续担任北府宰相,新的优秀人才如邢抱朴等也都得到重用。

韩德让,这位性格淳厚、才智过人、做事稳妥、德高望重的英俊男人,在她心目中的地位重之又重。还是在景宗耶律贤刚刚病逝时,她遵遗诏命他与耶律斜轸同为顾命大臣,他是她治国中须臾不可离开的左膀右臂,是她的心腹和"中枢神经"。对他,除了政治上的依赖,更有感情上的缠绵,对他的信任和重用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韩德让担心那些拥有兵权、心怀叵测的契丹贵族伺机反扑,建议萧绰"密切关注,伺机应变,如有不轨,削其兵权",萧绰对此十分欣赏,从速诏令"诸王归第,不得私相燕会",这就以皇命剥夺了那些人的行动自由。然后,又以种种理由削了他们的兵权,刀箭未发,悄然消除了隐患。

萧绰,文治武攻的全能冠军,

萧绰像

萧绰与韩德让在生活上,日益亲密。开始还有些避讳,后来竟是出双入对,胜过夫妻。萧绰是个阳光性格,不愿意与自己真正相爱的人,过这种不阴不阳的生活,便在一次众臣参加的会议上,公开了她与韩德让的关系,并决心正式嫁给他。

明圣宗耶律隆绪和两个弟弟,要像对待亲生父亲那样礼敬韩德让。而韩德让对幼帝也十分尊爱。表面上是君臣,实际上情同父子,关系融洽。他对萧绰的感情真挚而又深厚,倾注全力帮助她内振朝纲,外求拓宽领土,把辽朝视为第二祖国,愿意把毕生精力奉献给它。

萧绰深谙国欲强必先使民富的道理,而欲民富就得解放生产力。在韩德让和契丹族臣僚们的协助下,她效仿中原王朝的统治方法,对社会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首先解放了一批奴隶,给了他们以平民身份和自由生产的权利。

辽朝长期处于奴隶制社会,本无法制可言。在萧绰执政以前,契丹族和汉、贵族和奴隶是极不平等的,特别是在定刑治罪上存在着很大差异,"同罪议论"是他们的法定原则。这就使得汉人和契丹族奴隶常常遭受冤狱之苦。同样犯法,受罚轻重悬殊,真正的"王子犯法,不与庶民同罪"。这无疑加剧了社会矛盾。萧绰以一个女人少有的远见卓识,看到了它的弊端,决心推行"以法治辽",取消了"同罪议论"的陈旧章法,强调"犯罪同罚"。

萧绰,文治武攻的全能冠军,

为了避免契丹贵族官员执法不公,凡是契丹人犯了罪都交由汉官审理。对犯人实行"刑罚从宽",允许罪犯"上诉"。她还亲自为冤狱者平反,这是她政治又上一大功绩。

萧绰在领土上是有占有欲的女人,对于宋朝统治的中原一直怀有觊觎之心。燕云十六州本是汉王朝领土,这片领土人口密集、物产丰富、经济发达,是汉历代王朝抵御北面少数民族入侵的屏障,也是宋辽为此战火不断的原因。

宋太宗赵光义对于韩德让与萧绰的情爱关系和他殚精竭虑为辽朝服务,深为不满,单为这件事也足以向辽举兵声讨。于是,他于辽圣宗统和四年三月,向辽发起了大规模的进攻。萧绰面对宋军的强大攻势,虽有压力,但并没有慌忙,沉着思考,师古之张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调兵遣将,谋取胜算。她决心纵敌深入,以逸待劳。

两个月之后萧绰才亲率大军与休哥的军队会和,大败宋军于涿州西南的岐沟关。在此后的征战中,为了让儿子耶律隆绪增长军事才干,母子两人并驾齐驱,共同督战。辽军见了,士气大增,她乘此机会,立马横刀、冲锋陷阵,儿子紧随其后,精神抖擞。宋太宗赵光义见败势已定,急令全线撤兵。到了是年七月,宋之边关名将杨继业奉命再次出兵北征,因潘美没有如约接应,致其孤军奋战,最后全军覆没,杨继业被俘,绝食而亡。辽军大获全胜,史称"燕云大捷"。

萧绰取得"燕云大捷"后又兵分两路,西征阻卜、敌烈,东讨高丽。联合西北夙敌党项首领,谋划共同抗宋。

萧绰,文治武攻的全能冠军,

萧绰剧照

萧绰亲自领兵向中原进攻

辽圣宗统和十七年,萧绰或亲自领兵,或调兵遣将,不断向中原进攻,几乎每战必胜。统和二十二年闰九月,已经年满四十七岁的萧绰同儿子耶律隆绪、宠臣韩德让领辽军二十万,挥师南下,一路取胜。十一月到达澶州近郊,宋真宗赵恒大惊,朝廷很多臣僚建议皇都南迁,惟有宰相寇准力排众议,苦苦劝谏真宗御驾亲征。

宋真宗赵恒的亲临澶州,大大鼓舞了士气。而辽军前锋主将萧挞凛,却在宋军的进攻中,中箭身亡。这不只使萧绰十分悲痛,全军斗志也大大受挫。萧绰面对这种前进不能、后退获辱的局面,反复思忖,韩德让也从旁建议,最好与宋议和。而宋真宗赵恒也正希望立即停火。当他见辽方有意议和,便派出使臣曹利用面见萧绰太后,萧绰暗喜,便与韩德让同乘一车与曹利用交涉。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终于达成了和解协议:宋辽双方认同两国为兄弟之邦,辽圣宗耶律隆绪称宋真宗赵恒为兄,赵恒唤萧绰为婶母,双方罢兵,各守疆土。从此结束了辽宋长达近二十年的战争,换来了此后一百二十多年的和平共处,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澶渊之盟"。

萧绰,文治武攻的全能冠军,

萧绰为了振兴辽朝,萧绰大胆改革吏治,模仿汉科考取士制度,从辽圣宗统和六年开始,录取名额逐年增加。光是统合二十四年就有二十三人考中及第,这些人都得到了重用。这其中有许多汉知识分子,萧绰一视同仁,量才使用。这不仅密切了契丹族和汉人的民族关系,也带动促进了辽朝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大步前进。

萧绰不愧是一位精明豁达的政治家,进退有度,不计沉浮。她在辅佐儿子掌权二十七年以后,于统和二十七年还政于圣宗耶律隆绪,自己要过一过常人的清闲生活。她对儿子非常关爱,经常教育他要勤奋学习,节俭吃穿;友好汉人,用好汉臣。

隆绪年少时曾一度贪恋游猎,她开导他说:"圣人有言,欲不可纵。我儿乃大辽之主,如因此发生意外,后果不堪设想,请即收敛"。随后,就把《贞观政要》等汉治国典籍,拿给儿子反复研读。耶律隆绪也十分尊爱母亲,虽然早已长大成人,从未有过向母亲索政之心。所以当母亲把朝政归还他时,这位年近"不惑"的儿子,还一再挽留母亲。

萧绰在当年一月退位时,身体尚好。可就在一个月以后,她突患重病,逝世于行宫,享年五十七岁,安葬于乾陵。对于她四十年的辅政执政功绩,辽史给予充分肯定。她逝世一年多以后,忠心耿耿、辅助她大半生的韩德让因思念她过度,也一病不起,于统和二十九年与世长辞,葬于乾陵之侧。这对蕃汉之恋,生时同寝,死后相伴。

萧绰,文治武攻的全能冠军,

结语:

萧绰从十七岁册为皇后到五十七岁逝世的四十年中,萧绰两字便于辽朝的休戚兴衰密不可分。辽朝的繁荣、兴旺和鼎盛是她一手铸成;辽与北宋互不侵犯的睦邻友好,也有她绝大部分功劳。从她文能治国、武能远征、善于用人、锐意进取等方面看,她比西汉的吕雉、大唐的武则天、清初的孝庄都有过之而无不及,她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巾帼英雄。后人赞她英明干练,治国有术;特别是她"亲御戎车,指挥三军"的气魄,为许多男人所不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