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賽道 北京現代下半年展現硬實力


有著“現代速度”之稱的北京現代捲土重來。數據顯示,北京現代7月銷售新車30018輛,同比增長60.8%;1-7月累計銷售新車32.5萬輛。這一數據在愈顯低迷的中國乘用車市場上,成為了為數不多的上揚曲線。事實上,近兩年,北京現代一改低迷下滑的銷量態勢,不斷做出改變,持續品牌向上、產品為王,力爭重回上游軌道。

重回賽道 北京現代下半年展現硬實力


持續推進品牌向上

就在北京現代通過紮實的步伐逐步跑贏車市大盤的同時,北京現代的主要工作仍謙遜的放在“補課”之上。在不久前舉辦的北京現代年中媒體溝通會上,北京現代總經理尹夢鉉表示:“在北京現代發展最好那幾年,排名行業第四的時候,我們因為要應對銷量增長壓力、市場排名壓力,而忽略了很多該做而沒有做的事情。我們現在正在做的是補課。”

受中國車市大環境和相關國際局勢的影響,北京現代近幾年銷量承壓不小。但在此背景之下,中韓合資雙方積極做出改變,將中國市場的戰略地位提升至“最重要的市場”,為中國市場的止跌回升提供戰略上的支持。

現在韓國現代把中國市場看作最重要的市場,也把最核心的力量放在中國市場研發方面。此前現代的先進技術總是優先搭載在美國與韓國市場,但在以後現代集團全球最領先的技術,會優先搭載到北京現代的車型上。

對於北京現代來說,其在中國市場屬於相對平價的品牌,一直以來的品牌建設都趨於放任狀態,單純的關注於產品和銷量。在經歷痛定思痛之後,北京現代如今更重視品牌向上。

目前,北京現代從中國市場實際出發,正在逐步擺脫原來的廉價車頭銜,提升產品在細分市場的競爭力。在北京現代的規劃中,未來將轉變方式,在定價時不虛高定價,更不盲目低價走量,而是按照消費者所期待的心理價位與產品品質相契合,去制定更為合理的區間,同時在促銷方面也會盡可能簡化,實現產品價值的同時,維護產品形象。

在自身產品硬實力上,去年9月發佈的2018年中國汽車行業用戶滿意度測評結果(CACSI)上,北京現代在售後服務滿意度指數測評中連續5年榮獲合資品牌第一名。同時,在國際權威機構評測J.D.Power中國新車質量研究(IQS)調查報告中,北京現代也曾屢次斬獲大獎。2018年,北京現代以總分第一的佳績,一舉拿下主流合資品牌榜首。

從中國市場地位的提升,到對於服務的關注、消費者的重視,都為北京現代企業形象的提升和品牌建設提供了堅實助力。


重回賽道 北京現代下半年展現硬實力


新能源產品佈局加速

相比如今對於品牌建設的重視,北京現代對於產品的執著追求則由來已久。

8月14日,北京現代領動插電混動(PHEV)上市。在業內人士看來,領動PHEV的上市,標誌著北京現代品牌邁出了在中國汽車市場大力發展新能源車型的重要一步。

這僅僅是個開始。按照北京現代的規劃,在下半年將陸續上市昂希諾純電和菲斯塔純電兩款重要車型,全面佈局新能源矩陣。今年年內,將推出共計6款新能源車型,這些產品將會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北京現代眼下的產品形態,而未來將使其新能源汽車的銷量佔比達到10%。

好飯不怕晚,是對北京現代在新能源市場佈局的最好註腳。事實上,日韓企業在新能源純電和插電式混合動力的研究一直走在較為前沿的位置,同時,日韓企業尤其是現代,對於技術的研發使用更趨向於完整的驗證和試驗,因此開發和驗證流程更長。早在2016年,北京現代就發佈了“NEW計劃”。2018年,隨著全新索納塔PHEV入市,北京現代成為國內首個擁有EV、HEV、PHEV三種新能源技術的合資企業。

此外,北京現代位於煙臺的研發中心涵蓋了對新能源車輛的產品調研、設計、試驗、認證等一整套汽車開發的流程,實現新能源車的電機、電控、電池等主要技術的自主研發,以及零部件的本地化開發和認證。

成效正在逐漸顯現。從品牌到產品,都展現著北京現代對於中國市場消費者的重視。2018年12月23日,北京現代第1000萬輛車下線,開啟了“後千萬輛時代”。或許新能源車的熱度需要逐步顯現,但北京現代顯然已經為重回賽道做好準備。

【備註新京報】新京報記者魏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