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荣盛世的开启来自一场兵变:陈桥兵变,他将半大的孩子拉下皇位

让人们熟知的枭雄除了曹操还有谁?在南枝眼里还有一人,那就是开创了大宋王朝的赵匡胤。今天南枝就来带大家看看赵匡胤是如何登上皇位的。

“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旒冕。披旒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王立群

繁荣盛世的开启来自一场兵变:陈桥兵变,他将半大的孩子拉下皇位

陈桥兵变又称“黄袍加身”,是赵匡胤发动的取代后周,建立宋朝的兵变事件。刚刚坐上龙位的七岁皇帝,拿什么去服众?拿什么去兴国?拿什么去整治天下?自古都有掠夺者,有多大的能力去成就多大的事业,“天子”这个万人之上的位置人人想获取,江山美人人人都想占位己有大将军赵匡胤就发动了这次兵变,并且拿下了皇帝之位。那这其中的过程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赵匡胤曾经在后汉初年应募入伍,是郭威的部下。郭威发动兵变建立后周,因为年少有为、才华横溢、文武双全被重用为典掌禁军。周世宗柴荣时,他又因战功升任殿前都点检,掌握了后周的军权。

世宗不豫,还京师,拜太祖检校太傅、殿前都点检,以代永德。恭帝即位,改归德军节度、检校太尉。——《宋史·卷一·本纪第一》

繁荣盛世的开启来自一场兵变:陈桥兵变,他将半大的孩子拉下皇位

柴荣

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后周世宗柴荣逝世,继位的恭帝当时只有七岁,在赵匡胤眼里这只是个半大的娃娃,现在的孩子,七岁还成天在父母跟前哭闹撒娇呢,把一个国家交给“孩子”,他又能干什么呢?此时天下混乱不堪,又怎是一个孩子能 震慑的住呢?

后周显德七年(公元960年),忽然传来辽国联合北汉大举入侵的消息。刚巧后周朝廷急忙命令赵匡胤领兵出战,据说当时赵匡胤是后周两大军队系统之一殿前司的最高统帅:殿前都点检。危难面前最高不上难道平民上?

当时有个消息说“出军之日,当立点检(赵匡胤)为天子。”

本来入侵就能搞得平民百姓人心惶惶,现在又来了一个更换天子,整个开封市又该相信谁?此时的赵匡胤也是惶恐不安,按常理来说的话造反可是抄九族之下场,自己还没有一点点头绪,就头顶了“回来就是天子”这一帽子。

繁荣盛世的开启来自一场兵变:陈桥兵变,他将半大的孩子拉下皇位

这件事情搁在谁身上谁能安心?

其实个人安危可以排除在外,但不能连累家人。当时赵匡胤就召唤家人们一起商量究竟该怎么办?在赵匡胤去负命之前,命令将家里人全部隐藏到开封城中的封禅寺,以免失败罹祸,引来杀身之祸。其实那会他已经有了自己的决定,而且他想着自己一定要干一番大事业。

那会出征听政的符太后丝毫没有头绪,她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就询问宰相范质,范志当时就想朝内赵匡胤应该可以能对抗外敌,迎来太平。但当时赵匡胤能力不足,手下没有那么多的权势与人马,不能出战。范质就下命赵匡胤最高军权,升任殿前都点检统帅全国兵马。

这一委任,全面将权利分给了赵匡胤,军势力量在任何时候都是很强的,武力是硬件设施,而那时七岁的皇帝根本不能代表什么,只能说是光有其位。

北汉结契丹入寇,命出师御之。——《宋史·卷一·本纪第一》

繁荣盛世的开启来自一场兵变:陈桥兵变,他将半大的孩子拉下皇位

本来带领大军出征的赵匡胤,却在陈桥停了下来,大军赶路也没多久啊!怎么这就停下来了呢?肯定是累了,不过不是士兵的身体疲惫,而是赵匡胤的心累了。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的皇帝只有七岁,连照顾自己的能力都没有,我们却还要为国家去打仗?就算我们打赢了,七岁小儿,他能记住我们吗?我们又怎么能换来福利?我们现在的头是赵匡胤,还不如他当天子,跟着他他还知道我们一起打过仗。”

不怕人知道,就怕人说,一千人嘴里就有一千个不同的说法,一传十十传百,好的道理肯定能赢的大家的信服,就派一名官员把这个意见先告诉赵匡义和赵普。

在那个官员去说的时候,赵匡义和赵普的内心肯定欣喜若狂。一个是自家人,一个是百万大军都拥护,这种一举两得的事情谁不高兴?

有人卖命,有人支持,我们只是得利。但表面还是说告诉大家不要扰乱军心,要以国家为重,不要带有个人情绪,军心、国家最重要。但背后立即派赵匡胤的亲信郭延斌秘密返回京城,通知留守在京城的大将石守信和王审琦管好京城内外大门。

消息的传播速度古往今来都是很快的,你传我我传你,不一会整个兵团都知道了。事关个人利益,将士们全起来簇拥到赵匡胤住的驿馆,一直等到天色发亮。那会的赵匡胤晚上喝了很多酒,假装事不关己。早上打开房门,将士们高声地叫嚷,说:“请点检做皇帝!”还有几个将士们直接准备好了黄袍,披在赵匡胤的身上,大家都爬在地上,嘴里呼着“万岁”。那场面,可以想象。一觉起来,这么多人跪在门前,龙袍在身,这是能有多幸运,最高待遇啊。

繁荣盛世的开启来自一场兵变:陈桥兵变,他将半大的孩子拉下皇位

赵匡胤

然后把赵匡胤扶上马,请他立刻回京城当天子。当时赵匡胤骑在马上,开口说:“你们既然立我做天子,我的命令,你们都能听从吗?”将士们齐声回答说:“自然听陛下命令。”本来就是最高军权,现在在这么多人拥护自己,可以说赵匡胤这次回京当天子是板上钉钉的事情。赵匡胤就发布命令:

大家回去后不得无礼,要保护好我们的太后和小皇帝,这国库的财产也不能随便夺取,谁要是不听指挥,那就是跟我过不去!说实在的还不是因为这些都将改姓“赵”了。但是兵变回城后的士兵,比之以前的兵变,老百姓遭的罪的确是少了很多。

这一点赵匡胤做的的确比前几任兵变的人都要好得多。

回到京城之后,因为有自己人做内应,就很快进入,宰相范成也被带到赵匡胤面前。赵匡胤见了他们,说:“我本带他们去赴命救国,现在他们叫我带回来这样你们说怎么办?”

范质等不知该怎么回答他,但他也不敢造反。

有个将领带头说了出来:“我们的皇帝只有七岁,拿什么做皇帝?我们不服,我们的皇帝不能拿以天下,我们去卖命打仗,有谁能知道我们为国奉献?我们回不来也不就是白白牺牲。今天大家一定要请点检当天子!”范质、王溥看阵势不可挡,人多力量大,况且七岁皇帝确实不能服众,吓得立马下拜。

昔者尧、舜以禅代,汤、武以征伐,皆南面而有天下。四圣人者往,世道升降,否泰推移。当斯民涂炭之秋,皇天眷求民主,亦惟责其济斯世而已。——《宋史》

《宋史》中将尧、舜以禅代和赵匡胤兵变相比较,说赵匡胤乃是济世之人,但是《宋史》又是元人编写的,这元人会这么夸赵匡胤我还是真的出乎意料。

繁荣盛世的开启来自一场兵变:陈桥兵变,他将半大的孩子拉下皇位

赵匡胤

不过在之后顺水推舟,周恭帝让位,赵匡胤即位做了皇帝,国号叫宋,定都东京(今河南开封),历史上称为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经过五十多年混战的五代时期,宣告结束。

建隆元年春正月乙巳,大赦,改元,定有天下之号曰宋。——《宋史》

仅仅七岁的娃娃如何能服众?小孩根本不能明白管制天下的头脑,换个说法,那么小的孩子也不适合参与,保持快乐的长大相对比较好。当然如果有智慧强人的母后可以,如果没有,很难立足,而赵匡胤能同时拥有最高军权和众人支持,得天下也是如鱼得水。

在我看来的确就算是没有“赵匡胤”还有“刘匡胤”“王匡胤”把国家交给一个半大的孩子,最终被夺权的结果不会变,而夺权后的赵匡胤建立的王朝确实我们中国历史上经济十分繁荣的朝代,历史谁也不能改变,皇位,自古以来都是能者居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