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覆滅後,此人本能力挽狂瀾,卻將天下讓給劉邦,後成千古罪人

公元前247年,秦王嬴政受人擁護繼承大統,此時的他也不過十幾歲。繼承者眾多中,而嬴政卻能脫穎而出,由此其實可以看出秦王嬴政自小便表現出超人的智慧和能力。在嬴政上位之後立馬實施改革,秦國變成諸侯國中最強大的,大勢所趨,實現了統一天下。如此龐大的帝國,秦始皇想盡辦法的維護自己的統治,但是從建國到大國的傾覆,也不是十五年的時間。

秦朝覆滅後,此人本能力挽狂瀾,卻將天下讓給劉邦,後成千古罪人

按理說在秦始皇嬴政之前就有多帶秦王的經營,秦國國力強盛,就足夠的能力去攻打諸侯國建立統一的王朝,也有足夠的實力治理好這龐大的帝國。有人可能將這一切歸咎於一個預言,那麼這個預言是什麼呢?

秦朝覆滅後,此人本能力挽狂瀾,卻將天下讓給劉邦,後成千古罪人

眾所周知,秦王嬴政這個人呢就非常怕死,非要長生,實現自己一輩子當皇帝的白日夢,甚至讓術士帶著五百個兒童遠渡重洋去煉仙丹,最後就被人騙了唄。其實吧這古代的人們本就信一些鬼啊神啊的,連皇帝都不例外,所以當這個預言出現的時候,大多數人都認為是真的。其實只是秦始皇煉丹的巫師得的了一本《尋圖書》,這本書上有一條預言寫到“秦朝最終會滅亡在胡的手裡。那麼這個胡是何許人也?其實不難猜,這個胡指的就是秦始皇的第二個兒子胡亥。

秦朝覆滅後,此人本能力挽狂瀾,卻將天下讓給劉邦,後成千古罪人

當初和快本不該繼承王位是他謀殺了公子扶蘇,才繼承王位。其實胡亥上位時年僅13歲,一個13歲的孩子哪懂得這麼多朝廷的鬥爭,這一切都是趙高指使,趙高是當時候紅極一時的大宦官。公元前201年。秦始皇突然暴斃,趙高與丞相李斯合計害死公子扶蘇,然後偽造聖旨讓胡亥上位。當時的宰相也是恐怕是想獨攬大權,讓胡亥做傀儡,然後自己伺機取代,但是不料被趙高算計。

秦朝覆滅後,此人本能力挽狂瀾,卻將天下讓給劉邦,後成千古罪人

趙高將李斯害死之後,他就自然而然的當上宰相,於是他又逼得胡亥自殺。之後,趙高就想自己上位當皇帝,但是朝廷有眾多大臣極力反對,害怕引來禍端就擁護公子扶蘇的大兒子子嬰來做自己的傀儡。但是他只將子嬰封為王,而不將子嬰封為帝。因為前面有胡亥的例子,他怕子嬰稱帝對他以後篡位會不利,會受到大臣的反對。於是只擁護子嬰為秦王。但是這個時候秦朝並沒有滅亡只是一切都在趙高的統治之下,所以不難看出,秦朝的滅亡與胡亥並沒有直接的關係。那秦朝究竟是為何滅亡?是誰直接導致了秦朝的滅亡?

秦朝覆滅後,此人本能力挽狂瀾,卻將天下讓給劉邦,後成千古罪人

其實子嬰成為秦王后也沒有實權,他知道趙高最終也會像殺了胡亥一樣殺了自己,所以其實他一直在尋找時機將趙高傷害,然後稱帝。雖然趙高明白子嬰不會像胡亥那樣聽話,但是他也萬萬沒有料想到子嬰會動手的那麼迅速。就在同一年的九月,子嬰應該祭拜祖先的時候藉口生病不去參加大殿。趙高一而再再而三的派人去叫他去祭拜,但是子嬰也只是一再的推脫。後來實在沒辦法,趙高幹脆自己去叫子嬰,就在趙高踏房門的那一刻,房內的壯士就將他擊殺,沒有絲毫的空隙讓他呼救,從而結束了趙高隻手遮天的日子。子嬰很快就憑藉先帝留下那些願意追隨的臣子對自己的支持登基。

但是秦朝的統治異常的殘暴,並且已經統治了十幾年,普天之下的人沒有一個不怨恨秦朝的統治。在秦朝內部黨派忙著內鬥的時候,民間早已揭竿起義,應聲而響者越來越多。一場大戰即將來臨。

秦朝覆滅後,此人本能力挽狂瀾,卻將天下讓給劉邦,後成千古罪人

我國第一次農民起義就是是在這時候出現的,雖然它失敗了但它引領了時代的潮流。最終起義最成功的兩支部隊是劉邦和項羽所帶領的部隊,而且在趙高子嬰他們內鬥無暇顧及之際,劉邦和項羽的起義部隊已經不斷的攻破一座又一座的城池,並且已經壯大到可以威脅到秦朝的統治。當子嬰害死趙高的時候劉邦和項羽的軍隊都已經快到了咸陽城的大門外面。俗話說餓死的駱駝比馬大,雖然秦王朝的防線被劉備和項羽一次又一次的攻破。但是在諸侯國時期,秦國的士兵就因為強悍非常出名。 就算秦國的統治已經不怎麼牢固了,但是,要是這個時候放手一搏的話,其實劉邦和項羽抵抗起來也很難。

秦朝覆滅後,此人本能力挽狂瀾,卻將天下讓給劉邦,後成千古罪人

但是,由於子嬰本人並不善於用兵,也不善兵法,秦軍節節敗退。而且子嬰又低估了敵人的能力,秦朝又改不了他的殘暴統治,而起義軍採取的可是拉攏百姓的路線,每當起義軍到所到之處全都是一片歡呼,甚至有些郡守和士兵一看到是劉邦的部隊就立馬投降。劉邦的部隊很快就到了咸陽城關外,只要劉邦一聲命下,咸陽城頃刻就會被攻下。子嬰最終直接放棄抵抗,主動投降,咸陽城內的百姓沒有做到戰爭的侵害。所以其實秦朝的滅亡不是胡而是子嬰。

秦朝覆滅後,此人本能力挽狂瀾,卻將天下讓給劉邦,後成千古罪人

其實從歷史來看,不少人覺得子嬰繼位之時,已經是在做無力的反抗。覺得農民起義只是秦朝統治者殘暴統治的必然結局,認為子嬰不過是那個時代的替罪羊,但是其實止盈繼位之時,秦朝並沒有到苟延殘喘的時候。秦朝依舊具有大批量精悍的部隊,相對農民起義軍的軍隊,他的根據地更為大。但輸就輸在了子嬰不會揣測人心和用人上,當時願意追隨劉邦和項羽的雖多,但一定不及秦始皇的那些王室親戚多吧。但是就因為子嬰不會揣測人心去籠絡他們,致使六大貴族相繼投到了劉邦和項羽的部隊。但是六大貴族其實只是趨利避害,就像現在所說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他們即使投到了劉邦和項羽的部隊,也不過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著想。如果只應稍加再重演自己祖先攻打六國的方法,恐怕劉邦項羽的部隊也根本抵禦不住吧。

秦朝覆滅後,此人本能力挽狂瀾,卻將天下讓給劉邦,後成千古罪人

但是歷史無法重演,我們只能夠以古為鏡。子嬰到最後也沒有因為投降就能撿回一條命,還是被起義軍給殺了。與自己的祖先相見與黃泉的時候,不知他可否對著自己的祖先悔恨,因為自己的無能而導致王朝的滅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