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所照,皆是故土,我的軍營在戈壁……

四月的戈壁灘依然寒冷異常,沒遮沒攔、橫衝直闖的大風整日颳得天昏地暗,石子、沙粒,簌簌的在空中飛揚。空軍某試訓基地某部的“測試場”就坐落這茫茫的沙漠戈壁之中。

我們沿著一條蜿蜒的小路一路向東,眼前的顏色隨著路途的延伸漸漸變成了暗黃色,直至視線被一望無際的戈壁灘全部淹沒,當汽車走完了柏油路,開始向戈壁深處行進。一路上,隨車幹部中隊長任健一直說:“我們那裡很壯觀、很美。”

其實來到這裡之前,筆者就聽說沙漠深處,可以聽駝鈴踏遍黃沙,可以看沙漠與天相接,可以體會“耿耿星河”的遼遠深邃……可所有的美好,總是要伴著些許的寂寥與孤獨。

月光所照,皆是故土,我的军营在戈壁……

官兵剪影。王國棟 攝

這裡是我心中的橘子洲頭

上等兵蹇江傑,測試場的一名“00”後戰士,他的家鄉在山城重慶。測試場隊長王泉,他的家在湖南長沙。

站在一望無際,風吹石跑的茫茫戈壁上,蹇江傑曾一臉好奇地問,“隊長,您家在長沙,那您見過毛主席詩中的橘子洲嗎?”

“當然見過,我第一次去那裡還是大學的時候,說起來,那裡也是我和你嫂子第一次見面的地方。”漫江碧透,百舸爭流。王泉的目光裡好像又浮現出了那幅美好的畫面。

博士一畢業,王泉就來到了測試場,他曾覺得沒有什麼地方能比“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的橘子洲更美了。離開了長沙,他發現,祖國原來真的很大,經歷的越多,懂得的也就越多。

“其實,在這裡工作最讓我放心不下的還是我妻子和女兒,常年在外,總感覺虧欠她們太多”,王泉對筆者說。

在2015年7月,在王泉離家赴單位報道之後,他的妻子常常會在手機地圖上尋找自己丈夫用生命守護的地方。可這裡與他們的“橘子洲”相隔的實在太遠了。每次想女兒的時候,王泉也會經常會看著宿舍牆上的地圖,計算著這裡與家的距離,好像他反覆計算,就可以讓這2000多公里的回家的路,變得更“近”。

去年春節,當王泉打開手機,視頻裡的女兒睜著水汪汪的大眼睛問他,“爸爸,你今年回家嗎,就是我和我媽媽的家,在長沙的這個家。”聽到這,他眼淚開始在眼眶裡打轉。

那晚,王泉久久不能入睡……

對於工作在這裡,王泉的大學同學或多或少都有過一定的評價。有的同學說這裡太艱苦,還是外面好,可以多陪陪妻子孩子。也有的說他在這裡是奉獻自己的青春。

其實,在王泉的心中他早已有了答案。當他來到這的第一天,站在沙漠上,極目遠眺的時候,他彷彿又看到了他心中的“橘子洲”。

“‘橘子洲’有萬山紅遍,層林浸染。可這裡,有大漠孤煙,長河落日,這戈壁灘上的大風,它雖能改變地形,能吹走這一望無垠的沙海,可吹不走我們每一個人在這裡拼搏的印記,我們現在所做的一切,無上光榮!” 說到這,王泉的語氣堅定而從容。

月光所照,皆是故土,我的军营在戈壁……

大隊官兵拉練合影

月光所照,皆是故土。腳下所踏,皆為生活

回想起多年前剛來測試場的場景,“河南娃”下士王恩來至今記憶猶新——

坐火車、乘大巴,一路來到了一個荒無人煙的點號下車。望著戈壁灘那座孤零零的營房,王恩來差點哭了出來,儘管來之前已經做好了充足的心理準備,但環境遠比自己想像的差得遠。那個時候,他就在心裡暗暗發誓,“這地方可不能長幹,幹滿兩年馬上就走。”

入伍前,王恩來曾在老家河南學過一段時間的做面功夫,跟隨老師傅學了一手好廚藝。一次中秋節,該場臨時接到測試任務,王恩來跟隨班長一同出發,在茫茫的戈壁上,一行人架起裝備等待測試結束。

“小王,是想家了嗎?”班長單成龍轉頭看著正盤著腿坐在戈壁灘上抬頭望著月亮的王恩來。

“班長,說不想家是假的,說實話我這還是第一次在外面過節,你看今天的月亮,是不是特別圓!”

“今天是中秋節,當然圓啊。誒?你在家不是學過做面麼,一會回去給我們露一手怎麼樣。”

“行啊,給你們做我們河南正宗的撈麵條!”王恩來笑著說。

任務結束時,已經是凌晨了,回到駐地,王恩來走進廚房,從冰箱裡翻了翻,找到了一些排骨,放在鍋裡大火煸炒後,加入水,開始熬湯,而後和麵、醒面,再把麵糰左拉右抻,最後將煮好的麵條澆上半碗熬好的排骨湯,再撒上一把蔥花香菜,滴上幾滴香油,一碗香噴噴的麵條就呈現在了大家的面前。

那晚,王恩來和班長們拿上小凳子,一排排整齊的坐在屋簷下,手裡端著熱乎乎的麵條,望著天上的一輪圓月,說著知心話,想著家鄉人。

“給小王這碗麵起個名字吧,叫‘思鄉面’怎麼樣?”單成龍向大家提議。

這個想法很快得到了在場人員的一致認同,“思鄉面”也由此得名,從這以後,每到過節,王恩來都會給大家做面吃。

如今,已經是王恩來給大家做面的第4個年頭了,曾經說著幹滿兩年就走的他非但沒走,還成為了大家眼中的“海底撈高級扯麵師”。對於遠離家鄉的人們來說,每逢過節當天吃上一碗“思鄉面”,真是的緩解想家的一劑良藥。

當問起留在這裡的原因的時候,王恩來顯得有些不知所措。

沉默片刻,他笑著說,“大家都喜歡我做的麵條,我走了,大家吃不到這麼好吃的面了,一定會想我。”筆者知道,其實是他更捨不得這裡的一切。

測試場是一個大家庭,戰友的關心關愛,讓來到這裡的每個人都可以找到家的感覺。“月光所照,都是故土;腳下所踏,皆為生活,我打算長期在這裡幹下去了,不走了……” 說這句話時,王恩來的眼神裡透露出了幾分堅定。

月光所照,皆是故土,我的军营在戈壁……

官兵在雪後進行清雪勞動

日升日落,是青春奮鬥的足跡

2019年,從空軍工程大學雷達工程專業畢業的丁凌來報到時,站在戈壁灘上目瞪口呆:“天吶,我這是到了吐魯番了嗎?”那段時間,因為天氣過於乾燥,丁凌的鼻子有時一天出血三回,他自己都已經記不得因為高溫中暑過幾次了。“這裡哪都好,就是氣候不太好適應,天氣冷的時候穿多厚都沒用,天氣熱的時候,一天三瓶藿香正氣水都不夠。”這對於他來說,確實是一種煎熬。

當被問起畢業以來有什麼事情記憶猶新的時候,丁凌只說了三個字“掃沙子”。

戈壁灘就像是孩子的臉,說變就變,前一秒還是晴空萬里,下一秒就是狂風大作,風沙大的時候能見度不足5米,沙子打的人臉頰生疼,眼睛睜不開,雙腳站不穩。

上士杜辰光對於這類場景早已司空見慣,老杜還是新兵的時候,班長就告訴他,如果測試場被沙子覆蓋,將會極大地影響任務進程。因此每次勞動,大家都特別賣力。

司機班班長謝文亮每次打掃完都要休息一個鐘頭才能緩過勁來,幾公里的水泥道,掃到最後連胳膊都抬不起來。對於他來說,在戈壁灘上,除了開好軍車馳騁“沙場”,就是拿起掃把與風沙來場“生死較量。”打掃完回到屋裡,全身上下都是沙子,一捋頭髮,沙子就像下雪似的嘩嘩往下掉,可即使這樣,每個人卻都樂在其中。

太陽隨著時間推移漸漸落下,留下天邊最後一道紅光,又到了日常巡邏的時候了。7個人結成一隊開始“漫長”的巡邏,筆者決定和戰士們一道,向沙漠走去。

“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特別喜歡巡邏。”任建的這個回答讓筆者頗感意外。

對於官兵來說,在這裡生活,迎接日升月落,仰望耿耿星河,體會這人間絕美的風景,是他們完成一天繁忙的任務後最喜歡乾的事情,因為只有這個時候,大家可以靜下心來,沉浸在眼前的美景之中。“每到這個時候,太陽的光就像給戈壁灘鋪上了一層金色的沙子,亮的晃眼。你看,我們這裡是不是特別漂亮!”任健自豪的說。

巡邏快結束時,筆者提出想給大家拍一張照片作為留念的想法,“好呀,好呀,把我們拍得帥一些!”說著幾個人就興高采烈地跑到戈壁灘上。趁著夕陽餘暉,筆者將他們的身影定格在金燦燦的天空之中。

返回途中,筆者問道,“沙漠中信號不好,有時動不動就斷網,你們是怎麼談戀愛和維繫家人感情呢?”

“我們出任務不談戀愛,回來再談!”

“只希望他們可以理解,不理解也沒有辦法。”

長期在戈壁灘上戰風斗沙,習慣了硬碰硬,狠鬥狠,這群漢子在面對妻兒家人時,總有點不知道該怎麼柔軟。或許在測試場官兵內心深處,已經把最柔軟的一角留給了祖國,用最堅強的意志守護著他們的大漠天空。

月光所照,皆是故土,我的军营在戈壁……

官兵拉練影像

月光所照,皆是故土,我的军营在戈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