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所照,皆是故土,我的军营在戈壁……

四月的戈壁滩依然寒冷异常,没遮没拦、横冲直闯的大风整日刮得天昏地暗,石子、沙粒,簌簌的在空中飞扬。空军某试训基地某部的“测试场”就坐落这茫茫的沙漠戈壁之中。

我们沿着一条蜿蜒的小路一路向东,眼前的颜色随着路途的延伸渐渐变成了暗黄色,直至视线被一望无际的戈壁滩全部淹没,当汽车走完了柏油路,开始向戈壁深处行进。一路上,随车干部中队长任健一直说:“我们那里很壮观、很美。”

其实来到这里之前,笔者就听说沙漠深处,可以听驼铃踏遍黄沙,可以看沙漠与天相接,可以体会“耿耿星河”的辽远深邃……可所有的美好,总是要伴着些许的寂寥与孤独。

月光所照,皆是故土,我的军营在戈壁……

官兵剪影。王国栋 摄

这里是我心中的橘子洲头

上等兵蹇江杰,测试场的一名“00”后战士,他的家乡在山城重庆。测试场队长王泉,他的家在湖南长沙。

站在一望无际,风吹石跑的茫茫戈壁上,蹇江杰曾一脸好奇地问,“队长,您家在长沙,那您见过毛主席诗中的橘子洲吗?”

“当然见过,我第一次去那里还是大学的时候,说起来,那里也是我和你嫂子第一次见面的地方。”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王泉的目光里好像又浮现出了那幅美好的画面。

博士一毕业,王泉就来到了测试场,他曾觉得没有什么地方能比“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橘子洲更美了。离开了长沙,他发现,祖国原来真的很大,经历的越多,懂得的也就越多。

“其实,在这里工作最让我放心不下的还是我妻子和女儿,常年在外,总感觉亏欠她们太多”,王泉对笔者说。

在2015年7月,在王泉离家赴单位报道之后,他的妻子常常会在手机地图上寻找自己丈夫用生命守护的地方。可这里与他们的“橘子洲”相隔的实在太远了。每次想女儿的时候,王泉也会经常会看着宿舍墙上的地图,计算着这里与家的距离,好像他反复计算,就可以让这2000多公里的回家的路,变得更“近”。

去年春节,当王泉打开手机,视频里的女儿睁着水汪汪的大眼睛问他,“爸爸,你今年回家吗,就是我和我妈妈的家,在长沙的这个家。”听到这,他眼泪开始在眼眶里打转。

那晚,王泉久久不能入睡……

对于工作在这里,王泉的大学同学或多或少都有过一定的评价。有的同学说这里太艰苦,还是外面好,可以多陪陪妻子孩子。也有的说他在这里是奉献自己的青春。

其实,在王泉的心中他早已有了答案。当他来到这的第一天,站在沙漠上,极目远眺的时候,他仿佛又看到了他心中的“橘子洲”。

“‘橘子洲’有万山红遍,层林浸染。可这里,有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这戈壁滩上的大风,它虽能改变地形,能吹走这一望无垠的沙海,可吹不走我们每一个人在这里拼搏的印记,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无上光荣!” 说到这,王泉的语气坚定而从容。

月光所照,皆是故土,我的军营在戈壁……

大队官兵拉练合影

月光所照,皆是故土。脚下所踏,皆为生活

回想起多年前刚来测试场的场景,“河南娃”下士王恩来至今记忆犹新——

坐火车、乘大巴,一路来到了一个荒无人烟的点号下车。望着戈壁滩那座孤零零的营房,王恩来差点哭了出来,尽管来之前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心理准备,但环境远比自己想像的差得远。那个时候,他就在心里暗暗发誓,“这地方可不能长干,干满两年马上就走。”

入伍前,王恩来曾在老家河南学过一段时间的做面功夫,跟随老师傅学了一手好厨艺。一次中秋节,该场临时接到测试任务,王恩来跟随班长一同出发,在茫茫的戈壁上,一行人架起装备等待测试结束。

“小王,是想家了吗?”班长单成龙转头看着正盘着腿坐在戈壁滩上抬头望着月亮的王恩来。

“班长,说不想家是假的,说实话我这还是第一次在外面过节,你看今天的月亮,是不是特别圆!”

“今天是中秋节,当然圆啊。诶?你在家不是学过做面么,一会回去给我们露一手怎么样。”

“行啊,给你们做我们河南正宗的捞面条!”王恩来笑着说。

任务结束时,已经是凌晨了,回到驻地,王恩来走进厨房,从冰箱里翻了翻,找到了一些排骨,放在锅里大火煸炒后,加入水,开始熬汤,而后和面、醒面,再把面团左拉右抻,最后将煮好的面条浇上半碗熬好的排骨汤,再撒上一把葱花香菜,滴上几滴香油,一碗香喷喷的面条就呈现在了大家的面前。

那晚,王恩来和班长们拿上小凳子,一排排整齐的坐在屋檐下,手里端着热乎乎的面条,望着天上的一轮圆月,说着知心话,想着家乡人。

“给小王这碗面起个名字吧,叫‘思乡面’怎么样?”单成龙向大家提议。

这个想法很快得到了在场人员的一致认同,“思乡面”也由此得名,从这以后,每到过节,王恩来都会给大家做面吃。

如今,已经是王恩来给大家做面的第4个年头了,曾经说着干满两年就走的他非但没走,还成为了大家眼中的“海底捞高级扯面师”。对于远离家乡的人们来说,每逢过节当天吃上一碗“思乡面”,真是的缓解想家的一剂良药。

当问起留在这里的原因的时候,王恩来显得有些不知所措。

沉默片刻,他笑着说,“大家都喜欢我做的面条,我走了,大家吃不到这么好吃的面了,一定会想我。”笔者知道,其实是他更舍不得这里的一切。

测试场是一个大家庭,战友的关心关爱,让来到这里的每个人都可以找到家的感觉。“月光所照,都是故土;脚下所踏,皆为生活,我打算长期在这里干下去了,不走了……” 说这句话时,王恩来的眼神里透露出了几分坚定。

月光所照,皆是故土,我的军营在戈壁……

官兵在雪后进行清雪劳动

日升日落,是青春奋斗的足迹

2019年,从空军工程大学雷达工程专业毕业的丁凌来报到时,站在戈壁滩上目瞪口呆:“天呐,我这是到了吐鲁番了吗?”那段时间,因为天气过于干燥,丁凌的鼻子有时一天出血三回,他自己都已经记不得因为高温中暑过几次了。“这里哪都好,就是气候不太好适应,天气冷的时候穿多厚都没用,天气热的时候,一天三瓶藿香正气水都不够。”这对于他来说,确实是一种煎熬。

当被问起毕业以来有什么事情记忆犹新的时候,丁凌只说了三个字“扫沙子”。

戈壁滩就像是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前一秒还是晴空万里,下一秒就是狂风大作,风沙大的时候能见度不足5米,沙子打的人脸颊生疼,眼睛睁不开,双脚站不稳。

上士杜辰光对于这类场景早已司空见惯,老杜还是新兵的时候,班长就告诉他,如果测试场被沙子覆盖,将会极大地影响任务进程。因此每次劳动,大家都特别卖力。

司机班班长谢文亮每次打扫完都要休息一个钟头才能缓过劲来,几公里的水泥道,扫到最后连胳膊都抬不起来。对于他来说,在戈壁滩上,除了开好军车驰骋“沙场”,就是拿起扫把与风沙来场“生死较量。”打扫完回到屋里,全身上下都是沙子,一捋头发,沙子就像下雪似的哗哗往下掉,可即使这样,每个人却都乐在其中。

太阳随着时间推移渐渐落下,留下天边最后一道红光,又到了日常巡逻的时候了。7个人结成一队开始“漫长”的巡逻,笔者决定和战士们一道,向沙漠走去。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特别喜欢巡逻。”任建的这个回答让笔者颇感意外。

对于官兵来说,在这里生活,迎接日升月落,仰望耿耿星河,体会这人间绝美的风景,是他们完成一天繁忙的任务后最喜欢干的事情,因为只有这个时候,大家可以静下心来,沉浸在眼前的美景之中。“每到这个时候,太阳的光就像给戈壁滩铺上了一层金色的沙子,亮的晃眼。你看,我们这里是不是特别漂亮!”任健自豪的说。

巡逻快结束时,笔者提出想给大家拍一张照片作为留念的想法,“好呀,好呀,把我们拍得帅一些!”说着几个人就兴高采烈地跑到戈壁滩上。趁着夕阳余晖,笔者将他们的身影定格在金灿灿的天空之中。

返回途中,笔者问道,“沙漠中信号不好,有时动不动就断网,你们是怎么谈恋爱和维系家人感情呢?”

“我们出任务不谈恋爱,回来再谈!”

“只希望他们可以理解,不理解也没有办法。”

长期在戈壁滩上战风斗沙,习惯了硬碰硬,狠斗狠,这群汉子在面对妻儿家人时,总有点不知道该怎么柔软。或许在测试场官兵内心深处,已经把最柔软的一角留给了祖国,用最坚强的意志守护着他们的大漠天空。

月光所照,皆是故土,我的军营在戈壁……

官兵拉练影像

月光所照,皆是故土,我的军营在戈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