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病相憐,竟在絕望處

人害怕孤獨,並不是害怕孤獨本身,而是害怕孤獨背後的生存危險。

連城訣2-7|同病相憐,竟在絕望處

同病相憐,說的是兩個生同樣病痛的人,因為能夠彼此理解而相互憐惜對方。

為什麼能夠彼此理解?當然是因為他們生同樣的病。你重感冒了,鼻涕橫流。我也感冒了,也鼻涕橫流。所以,我能理解你的這種痛苦,那些沒得過重感冒的人,可能就理解不了你。

因為我可以理解你,有與你同樣的感受,所以咱們就會感覺很親切。

連城訣2-7|同病相憐,竟在絕望處


狄雲在第二章剛遇到丁典時,也出現了類似的感受。

金庸這樣描寫:“他坐了一陣,茫然打量這間牢房。那是約莫兩丈見方的一間大石屋,牆壁都是一塊塊粗糙的大石所砌,地下也是大石塊鋪成,牆角落裡放著一隻糞桶,鼻中聞到的盡是臭氣和黴氣。他緩緩轉過頭來,只見西首屋角之中,一對眼睛狠狠的瞪視著他。狄雲身子一顫,沒想到這牢房中居然還有別人。只見這人滿臉虯髯,頭髮長長的直垂至頸,衣衫破爛不堪,簡直如同荒山中的野人。他手上手銬,足上足鐐,和自己一模一樣,甚至琵琶骨中也穿著兩條鎖鏈。”

按照這種描寫,陰森森的牢房,一個虯髯大漢,琵琶骨中也有兩條鎖鏈,讀者的第一感覺應該是,場面好恐怖啊。

但讀者是客觀視角,不是本位視角。人家狄雲可不這麼想。看到這個虯髯大漢,“狄雲心中第一個念頭竟是歡喜,嘴角邊閃過了一絲微笑,心中想:‘原來世界上還有如我一般不幸的人。’”

狄雲不僅不感覺恐怖,反而歡喜!

為什麼?

狄雲不是正常人?看來不是,從他的言語和體態去看,應 該是正常人沒錯啊。

但他咋感覺歡喜呢?原因在這裡,“原來世界上還有如我一般不幸的人”。

為什麼狄雲想到這個世界有如他一般不幸的人,就會歡喜呢?

俗話說,高處不勝寒。人走到高處,如果孤獨,就會感覺到寒冷,心中難受。

受罪呢?受罪當然是在低處。低處不勝熬。人們都害怕在低處走不出來,就會感到很難受、很煎熬。狄雲在人生最低潮,被冤枉本來已經非常痛苦,這還被穿了琵琶骨,在環境如此惡劣的地方受罪。諸多負面處境合為一體,簡直像一個千鈞重棒迎頭砸來。

誰能不痛苦?狄雲當然也是痛苦的。

如果這個痛苦只有他一個人受,他會倍感煎熬。

如果有還有一個同位人遭受同樣的痛苦呢?

這符合人的心理嗎?

是的,符合人的心理。大家在人生體會中,多少且遲早都會有類似經歷。

人為什麼有這種心理呢?

高處不勝寒,是因為孤獨;低處不勝熬,也是因為孤獨。

人為什麼害怕孤獨?

因為孤獨意味著風險,甚至是危險。

作為從自然中演化出來的動物,人之所以能夠戰勝大型猛獸,成為萬物靈長,根本原因在於通過智慧人與人串接成聯盟。

也就是說,聯盟是人得到生存的根本法門。

誰不想穩定生存呢?要想穩定生存,就需要處於穩定的人際聯盟之中。

孤獨呢?

孤獨當然意味著,自己被拋棄出人際聯盟之外。

這就很危險了。隨時隨地可能遭遇危險,可能被敵人攻擊,同時沒有人幫助自己。這種處境很脆弱。身在這種處境的人,內心肯定很難熬。

所以,人害怕孤獨,並不是害怕孤獨本身,而是害怕孤獨背後的生存危險。

如果孤獨不僅不危險,反而孤獨的人最容易生存,並且能夠生活得很幸福,或者起碼比合群的人生活更加幸福,誰不願意孤獨呢?

肯定到處都有人刻意尋找孤獨。李白所謂“自古聖賢皆寂寞”,說的是他們自己思想水平高,因為在身邊找不到同類而被迫孤獨,並不是說他們主動孤獨,熱愛孤獨。

有了一個與自己遭遇相同或者類似的人,對方就會分擔自己的痛苦。這就意味著起碼有一個人在實質上是自己的同位者。

對人際聯合的內在渴望,就會在對方身上找到投射和滿足。

這樣就使自己因為孤獨而必然產生的難熬心緒,有了發洩和適度消解的出口。自己也就不容易陷於孤獨和絕望之中,也就更容易活下去。

這就是同病相憐的內在意義。

俗話說,難兄難弟的情誼最令人難忘。共同經歷過生死的弟兄,心底往往沉澱出深厚的感情,根本原因就在於在危難之際,對方的陪伴,適度消解了自己的生存危險,使自己內心處於坦然之中。如果雙方再能相互幫助,甚至救對方的命,那麼情感就會更加深厚。

在煎熬的牢獄,在這樣令人絕望的環境中,丁典和狄雲成為難兄難弟,開啟了極為難熬但又可能光彩照人的共同經歷。

那麼,他們又將怎麼對待彼此呢?


【作者簡介】趙泰融,寫作愛好者。寫作目的:探索思想並努力用通俗方式介紹給讀者,希望對他們的思維有所啟發。寫作方向:學術、評論、小說和感悟。按照寫作方向,將逐漸撰寫“聞道”、“雕龍”、“品讀金庸”、“百家說”、“思想小說”、“奮鬥者”和“人倫”等系列文章。


連城訣2-7|同病相憐,竟在絕望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