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峨邊,活捉國民黨軍中將宋浠濂

在峨邊:活捉中將宋希濂

在峨邊,活捉國民黨軍中將宋浠濂
在峨邊,活捉國民黨軍中將宋浠濂
在峨邊,活捉國民黨軍中將宋浠濂

1949年12月19日,有著“黃埔之光”美譽的國民黨中將宋希濂在峨邊縣大渡河邊上被解放軍活捉,標誌著蔣介石退守西南負隅頑抗的戰略佈局徹底失敗。

令蔣介石大為震怒的是,宋希濂擁有二十萬精銳部隊,加上湖南、湖北、雲貴川的反共救國軍和收編的土匪,總兵力在一百萬以上,為什麼在短短一百天的時間內就土崩瓦解了?真的是兵敗如山倒?宋希濂為什麼能被活捉?

木已成舟,鐵的事實,蔣介石無論如何惱羞成怒也無濟於事了。宋希濂這個黃埔一期的優等生,蔣家王朝的鐵桿追隨者,國民黨的常勝將軍,居然在被活捉後,很快又成為中共的要員,這更是讓蔣介石氣得吐血。

值得人們探究根底的是,蔣介石佈下重兵,退守西南,企圖捲土重來,為什麼會敗得如此快捷,如此悲慘徹底?宋希濂就算是在湖北敗走,可以通過貴州,借道緬甸轉檯灣。還可以走宜賓奔西昌轉雲南,怎麼會在背離正常路線方向的四川峨邊縣被活捉呢?

全國戰局:烽煙四起,決戰西南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國內戰爭並沒有完全結束。蔣介石還有上百萬軍隊在西南、華南等地負隅頑抗。蔣介石精心部署了一條以四川為防禦重點,起於岷山,經秦嶺、大巴山、巫山、武陵山,延至五嶺山脈的“西南防禦戰略”,妄圖以此作為反攻基地。

  為了全面、徹底、乾淨地消滅國民黨軍隊,解放全中國,毛澤東和中央軍委決定二野入川,解放大西南。

  劉鄧率二野大軍,根據毛澤東和中央軍委提出的“大迂迴、大包圍”的戰略方針,於1949年10月20日從南京開拔後作出佯動的假相,部隊由鄭州向西移動。實際上,劉鄧已暗令陳錫聯的第三兵團直入川東,令楊勇的第五兵團向南迂迴,進攻貴州,切斷敵軍南逃後路。然後,劉鄧大軍突然從東西橫跨500公里的地域發起多路攻擊,直取湘、黔、滇,造成對四川的夾擊之勢,一下子打亂了蔣介石的整個西南防禦部署。

  11月1日,我軍發起川黔戰役,大西南之戰開始。

  11月15日,我軍攻克貴陽,揭開了解放大西南的序幕。

  11月28日,我軍對重慶形成包圍態勢。

11月29日,國民黨“行政院”逃移成都。

11月30日凌晨,蔣介石乘專機逃往成都。

11月30日,解放重慶。

  12月7日,蔣介石在成都召開行政院緊急會議,決定逃往臺灣,並在西昌設立總指揮部,繼續負隅頑抗。次日,國民黨行政院遷往臺北。

  12月9日,國民黨雲南省主席盧漢在昆明,西康省政府主席劉文輝和西南軍政長官公署副主任鄧錫侯、潘文華在雅安,分別宣佈起義,脫離國民黨,接受共產黨和中央人民政府領導。雲南、西康兩省和平解放。

樂山戰事:勢如破竹,迅雷灌耳

  1949年11月1日,解放軍在川湘邊境發起猛攻,一舉突破敵防線。

11月21日白馬山大戰開始,宋希濂所部被殲3萬餘人,殘部於23日如驚弓之鳥撤到南川。

  當晚,宋希濂召集副參謀長羅開甲、122軍軍長丁樹中、124軍軍長顧葆裕等開會,商討出路。“目前我們已山窮水盡,後面有數十萬共軍步步緊追,前面則是重慶。怎麼辦?”

  “仗打成這個樣子,我們有何顏面去重慶?事情明擺著,西南保不住了,總裁也毫無辦法。到了關鍵時刻,總裁等大員們坐飛機一走了之,我們還得自尋出路!”羅開甲接口道。

  “大難當頭,難道只有向共軍投誠嗎?”顧葆裕不置可否地問。

  幾個人商量來商量去,最後決定:三十六計,走為上!

  宋希濂於是提出方案:第一步,西昌;第二步,滇緬邊境的騰衝。為減小目標,西逃人馬分三個縱隊,由宋希濂、顧葆裕、丁樹中分頭率領,約定好集合地點,並從即日起電臺一律停用。

  自此,國民黨軍隊重慶主帥宋希濂一頭扎進川南的崇山峻嶺,沒了音訊。

  蔣介石、張群都在找宋希濂,但不知其去向。

  劉伯承、鄧小平也在找,最終找到了他。

  1949年12月12日,18軍得知,宋希濂於6天前率殘部從宜賓渡岷江西逃。這一重要情報火速彙報到二野司令部。

  劉伯承、鄧小平接報後相視而笑。鄧小平笑言:“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他跑不出我們的手掌心!”

  劉伯承隨即下達命令:“給張國華髮報,令52師立即追擊,活捉宋希濂!”

  18軍軍長張國華當即命令52師155團由宜賓向沐川方向追擊。12日黃昏,155團領命西進追逃的,是27歲的團長兼政委陰法唐。

  原來,宋希濂在綦江與其他將領11月24日分手後,先派人回渝,讓辦事處處長冷培元將存放在重慶的3000兩黃金運到綦江,自己則帶部下連夜西逃。為隱蔽目標,他們丟棄了汽車等一切重裝備,連夜奔逃。他們設計的路線是:綦江—李市—白沙—朱家沱—萬定場—石洞鎮—懷德鎮—趙化鎮—宜賓。然後再繞道樂山,轉峨邊,鑽進深山老林。一方面可以走樂西路直達西昌,另一方面萬一不行,就遁入原始森林打游擊,等待時機。這就是宋希濂當時的如意算盤。

令他吃驚的是,解放軍神出鬼沒,神兵天降,讓他毫無主動權。

  12月14日下午2時,他們來到鍵為縣清水溪鎮,而追擊的155團也進至鍵為縣境。兩天的急行軍,解放軍超過了敵人4天的路程,該團前衛2營正生火做飯,擔負警戒的6連抓到了宋部遣散的一個參謀,經審訊,俘虜供認:宋希濂正在西北5公里外的清水溪鎮。營長鄭傳壽一聽跳了起來:“快,全殲殘敵!”於是,戰士們抓起鍋中夾生的米飯,邊吞邊向清水溪追去。

  1949年12月15日,解放軍18軍155和158團在犍為清水溪殲滅宋希濂部4000餘人,活捉1860人。

同一天,游擊隊在黃丹猴子坡設伏,痛擊宋希濂潰散的另一支殘部。這樣一來,宋希濂就在前面不停的飛逃,解放軍155團就在後面緊追不捨。

與此同時,樂山其他地方的戰事也是節節順利。

1949年12月16日,解放軍47師48師攻佔樂山城,迫使國民黨守軍335師在牛耳橋投降。

國民黨27軍軍長卿雲燦率366師和369師的部分部隊在沙灣起義。隨即編入解放軍18軍參與作戰。

1949年12月17日解放軍十軍28師在丹凌打敗國民黨135師,104師殘部,俘虜1500餘人,宣告丹凌,眉山解放。

1949年12月18日宋希濂的後勤補給司令羅文山所率一千多人在峩邊被圍殲。

  19日上午,殘兵敗將終於趕到了峨邊縣大渡河畔的沙坪鎮。

  沙坪鎮,是宋希濂事先約定的三路縱隊的會合點。事先約定的顧葆裕率部已在6小時前趕到,丁樹中的另一路則於15日深夜在鐵爐場被我軍圍殲。令宋驚喜的是,宋希濂的補給司令羅文山帶著幾十輛卡車和1000殘兵也趕來了。

  宋希濂見到各路人馬匯合,大喊一聲“阿彌佛陀!天不絕我吳三桂!”

但是,他高興得太早! 解放軍155團和先期抵達的139團先解決了作為後衛掩護的羅文山部,然後猛虎下山式的追上,幷包圍了宋希濂在大渡河邊古今寺的指揮部。驚魂不定中,堂堂國軍中將司令官宋希濂感到投降可恥、逃跑無望,想要拔舉槍自殺,被警衛排長攔住,最後乖乖的被束手就擒。

  12月20日,宋希濂被押解到設在峨邊縣新場鎮的155團指揮所。他打量著幾天來一直窮追不捨的陰法唐,問:“你是軍長?”

  “不是。”

  “那你是師長?”

  陰法唐淡然一笑,說:“我不是軍長,也不是師長。我是18軍52師第155團團長。8天來,追你們的就是我們團。確切說,真正投入追擊的兵力,只有800人!”

  宋希濂聽罷淚水長流,不停的長吁短嘆:“老天要亡我黨國啊!”

  實事求是的來分析,宋希濂兵敗湖北,被解放軍一路追打得屁滾尿流,惶惶不可終日。一路丟盔棄甲,起早摸黑的狂奔不已。

其實,當時敵我雙方的兵力並無多大懸殊,只是迫於解放軍勢如破竹、迅雷灌耳的進攻態勢,宋希濂和所屬成了驚弓之鳥。

解放軍主要兵力:第二野戰軍5兵團18軍52師155團、16軍47師139團

宋希濂所率國民黨兵力:宋希濂司令部直屬警衛團、通訊營、工兵營,國民黨軍第122軍丁樹中殘部,國民黨軍第124軍顧葆裕殘部,國民黨軍“川湘鄂邊區”學生總隊和教導總隊等1萬餘人。

如此兵力對比,嚴格說來,宋希濂所部,從人數上講,還是很有優勢的,加上一色的美式最新裝備。只要憑險拒守,或者巧妙設伏,一定還有掙扎餘地和取勝的可能的。

然而,這一切註定不可更改!歷史的車輪不會倒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