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易經:該停止就停止,該行動就行動,動定自如,無悔無咎

大家好,很榮幸今天又和大家見面了,感謝大家在百忙之中點開這篇文章,希望你們每天都可以開開心心的!動極生靜,震極艮止。“艮”就是停止的意思。艮卦由震卦“上轉下轉”而來,根據萬物不可以始終震動,需要適可而止的卦序邏輯要求,接著《震》卦的必然是《艮》卦。它是事物經大震盪動極之後,復處於一種不可避免的極為靜止的狀態的表現。根據易理,艮是八純卦之一,以山為象。歷史上的《連山易》,曾以本卦為首,記錄了先民山樓穴居時代披荊斬棘,勇敢無畏的精神風貌。

解讀易經:該停止就停止,該行動就行動,動定自如,無悔無咎

有人認為,止是停滯,甚至是倒退,對事物的發展十分不利,故是兇態。這是片面的,其實不然。天下事當行則行,當止則止。知進不知止,絕非明智睿達。所以易家把艮止視為兇吉兼容的常態,在強調“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的乾德,以及“恐懼修省”的震德的同時,不忘提醒人們注意艮德的修養,動定自如,知進識止,無悔無咎。那麼,易家的艮卦《卦辭》究竟是何意呢?

解讀易經:該停止就停止,該行動就行動,動定自如,無悔無咎

《彖傳》解釋說:“艮,象徵抑止。該停止的時候就停止,該行動的時候就行動,一動一靜都不失去恰當時機,其前途自然會光明。停止於背部,就是停止於適當的部位。這是因為艮卦的六爻在艮止的時候,上下之間敵對不應,互不相與和合作。所以說,在這種時候,不要面向對立面的身體,就像行走於庭院裡,卻看不見那個人一樣,是不會有過錯的。”《象傳》將純卦艮形象化地稱之為“兼山艮”,並於深思熟慮後得出了“君子以思不出其位”的啟示。

解讀易經:該停止就停止,該行動就行動,動定自如,無悔無咎

大意為“山疊山,行路止。君子應該想他所在職位所要想的正事。”這正是後人據此得出的“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古訓。其意是勸人們明白自身身份,思其當思,止於當止的意思。也許有人認為,這豈不是與“天下大事,匹夫有責”相矛盾嗎?其實不然。艮卦是專修止德的,故需強調知止本分的重要性。如果人人都不分時空地位,不顧自身職責,去做越俎代庖的蠢事,則非天下大亂不可。所以說,《象傳》有關君子“思不出其位”的說法,是符合易家求實本分思想的。

解讀易經:該停止就停止,該行動就行動,動定自如,無悔無咎

有趣的是,艮卦“止於當止”的思想,後來不僅為善思謀的君子所用,而且竟成為中國氣功養生學的理論基礎。艮卦對中國文化包括氣功的深遠影響,與漢語對“艮”的解釋很有關係。氣功學則定義“艮”為“極端注意”。要而言之,就是在練功時將注意力集中在心不可欲的背部,達到心如止水,亦即老子的“不見可欲,使心不亂”的境界。可以說中國氣功學對“艮”止的解釋,對理解“艮”的哲學意義是很有啟發的。以上就是今天給大家解讀的艮卦,歡迎大家評論區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