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与董其昌齐名,人品颓废,书法却奇逸奔放

在晚明的书法界,有一位很重要,但是却被忽略的书法家。他和董其昌、邢侗、米万钟,被称为晚明“善书四大家”。他又与黄道周、王铎、倪元璐、傅山并称“晚明五大家”。他是明晚期最有创造性的书法家之一。论书法,他书学功底深厚,小楷冠绝一时,行草气韵生动。论做官,他官至大学士。只可惜晚年卷入“阉党案”,不得善终。

他与董其昌齐名,人品颓废,书法却奇逸奔放

张瑞图 行草书 《前赤壁赋》局部 下同

他就是张瑞图,字长公,号二水、果亭山人等。万历三十五年中进士第三名,授翰林院编修,后以礼部尚书入阁等官职,一步步登上高位。明朝科举制风行,他因为擅长书法,这点也为他的仕途晋升增色不少。张瑞图因书法名闻后世,他的书法奇姿横生。他的山水画效法元代黄公望,苍劲有力。

他与董其昌齐名,人品颓废,书法却奇逸奔放

张瑞图

张瑞图出身于农民之家,父亲张志侹“俭朴食贫”。张瑞图年少时,聪颖过人。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年少时,张瑞图家里穷点不起灯贫,每晚都到村边的寺庙里的佛前长明灯苦读。年青时,一面执教谋生,一面参加科举考试。在这里分享下,张瑞图一工二用的读书方法,常常是边抄写边读,这样既让文思变得敏捷,还练习了书法。

他与董其昌齐名,人品颓废,书法却奇逸奔放

天启二年,张瑞图在北京见到比他大15岁的董其昌,董对他的楷书颇为赞许,得到老董的肯定,小张算是在京城书法界初露锋芒,要知道小张的楷书,早年是下过极深的功夫学习的,取法钟繇,古朴自然,没有一丝雕琢之气。但此时的他初到京城,名声并不响,当时找他求书的人并不多。

他与董其昌齐名,人品颓废,书法却奇逸奔放

四年后,张瑞图入阁成为大学士,他的书名得到了迅速传播,求他作书的人门庭若市,甚至到了“非午夜不得休”的地步。天启五年,张瑞图晋升为礼部右侍郎,次年入阁,达到仕宦生涯的顶峰。

他与董其昌齐名,人品颓废,书法却奇逸奔放

明晚期的官场不好混,皇帝昏庸,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把持朝政。张瑞图最大的污点就是为魏忠贤手书了生祠碑文。魏忠贤原先想让吕图书写碑文,遭到婉拒后,又让张瑞图书。张瑞图原本和魏氏一党保持界限,因为情势所逼,一心只想保住高官厚禄的张瑞图,没能守住自己的底线,只能违心挥毫。不幸的是,在退隐一年后,依然被牵扯进““阉党案”,处徒刑三年,但准许他纳银赎罪处,降为平民。

他与董其昌齐名,人品颓废,书法却奇逸奔放

如果说张瑞图在官场上是为了适应环境,是对自己个性的一种压抑,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反映一个人真情实感的艺术作品,来窥探其真实的内心世界。张瑞图擅长的楷、行、草书,最为知名的还是他的大字行草,晚年写得最多的也是行草。从功力深厚的楷书、秀美的祝体草书,发展到奇崛奔放的行草,是张瑞图对明末书法危机的呐喊,也是对自己身处官场多年压抑个性的释放。

他与董其昌齐名,人品颓废,书法却奇逸奔放

张瑞图是晚明新书派出现的标志。张瑞图的书风与 “晚明四家”的其他三位不同,而与黄道周、倪元璐、王铎、傅山诸人创立的奇倔狂逸风貌颇为相似,共同点是在钟、王之外另辟蹊径。虽然在书品和成就影响方面,不能说张瑞图超过三家,尤其是董其昌,但却独创一格。

他与董其昌齐名,人品颓废,书法却奇逸奔放

和历史上很多因人品废书的书法家不同,但张瑞图却是个特殊的例外,因为他在书法领域的建树为时人公认,就像后人评说的那样,虽“人品颓丧,而作字居然有北宋大家之风,岂得以其人而废之。”你如何看待这位人品颓废,书法却大放异彩的张瑞图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