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水利水電行業的一杆旗幟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是水利部與河南省共建、以河南省管理為主的高校,是河南省重點支持建設的骨幹高校,是"金磚國家網絡大學"中方高校牽頭單位。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水利水電行業的一杆旗幟


學校起源自1951年創建於北京的中央人民政府水利部水利學校,1954年更名為水利部北京水利學校。1958年北京水力發電學校、北京水力發電函授學院併入,成立北京水利水電學院。1969年遷至河北省磁縣嶽城水庫辦學,1971年更名為河北水利水電學院。1977年遷至河北省邯鄲市辦學,1978年更名為華北水利水電學院。1990年遷至河南省鄭州市辦學,2000年整建制由水利部劃轉河南省管理。2009年水利部與河南省政府簽署共建華北水利水電學院戰略協議。2013年更名為華北水利水電大學。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是新中國為了發展我國水利事業,在有關領導的牽頭下由新中國首任水利部部長傅作義主持成立的。六十多年來,華水人薪火相承,絃歌不輟,向社會輸送了10多萬名優秀的水電建設者和接班人,桃李芬芳,泱泱華夏,為共和國的水利水電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水利水電行業的一杆旗幟

歷史追溯

北京時期(1951-1969)

新中國成立伊始,水電建設亟待振興,為此,在首任水利部部長傅作義先生的主持下,於1951年創建了北京水利學校,作為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的前身,從此與共和國的水利水電建設事業結下了不解之緣。1958年10月,北京水力發電學校、北京水力發電函授學院併入北京水利學校,合併為北京水利水電學院,成為新中國培養水電建設人才的重要陣地。

嶽城時期(1969-1976)

1969年10月北京水利水電學院遷至河北省磁縣嶽城水庫辦學。1970年3月20日,水利電力部將北京水利水電學院交由河北省管理,1971年1月1日,學校更名為河北水利水電學院。

邯鄲時期(1977-1989)

1977年學校從嶽城遷到邯鄲,辦學條件得到較大改善。1978年河北水利水電學院更名為華北水利水電學院。

1990年以後,學校遷到鄭州市辦學,邯鄲分部作為學校一部分繼續招生。

鄭州時期(1990- )

自1990年學校遷鄭辦學以來,在原水電部和水利部領導的關愛下,通過學校領導和廣大師生員工的共同努力,平穩地度過了邊建校、邊搬遷、邊辦學的建設過程,辦學環境改善,學科建設發展迅速,科研成果斐然,學校走上了改革發展的快車道,在教學科研、行政管理、社會服務、思想政治工作、後勤社會化等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發展。辦學規模和辦學空間實現了新的跨躍,為學校騰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13年5月,華北水利水電學院更名為華北水利水電大學。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可以說是和新中國一起成長起來的高校,幾經輾轉落戶鄭州,幾十年來為新中國培養了數十萬的水利水電人才,有利的支撐起中國的水利水電事業,書寫無愧於時代的華麗詩篇。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水利水電行業的一杆旗幟


學科評估盡顯實力

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公佈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我校共有8個一級學科入圍,取得可喜成績。其中,水利工程學科評級為B,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評級為B-,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學科評級為C+,土木工程、工商管理學科評級為C,數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農業工程學科評級為C-。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水利水電行業的一杆旗幟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作為從首都北京成長起來的高校,就目前的實力來看還不能成就往日輝煌,幾地輾轉辦學大傷元氣。但是身處河南省會鄭州,加上2013年更名,華水的名氣和生源質量在河南高校中名列前茅,可以這樣說,在不遠的將來華水一定會邁入上第一梯隊,實現跨越式發展。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水利水電行業的一杆旗幟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以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水利電力事業需求為導向,以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為動力,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著力實施“質量立校、人才強校、特色興校、開放活校”戰略,持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科學研究水平、服務社會能力、文化傳承創新能力和國際交流合作水平,努力建設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水利水電大學,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水利電力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