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质疑《满江红》非岳武穆所作的人脑子里在想什么?

《满江红》一词意境雄浑、慷慨激昂、气吞山河,是流传千古的杰出词作。按照主流说法,这首词的作者是南宋著名的抗金英雄岳飞岳武穆。

那些质疑《满江红》非岳武穆所作的人脑子里在想什么?


不过近代以来,也有少数学者经过考证,认为《满江红》的作者可能另有其人,或者说是后人假托岳飞之名所作。这种质疑与争鸣也让这首传世名篇更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质疑者的主要理由有三个:

一是,《满江红》这首词最早出现在明朝嘉靖年间徐阶编纂的《岳武穆遗文》中,却并不见于南宋、元朝的任何书籍有所记载,来历不明。

二是,岳飞的孙子岳珂所编的《金陀粹编》中的《岳王家集》也没有收录这首词。岳珂还有他的父亲岳霖几十年致力于收集岳飞的遗稿。他们竟然都没有关于这首《满江红》的只言片语,实在蹊跷。

那些质疑《满江红》非岳武穆所作的人脑子里在想什么?


三是,词作中的“踏破贺兰山缺”句着实可疑。因为岳飞一生抗金的主战场在北方,跟西北的贺兰山扯不上关系。如果说是明朝人假托岳武穆之名,以抒发抵御外侵的志向,倒还算贴切。因为明朝的主要外敌鞑靼族就生活在贺兰山下。

不过上述质疑的声音随即遭到了反质疑。有后来的研究者指出,“踏破贺兰山缺”只是一种修辞手法,不是特指实物,这在诗词作品中常见,不足为论。还有,《岳王家集》遗漏的岳飞遗作不止一首,不能因此就断定没有收录在其内的就不是岳飞所作。

此外,据说1980年代在河南汤阴岳飞的老家出土了一件明孝宗弘治年间的文物,上面完整地刻着这首《满江红》,并且署名岳武穆所作。等于推翻了质疑者所说的,此作品最早出现在明朝嘉靖年间的说法。

质疑的声音都被推翻,在没有新的证据出现之前,似乎没有理由再置喙作品归属权的问题了。并且这样一首爱国词作与岳飞这样一位民族英雄联系在一起,也确实更符合人们的情感寄托。

那些质疑《满江红》非岳武穆所作的人脑子里在想什么?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对质疑者的批驳,只能证明质疑者提出的质疑论据不足,却并不能自证!下面的思考与探索,仍需厘清:

第一、南宋孝宗以后、岳飞已经被平反。元朝建立后,从皇帝到地方官吏对岳飞、对岳王庙都是感佩、爱护有加的,元朝官方修订的《宋史》对岳飞更是不吝赞美。凡此种种,两个朝代前后200年间,却不见有任何关于这首杰出词作的记载传世,确实蹊跷。

第二、1986年浙江江山县发现的《须江郎峰祝氏族谱》,记载了一首岳飞于绍兴三年赠给其家族先人祝允哲的《满江红》词,还有一首祝允哲的和词。 这两首词能成为后世流传的《满江红》为岳飞所作的铁证么?

也未必!不但未必,这两首词的出现更像是一种有力的反证!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古往今来,历代文人都有一个习惯,喜欢给传世的名家名作找点毛病,然后再删改删改,以使该作品更加完美无缺。闻名如李白、杜甫等的作品也都不乏被后人捉刀者。

以上述祝氏家谱中所载的两首词来看,虽然主旨立意不失慷慨,词作内也不乏三五精彩之句,但通篇而言则略显直白、粗陋、勉强。如果只以此本来面目传世,恐怕有损岳武穆之英名。所以也不排除后世有文人骚客偶尔读到上述两词,巧为融揉、略加雕琢、合二为一,再署上武穆之名流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