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讀過的好書

我之前一直有一個想法,那就是可以把自己看過的一些好書整理一下,然後分享出來,奈何,一直都沒有實現。今年趁著這個漫長的假期,我簡單地整理了幾本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書籍,分享出來,推薦給讀者:

1.《生活家:汪曾祺自選散文集》

“文中有畫”是這本書帶給我的最大感受,文中的一字一句彷彿構成了一幅幅畫卷,這是遊記更是文學作品。

雖是平淡樸素的文字,讀起來卻發人深思,我以前也寫過遊記,但是現在回頭看看我寫過的遊記,確實是有很多不足之處,而這本書就可以作為一個很好的參考。


那些年我讀過的好書


2.《浮生六記》

浮生若夢,為歡幾何?沈復和芸娘將貧困的一生活成了一首詩。他們平淡一生,貧苦一生,卻也幸福一生。如果人生不設限,沒有那麼多關聯的人和物,可能就真的無慾無求了吧,然而現實社會,都市中人,還是要有欲有求。

我最喜歡這句:讀陶淵明的《閒情賦》,常慨嘆他的鐘情,讀《歸去來辭》,常慨嘆他的忘情,讀《五柳先生傳》,常慨嘆他既非有情,也非無情,遊走在鍾情與忘情之間,實在是妙不可言。


那些年我讀過的好書


3.《M型社會》

從底層起步,一步一步靠著時間熬成中上層的時代已經結束,現在的社會發展趨勢是富人只會更富有,窮人只會更貧窮。我們所處的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科技的快速發展,使得原來不可能發生的一切都變為可能,也推翻了原本固有的東西。人們生活方式的轉變讓很多傳統的企業漸漸沒落,同時更多符合人們消費方式的產品應運而生。

都說十年的變化是很驚人的,但是,現在每一年都有讓我震撼的變化。2017年我雖然已經在使用智能手機,但消費還是以現金支付為主。而到了2018年,新換了一部手機後,全年使用現金支付的次數五個手指都數的出來,幾乎隨時隨地隨處都可以電子支付,這在以前我是無法想象的。身處這樣的時代,只覺不進步就是在退步,所以,未來是否繁花似錦,還是源自我們當下之努力。


那些年我讀過的好書


4.《時間簡史》

地球的壽命大約50億年,對於普通人來說這是一個漫長的日子,而對於生活在地球的巨大群體來講,其實並不漫長。我們常說時間如白駒過隙,悄然而逝,而事實也確是如此,短短几十年的光景眨眼就過,有時想想也會覺得可怕。

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我也會想在我即將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會是怎樣的,會不會覺得遺憾。然而每個清晨醒來時又是新的一天,生活,工作,學習,每天都循環著繼續,並不會因為時間的流逝而改變什麼。我想也正是因為這樣井然有序的生活,所以才不會對未來即將到來的某一天感到恐懼吧。


那些年我讀過的好書


5.《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

回想起大學時光,也曾有過一段早起跑步的日子,不過只維持了短短3個月,便被各種實習面試,考試所打亂,之後便再也沒有那樣持續跑步的機會了。隨著年齡的增長,越發感覺身體的免疫能力變差,隨便折騰一下,大病小病一起來,看病的錢積累起來也是一筆財富了。這時,體育鍛煉就顯得尤為重要,特別是整天坐在辦公室的上班族。

跑步時我的腦袋也會進行天馬行空的想象,或是想想今天發生的有趣事情,或是想想明天有什麼計劃,或是整個人在神遊,就像村上春樹寫到的“在寒冷的日子,我可能思考一下寒冷;在炎熱的日子,則思考一下炎熱;悲哀的時候,思考一下悲哀;快樂的時候,則思考一下快樂。”總之,就這樣完成了一圈又一圈的奔跑。


那些年我讀過的好書


以上5本書是我之前讀過的,感受比較深的書籍。多讀書,讀好書,如果你有好的書籍也可以在評論區推薦給我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