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鵰英雄傳》中“桃花島”意象的文化內涵


桃花意象是我國古代文學中的一個重要意象,它活躍在詩、詞、文、賦、小說甚至是神話傳說中,承載 了文人騷客諸多美好的遐想。金庸在《射鵰英雄傳》(以下簡稱為《射》)中塑造的桃花島,亦屬此類意象, 其中包含著豐富的文化內蘊。


《射鵰英雄傳》中“桃花島”意象的文化內涵




一、桃花人面——美麗、青春的桃花島主黃蓉


關於桃花島的名稱,《射》有具體的交代,“桃花島之名,在於當年仙人葛洪在島上修道,仙去時在石 上潑墨,墨水化成一朵朵桃花之形,遺留不去。”島上本無桃樹,黃藥師定居後,才大種桃樹。金庸以“桃花島”命名,不僅不負遍島桃花的盛名,且滿足了讀者對這座東海小島的美好幻想。


從生物學的角度來講,桃花的色系屬粉色系,給人以鮮活豔麗之感。我國古代文學作品中關於桃花的描寫,可追溯到《詩經·周南·桃夭》篇:“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描摹朵朵桃花盛開時的燦爛奪目,桃 枝姿態婀娜的情景,並以茂盛鮮豔的桃花象徵少女的活潑美麗、青春綻放。


《射鵰英雄傳》中“桃花島”意象的文化內涵


桃花島黃藥師之女黃蓉正當 韶齡,如盛開的桃花般具有活力。桃花島上嬌豔欲滴的桃花,與她曼妙俏麗的容顏,確有相似之處。島中的桃花正是象徵著容顏絕麗,青春活潑的少女———黃蓉。




二、 桃木驅邪與桃花島的純潔美好


1. 桃木的避邪功能



中華文化有關桃木避邪的風俗,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神茶、鬱壘兩兄弟用桃枝打鬼的故事在古神話的經典文獻《山海經》中就有記載。後來民間將桃木刻製成不同的形狀擺放於家宅前,希望可以祛除惡鬼,保家宅平安,這就是最早的門神。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賜福鎮宅君”- 鍾馗,專門驅鬼降魔。他的形象也被人們製成各種藝術品擺放在大門口,以驅逐鬼惡,獲得平安。鍾馗手中所持的殺鬼武器,正是 桃木劍。此外,古時新娘拜堂時也要準備桃木弓箭,目的是防止將邪氣帶進門,鞏固喜氣。金庸筆下的 桃花島種滿桃樹也是為了避邪驅惡。桃樹避邪的功能具體到桃花島,又有其獨特的表現。




2. 避人邪,守護桃花島這片淨土



桃花島是舟山東海的一座孤島,桃樹遍佈,彷彿一塊淨土。如果說島上遍佈的桃樹是為了避開鬼 邪,那麼島上獨有的桃花陣則是為了避開人邪。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燦爛悠久的歷史文化有許多優秀的 結晶,周易八卦便是其中之一。


八卦變化無窮,包羅萬象,千百年來八卦被用在占卜、看風水、化煞氣等 方面。書中第一回借曲三哥之口為桃花島主做了簡介“天下盡有聰明絕頂之人,文才武功,琴棋書畫,算 數韜略,以至醫卜星相,奇門五行,無一不會,無一不精!”黃老邪不喜為封建虛禮所拘束,精研奇門之術, 島上格局佈置自是與別處不同。桃花島構築奇特,乾坤倒置,陰陽變化莫測“在桃花島,禁人的所在反而 在乾上兌下的‘履’位,取其‘履道坦坦,幽人貞潔’之義”。若非熟客,盡不知走向何處。


《射鵰英雄傳》中“桃花島”意象的文化內涵


這一機巧的布 置,讓很多人上島而不能入島,最終知難而退。人們對桃花島的印象除了島上種滿桃樹,以及住著殺人 不眨眼的黃老邪和古靈精怪的黃蓉之外,再無其他。心裡雖然對這座飄在舟山東海的孤島感到好奇,但 聞之已令人喪膽,哪裡還敢前往觀景呢?這一點,也讓桃花島上的文化意蘊更加豐富。




3.自由逍遙的仙境



桃樹是仙境中常見之樹,古代神話中王母的蟠桃使人長生不老的功效更是賦予了桃源明顯的仙境內涵,併為多數文人所接受。魏晉南北朝時期道教的影響使神仙信仰深入人心,志怪小說空前盛行。南 朝宋·劉義慶《幽明錄》記載著劉晨、阮肇二人誤入天台山桃源引發的一場逍遙故事。


另外陶淵明《桃花 源記》也是受這種文學風氣影響的產物。文章由桃花導入,筆調清新流暢,為我們勾勒出一個安寧和平 的理想社會。作者儼然將桃花源視為與世隔絕的人間仙境,這裡沒有戰爭,沒有壓迫,有的只是人們逍 遙自在的生活。這些例子都賦予了桃花意象自由逍遙的內蘊。


《射》中郭靖陪同黃蓉上島時,對桃花島之景初有交代。“船將進島,郭靖已聞到海風中夾著花香,遠 遠望去,島上鬱鬱蔥蔥,一團綠,一團紅,一團黃,一團白,繁花似錦”。


郭靖正為此陶醉,讚不絕口時,黃 蓉道:“這時候是夏天,好多花都謝了。若在陽春三月,島上桃花盛開,那才叫好看呢”。黃蓉自小見慣了 這些花草,自然不以為意。但對郭靖,一個從未入過桃花島的人來說,縱是殘花敗景,也是世間少有的。 況且島上佈置機巧,奧妙無窮,景色絕佳。


《射鵰英雄傳》中“桃花島”意象的文化內涵


再品桃花島之茶,“茶色碧綠,冷若雪水,入口涼沁心脾”。黃老邪雖性格怪癖,但在生活品味上別具 一格,不落俗套,自是能將桃花島經營得不似凡間之物。洪七公當即說道“世人常言道:做了三年叫化, 連官也不願做。藥兄,我若能在你這神仙世界中住上三年,可連叫化也不願做啦!”


洪七公足跡遍佈江湖,一生了無牽掛,不受拘束。到了桃花島他能說出這番話,雖有幾分場面之嫌,但仍可見桃花島上生活 之逍遙自在不是外界能比的。金庸將“桃花島”描寫得如此美麗別緻,烘托了島主超脫凡塵的氣質,勾起 了外界無限遐想。



三、金庸筆下的“桃花島”與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之對比


金庸筆下的“桃花島”與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都塑造了一個關於桃花、桃樹意象的人間仙境,但蘊 含了作者不同的個人理想。




1 . 桃花是郭黃愛情的象徵,桃花島是郭黃二人的愛情城堡



南朝宋劉義慶《幽明錄》中記載著劉晨、阮肇的故事。此時,桃花源已不僅僅是世人理想中的和平安 寧的社會,而是象徵著愛情的桃花源。


《射鵰英雄傳》中“桃花島”意象的文化內涵


郭黃的愛情有目共睹,但在遇到黃蓉之前,卻與華箏有婚約在先。他為人耿直,言出必行,若悔婚會 讓他良心不安。但他離不開深愛的黃蓉,權衡再三,終於下定決心:“蓉兒,就算天塌下來了,我也在桃花 島上陪你一輩子!”《射》中,入島的人極少,更別提普通百姓。他有心讓二人的愛情在桃花島開花結果, 不管世間紛擾,自由自在。可以說桃花島的設置是金庸先生為女兒和女婿設置的愛情城堡。




2.桃花源是理想社會的象徵,是為廣大貧苦農民營造的人間天堂



《桃花源記》讓我們看到一個畫面和諧的世外桃源。桃花源景色絕美,人們生活寧靜。它存在的初 衷是為了躲避戰亂,任憑外界朝代更迭,他們仍保持著先秦的樣子。“桃花源”是理想社會的象徵,是千 百萬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的農民心之嚮往、無限憧憬的地方。陶淵明正是借這遠離塵囂的桃源之樂來化解現實生活中的壓力和痛苦,這就是創作《桃花源記》的思想意圖。


《射鵰英雄傳》中“桃花島”意象的文化內涵


再看《射》中桃花島上的一併啞僕,本是十惡不赦的惡人,黃老邪割其舌並控制為奴,這便有了階級 之分。郭黃的世界裡,只有愛情,他們不用為生計發愁,也免受日常瑣事的煩擾。因為這些僕人的存在, 使他們更逍遙。而桃花源中人們自食其力,眾生平等,斷無奴僕一說。


桃花島也給海邊人留下不堪的印 象,不僅黃老邪殺人不眨眼,黃蓉亦飛揚跋扈,海邊人人畏懼,可見桃花島之惡名由來已久。我們把“桃 花島”等同於“桃花源”,因為二者都是避世的世外桃源,但作者設計的理念意圖大不相同。


總之,桃花島的意象內涵豐富多彩,經金庸先生加工潤色之後,更具特色。作為文學意象出現在桃花島上的桃花內涵多重,它既是黃蓉的青春美麗與生命活力的映襯,又是桃花島純潔美好的反射。


桃樹 避鬼除惡,桃花陣迷惑來者,守護桃花島的平安與純淨。桃花島是自由逍遙仙境的象徵,同時桃花島又 是郭黃愛情的城堡,它既象徵著二人甜蜜的愛情,又是二人結合後賴以生存的場所。桃花島的存在並不 兼濟天下蒼生,這與陶淵明筆下美好寧靜,象徵貧苦百姓心中理想社會的“桃花源”有所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