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舟骨綜合症

副舟骨痛綜合徵是部分副舟骨患者常見的慢性足痛的常見病,臨床上由於易認為副舟骨為正常變異,不引起重視而忽視本病。

副舟骨綜合症

副舟骨的發生是由於舟骨的近距側或舟距關節間出現了一個骨化中心,並且在發育過程中未與舟骨骨化中心合併而形成或合併後局部較突出,副舟骨出現率約4%~14%。根據副舟骨的形態、位置及與足舟骨有無軟骨結合分為3 型:


Ⅰ型,籽骨型或脛外骨,為圓形、卵圓形,與舟骨完全分開,遊離狀籽骨,不形成關節面;

副舟骨綜合症

Ⅱ型,圓帽型,多為帽狀形、心形,通過軟骨結合(透明軟骨和/ 或緻密纖維軟骨)與舟骨構成微動關節,形成關節面;

副舟骨綜合症

Ⅲ型,舟骨角型,副舟骨與舟骨體融合,關節面消失,融合為鳥嘴狀後稱舟骨突。

副舟骨綜合症

發病機理可能是:正常情況下,脛後肌腱正常脛後肌腱附著於足舟骨及楔骨,當副舟骨存在時肌腱異常止點位於副舟骨,作用力通過軟骨結合部傳導至舟骨,兩骨之間產生扭矩,造成假關節活動紊亂,產生慢性疲勞、慢性損傷和非特異性炎症產生疼痛,修復後產生的瘢痕亦可刺激神經引起症狀;有報道副舟骨與硬質鞋幫摩擦可引起局部滑膜炎或肌腱炎。

Ⅱ型副舟骨發病率高與其解剖結構密切相關,外傷後損傷了舟骨與副舟骨之間的軟骨力的傳導,並行走過程中通過肌腱作用力反覆刺激舟骨與副舟骨之間的軟骨,不易完全修復;其他兩種類型極為少見,主要局部較突出導致周圍軟組織損傷和/ 或局部骨質的損傷,易修復,不影響肌腱作用力的傳導。

Ⅱ型副舟骨痛的X 線表現早期本組病例中僅表現為周圍軟組織腫脹,假關節間隙非對稱性增寬;長期複查則出現足內側軟組織腫脹隆起,副舟骨與舟骨形成假關節,關節面骨質毛糙,部分出現低密度小囊狀透亮影,骨質增白硬化,相對應假性關節面模糊,不光整。Ⅰ、Ⅲ型的X 線表現不典型,能提供何種類型的副舟骨,同時觀察軟組織腫脹情況。Theodore 等利用MRI 評價副舟骨痛綜合徵,可以觀察副舟骨骨髓水腫、纖維化、鈣化、軟骨下新骨形成及關節面的粗糙等;可提供該部位的慢性損傷及修復的不同階段的過程。另外核素掃描有症狀的副舟骨可顯示攝取的增加,說明骨活動活躍。通過MRI 及核素掃描的表現診斷該病早於X 線平片。

本病主要應與足舟骨骨骺軟骨病鑑別:前者副舟骨痛僅發生假關節面局部骨質的異常,後者則為該骨普遍性骨質的變化,足舟骨變扁,甚至呈一薄片狀密度增高,骨紋理消失。

總之,對於副舟骨特定部位的臨床症狀,均應攝普通X 線片,初步瞭解副舟骨類型,同時重點觀察骨質改變及軟組織腫脹情況;對於較早期可疑病例而無X 線異常表現者,應行MRI 或核素掃描檢查,以儘早做出診斷,為治療提供依據。

副舟骨痛綜合徵的診斷臨床上主要表現為足內側特定部位隆突、疼痛及壓痛,常合併足弓塌陷、跟腱緊張和跟骨外翻畸形,行走不便,病史較長,症狀反覆,與行走密切相關等一系列症狀。根據臨床特有的症狀,均應行X 線的檢查,不僅可瞭解副舟骨的類型,同時可觀察骨質及軟組織情況,尤其對於Ⅱ型副舟骨患者,並能提供相應的影像資料。對於存在副舟骨的病人應引起重視,做好預防並及早治療,物理治療為控制併發肌腱炎和加強脛後肌腱力量,矯形支具、穿合適鞋和石膏固定可能有效。

副舟骨綜合症

治療有症狀副舟骨歷史性手術為Kinder手術,報道能緩解96%患者症狀。目前文獻報道推薦副舟骨與舟骨融合固定。但副舟骨較小時固定有一定的難度。切除副舟骨與舟骨間的纖維軟骨,張力帶或者螺釘固定。

副舟骨綜合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