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着喂饭,不如让宝宝上餐桌一起吃饭,宝宝上餐桌吃饭好处多多

下班回到家,妈妈看到宝宝在屋子里跑。

妈妈定眼一看,是奶奶在给女儿喂饭。女儿不吃,奶奶便追着女儿喂。女儿看到奶奶在追,她更是跑得欢。

妈妈说,干嘛提前追着宝宝喂饭呢。提前让宝宝吃,宝宝反而不爱吃,采取喂饭的方式,宝宝还边玩耍,宝宝更是把吃饭当做了游戏一般。

奶奶说,天气凉,不喂着吃,宝宝的肠胃受不了,而且多喂些,宝宝会吃得多些。

如此的场面,在很多家庭都会出现这一幕。追着喂饭好吗?

与其追着宝宝喂饭,还不如让宝宝上餐桌与家人一起吃饭。


追着喂饭,不如让宝宝上餐桌一起吃饭,宝宝上餐桌吃饭好处多多


追着喂饭有哪些弊端呢?

1)追着喂饭让宝宝吃饭时囫囵吞枣。

当我们追着喂饭给宝宝吃的时候,宝宝感觉玩的乐趣大于吃饭。在这样走过场的吃饭中,宝宝吃饭不是很认真,往往容易囫囵吞枣。

那么宝宝在吃饭的时,容易呛着或者噎着,这种方式还容易让宝宝吸收不好。

2)追着喂饭让宝宝感觉到吃饭时还可以玩。

吃饭本是一件大事,可是如果追着给宝宝喂饭,这样容易让宝宝觉得玩才是最大的事情。

对于宝宝而言,没有什么比玩更重要的。而在玩的过程中,宝宝还可以吃饭,宝宝便觉得吃饭不是什么大事。如此,还容易让宝宝养成不好好吃饭的习惯。


追着喂饭,不如让宝宝上餐桌一起吃饭,宝宝上餐桌吃饭好处多多


3)追着喂饭可能让孩子养成三心二意的习惯。

尽管表面看来,宝宝边吃边玩,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玩是一件事,而吃饭是另外一件事。如果在吃饭的时候玩,那么宝宝便觉得自己在做同一件事的时,他还可以做别的事情。

无形中,这种思维的影响,让宝宝觉得在学习的时候也可以一边玩,在干别的事情的时候也可以一边玩。以此类推,宝宝容易养成三心二意的习惯。

宝宝上餐桌吃饭有哪些好处呢?

1)锻炼宝宝手部的精细动作。

当宝宝自主地拿着勺子,这让宝宝学着去用手掌握勺子。

在吃的过程中,宝宝不是一下子能够把饭送到嘴里。宝宝在自己进行调整中,逐渐转换方式,让宝宝把饭吃进到肚子中。

在这个过程中,宝宝的手部精细动作得到了锻炼:

(1)宝宝由不会使用勺子,到会使用勺子。

(2)宝宝由不会精确地将饭送到嘴里,到会顺利地将饭送到嘴里。

(3)宝宝由学会使用勺子,到学会使用筷子。

追着喂饭,不如让宝宝上餐桌一起吃饭,宝宝上餐桌吃饭好处多多


2)让宝宝感受食物带来的味道。

我们在给宝宝喂饭的时候,宝宝是被动接受吃饭的。饭菜是什么味道,也许宝宝并没有仔细去体会,反而感受到最多的是在奔跑中带来的感受。

当宝宝独立地去吃饭,宝宝便对食物的感受不一样了。细嚼慢咽,不仅有营养,更让宝宝体会到食物带来的味觉。

西瓜的味道是甜的,甜甜的味道,好吃。苦瓜的味道是苦的,但有一丝丝的凉意。青菜的味道是香香的,竟然还带有一丝甜意。

在吃的过程中,宝宝知道了酸甜苦辣,每个味道有其特色。


追着喂饭,不如让宝宝上餐桌一起吃饭,宝宝上餐桌吃饭好处多多


3)让宝宝认识食物并拓展眼界。

在饭后一个小时,当有人问你:“你今天中午在食堂吃啥了?”

有时候,这个问题我们竟然回答不出来,因为中午我们吃得太慌忙,吃着吃着便忘记了。

当你问宝宝这个问题,那么宝宝也可能答不上来。当家人追着喂宝宝,那么宝宝可能更回答不出来。

如果在餐桌上吃饭,我们认真地吃饭,那么我们对某个菜的味道有好感,我们便会记住好吃的饭菜。

《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中,小豆豆的校长先生要求家长给孩子准备的食物,要有山的味道海的味道。

饭菜中,哪有山的味道海的味道呀?那只不过是老师要求家长准备的饭菜中,要有类似山的味道,如蔬菜、肉;也有类似海的味道,如红烧海味。

通过这样的准备,孩子们对食物有着特殊的感情,感觉到这饭菜的意义,并通过饭菜,孩子们还认识了一些蔬菜与动物,从而增进与大自然的感情。

从某种程度,孩子还可以养成不偏食的习惯。

追着喂饭,不如让宝宝上餐桌一起吃饭,宝宝上餐桌吃饭好处多多


4)感受与家人一起吃饭的氛围。

宝宝上餐桌吃饭,与家人一起共享每餐。在每餐吃饭的过程中,孩子会感受到他作为家庭中的一成员,他是独立的,他与爸爸妈妈一样,可以自己进餐。

同样,在这种氛围中,宝宝学着和家人相处,他也是与家人和谐共处的。

共进午餐或者晚餐,对于宝宝而言,在某种程度上说,这是一种仪式感。这种仪式感让宝宝意识到,自己是独立的个体,在与家人的共进餐中,他还是与家人和谐共处的。因此,这样让宝宝培养好的就餐习惯。

追着喂饭,不如让宝宝上餐桌一起吃饭,宝宝上餐桌吃饭好处多多


结语:

吃饭对于每个人而言,的确是一件大事。同样,这也对于宝宝而言,吃饭更是一件大事,我们不能马虎。

我们不要追着宝宝喂饭,尽量让宝宝上餐桌上吃饭。在与家人一起吃饭的过程中,宝宝不再是一个孩子,而是与大人一样是一个个体,必须需要仪式感。在吃饭的过程中,让宝宝去摸索、去感受、去学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