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碧萬科年報聚焦“降速”“減負”核心主題

截至3月底,萬科、碧桂園、恆大的2019年報均已公佈。南方日報記者注意到,三家房企多項業績指標仍在上漲,但漲幅明顯收窄,增速回落成為年度主題。與此同時,碧桂園和萬科一直將債務控制在一定的規模範圍內,負債率頗高的恆大也明確了“降負債”的目標,在“減負”也成為這些龍頭企業的重中之重。

兌現放緩目標

萬科2019年銷售金額為6308.4億元,同比增長3.9%,連續第二年銷售額增速下滑,2017、2018年增速分別為45.3%和14.5%。與萬科相似,碧桂園去年權益銷售額為5522億元,同比增長10.0%,與2018年相比增速下降21.25個百分點。恆大通過去年下半年的全員營銷活動帶來了一波銷量,全年合約銷售額6010.6億元,但增速同樣從2018年的10.1%降至9.0%。

營業收入上,增速降幅最大的恆大營收4775.61億元,僅比2018年多了113.65億元,增速也從2018年的49.89%降至2.44%,下滑超過47個百分點。碧桂園營收4859.08億元,但增速同樣下滑38.89個百分點至28.18%。萬科成為僅有的營收增速提升房企,2019年營收3678.94億元,同比增長23.59%,增速提高1.04個百分點。

三家房企利潤表現出現分化。在年報披露前,恆大一度發佈盈利預警公告,宣佈上年度淨利潤預期為335億元,相較2018年下降約50%。碧桂園和萬科利潤指標保持著同比增長,但其中的歸母淨利潤增速分別只有14.25%與15.09%,與2018年時相比速度也在下降。

不過,2019年的集體“降速”,也是三家房企有意為之的結果。

碧桂園在2018年中發生多起安全事故後,提出“提質控速”。萬科同樣在2018年喊出“活下去”,並在2019年削減了拿地支出。而恆大在2017年提出銷售規模降速,而在去年9月、10月銷售額達到頂點後,恆大從11月起調整營銷節奏,銷售規模也維持在較低水平。

降負債提上日程

受房地產行業特徵和開發週期的影響,房企通常都保持著一定程度的負債率。不過,如今減槓桿、降負債,為企業發展減負,成為部分房企的共同選擇。

從淨負債率來看,萬科比2018年增長2.98個百分點,即便如此也只有33.87%,在房企中處於低水平,中短期借款和一年內到期有息負債合計佔比為36.4%,短期償債壓力並不大。碧桂園2019年淨負債率為46.3%,同比下降了3.3個百分點,而且維持著連續12年低於70%的成績。

與萬科和碧桂園相比,恆大159.3%的淨負債率就顯得有些高了,這一比率同比還增加了7.4個百分點。恆大並沒有迴避這一現實,在業績會上宣佈了“高增長、控規模、降負債”的發展戰略,提出有息負債每年平均下降1500億元,到2022年將總負債降到4000億元以下。

恆大董事局主席許家印表示,對未來三年負債率和總負債大幅度下降非常有決心,非常有信心。根據規劃,恆大計劃通過銷售規模“高增長”提升營收能力,並通過收緊資本支出、土地儲備每年減少3000萬平方米保證現金流,從而實現負債的降低。

保障現金流既是房企減負的重要手段,年報顯示碧桂園則以2683.5億元的公司賬面現金餘額,達到其有史以來的最高值。萬科連續11年經營性現金流為正,但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總額同比減少了9.1%。

萬科今年的焦慮或許就集中在現金流上,總裁祝九勝在業績發佈會上就表示,銷售回款要做到“應收盡收”,能回的儘快回,以優化改善現金流。而萬科董事會主席鬱亮也提出土地及開發層面“不囤地、不捂盤、不拿地王”,來保證足夠的流動性,做到現金流安全。另外,萬科今年下調了分紅比例,希望多保留現金在手,也強化了業界對於萬科現金流“吃緊”的印象。

年報中的尷尬事

三家房企始終備受矚目,年報的細節也很容易被放大。

萬科3月17日披露年報後,西南證券發出風險提示,表示其銷售回款、竣工結算、分享估值等均低於預期。克而瑞研究中心報告認為,萬科利潤增速放緩主要由於行業整體利潤空間受到擠壓,房企利潤增長和盈利能力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以及去年萬科土地增值稅大幅提升,長期股權投資中資產減值損失、以及遞延所得稅費用中土地增值稅清算準備金增加。

儘管克而瑞研究中心認為萬科盈利能力仍維持行業較高水平,但年報披露次日萬科股價遭遇下跌,其中萬科A下跌6.44%,港股萬科企業下跌11.42%。

恆大的敏感點同樣在利潤上,作為三家房企中唯一一家利潤出現下滑的企業,恆大公告對外解釋的原因是由於售價較低的清尾銷售樓宇在2019年交樓結轉,引至交樓單價下降所導致。許家印在業績會上曾兩度吐槽有媒體對恆大“利潤下滑50%”予以放大的做法,“實際上今年恆大毛利潤1329億,核心利潤408億,我們是現在公佈的所有房企中利潤最好的公司之一。”

進入2020年後,恆大成為新冠肺炎疫情下為數不多銷售額不降反升的企業,業績的“開門紅”預示著恆大的競爭力仍然強勁。

而輿論對碧桂園的關注點集中在人員減少方面。年報稱碧桂園去年底員工數101784人,相比2018年底減少29603人,下降22.53%。而今年以來的幾次區域架構調整和人事換防也頗為業界所關注。

碧桂園品牌管理部相關人士曾向南方日報記者表示,去年員工實際波動比僅3.9%,屬正常範疇。主要是由於約2.5萬人的勞動密集型崗位(案場服務、保安、保潔等)改為以市場化方式提供服務。儘管上述人士未說明2.5萬人具體流向,但南方日報記者注意到,碧桂園服務(HK.6098)年報顯示,去年員工數猛增20476人至54085人,增幅60.92%。

此外,還有部分員工調往碧桂園子公司。南方日報記者獲取的數據顯示,去年碧桂園子公司增加約7600人,其中博智林機器人公司就增加5657人,而這些子公司的營收和財務狀況並沒有和碧桂園集團進行並表,因而員工數也沒有計入。

而對於架構調整問題,碧桂園總裁莫斌在4月初召開的月度會議上表示,調整不是“拍腦袋”的決定,是“有的放矢”打造企業內部的叢林生態。

相關

三家房企掌舵者的樓市預判

恒碧万科年报聚焦“降速”“减负”核心主题

恆大董事局主席許家印:不會上漲也不會下跌

3月31日,許家印在恆大2019年業績發佈會上回答媒體提問時表示,受疫情的影響,全世界經濟都會受影響,各國各大銀行都會想辦法增加市場的流動性。他認為,流動性增加會對房地產銷售、消費產生刺激。

許家印認為,在“房住不炒”政策的指引下房價不會升,從全年水平來看銷售額不至於大幅下降,“因為流動性增加,需求同樣也會增加,對全國房地產總成交量來說,我認為不會下降。房價不會上升,但也不會下跌。”

碧桂園總裁莫斌:提高交付比率對沖毛利下滑

恒碧万科年报聚焦“降速”“减负”核心主题

莫斌在3月27日碧桂園業績發佈會上表示,疫情帶來一些不確定性,對房地產市場持審慎樂觀態度,他認為整個市場份額在去年達到了高點,今年會在去年基礎上有所回調。

“我希望我們不是以規模來論英雄,更多的是追求有利潤的現金流,疫情既是挑戰也是機遇,通過現金流騰挪空間發揮市場機遇,現金流穩健的同時增加利潤,”莫斌說。

莫斌認為毛利下滑是行業普遍情況。疫情期間非熱點地區投資溢價在明顯減少,樓地面價差在擴大,對於將來毛利改善在創造空間。“今年我們將提高交付比率對沖毛利下滑,未來將處理掉一些沉澱資產,兩三年內利潤進一步提升。”

萬科董事會主席鬱亮:不花時間預測政策走向

恒碧万科年报聚焦“降速”“减负”核心主题

“一年半之前2018年的秋季例會,萬科主題詞是‘活下去’,當時只是出於居安思危考慮,讓我們時刻保持清醒和警惕,但沒想到,到今天‘活下去’成了特別真實的存在。”在3月17日召開的業績會上,鬱亮稱萬科始終是一家危機感驅動的公司。

鬱亮表示,萬科將繼續努力,保持警醒,在變化中堅持不變的東西,尋找變化中可能的機會,健康地活下去,活得好,活得久。

“對我們來說,始終需要靠自己的一雙手幹活,腳踏實地、心無旁騖守好自己的本分。通過自己的努力把地種好,打出糧食、多產糧食是我們的主要工作,所以我們從來不花時間去預測政策走向會怎麼樣,”鬱亮說。

【記者】葛政涵

恒碧万科年报聚焦“降速”“减负”核心主题

【作者】 葛政涵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