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在安徽省宿州市泗县大路口乡龙沟村的一片桃林里,30多个农户忙着刨地、装杯、浇水等工序,已经移栽到营养钵里的小苗迎风挺立,春日的暖阳下,大家干得热火朝天。
桃花树下育新苗
该村党总支书记黄新雷告诉笔者,村里借助县里发展“庭院经济”的资金,采购了20万株红叶石楠、金森女贞和大叶黄杨等幼苗。当前大家正在忙的活计是把刚刚采购回来的苗木,移栽到营养钵里。为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龙沟村村委会巧用土地,将村里原有的绿色长廊基地利用了起来。基地里去年栽下的桃树目前长到一米高左右,树下有大量的闲散土地。村委会成员经过商议,决定把采购来的苗木幼苗装在营养钵里摆放在树下。“把苗木移栽在营养钵里,一方面不会与基地里的桃树争肥争力,同时还便于后期的搬运。”黄新雷说。
村头务工挣钱忙
今年已经74岁的贫困户曹明荣用力地搓搓手,然后扶住铁锨,右脚猛地一踩挖起一锨鲜土。自从在基地里务工以来,曹明荣干得特别积极。曹明荣一直为自己不能出去务工挣钱而苦恼。“其实俺们老百姓有的是力气,但是我这样的年纪到外面根本找不到工作。”村里考虑到大多数像曹明荣这样情况的贫困户,在选择工人务工的时候,将重点放在有劳动意愿和能力的“大龄”农户上。“一般村里的公益岗都有年龄的限制,在这里只要有力气,年龄大一点的贫困户照样也就能挣到钱。”曹明荣说。目前在这里干活的贫困户有28个人,光是年龄超过65岁的就有十几个人。装一个营养钵能挣两毛五分钱,栽苗能挣一毛五分钱……曹明荣给笔者细细说明了自己每天计件工资的算法。他乐呵呵地说:“我一天下来能挣到将近一百块钱,能赶上一个壮劳力了。”
房前屋后增颜值
环境整治只有引入新点子,才能摒弃旧习惯,村子里本着“生态要被子、农民要票子” 的思路,先期通过组织公益性岗位整治和动员村民自我整治相结合的方式,将麦秸草垛、杂草杂物、闲置土地整理出来。“可别小看这些零散的土地,以前看着不起眼,整理整理也能有半亩地呢。”村民张振峰说。眼下,基地里的移苗工作正在火热推进,前期已经移栽好的幼苗在经过缓苗期以后,已经搬入部分农户的门前和屋后。黄新雷介绍,搬入的绿化树种采取租赁老百姓庭院土地的方式,按照一定的价格给予户主相应的租金。守着自家门口摆放整齐的一排排营养钵,张振峰隔上一天就给钵里的这些小苗浇浇水、拔拔草。他满意地说:“现在我们家门口土地有了租赁的收入,我平常看护一下就能按株收到管理费,算起来一年下来能挣上一千多块钱。”
走上村庄道路,穿过庭前屋后,一排排绿植在阳光的照耀下拔节生长,红色的红色石楠、黄色的金森女贞、绿色的大叶黄杨将农家庭院装点得像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穿梭在“画中”忙碌的农人正在品尝着发展绿色生态带来的甜美硕果……(单珊)
閱讀更多 安徽科技報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