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刻留香天地间 ——祝昌泰与《浦城遗书》

□方彦寿

版刻留香天地间 ——祝昌泰与《浦城遗书》

自北宋以来,地处福建北大门的浦城县是一个不断产生名儒的地方,因而也是不断产生名著的地方。由于年代久远,这些名儒的著作到了清中叶时,一般的读书人已经很难找到好的版本了。为了保存珍贵的文化遗产,清嘉庆间,当地士绅祝昌泰倾其所有,刊刻出版了一部汇编类的丛书,将从北宋到明清时期的浦城地方文化名人的著作尽力搜罗其中。

这部丛书始刊于嘉庆十六年(1811年),完工于十九年(1814年),前后历时近五年时间。其时,长乐梁章钜应其师祖之望(字舫斋)之邀,正担任浦城南浦书院的讲席,故祝昌泰邀请其担任这部丛书的主编。梁章钜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文献学家和金石书画家。他于嘉庆七年(1802年)举进士,历任军机章京、礼部员外郎、内廷方略馆纂修等职。主张严禁鸦片,曾支持林则徐禁烟运动。他生平博涉典坟,精于鉴别金石书画,善作笔记小说,尤留意闽中地方史的研究,著述宏富。由梁氏来作这部书的主编,这就在图书的版本和校勘质量等方面有了可靠的保证。这部丛书就是祝氏留香书室编纂和刻印的《浦城遗书》。

祝昌泰,字躬瞻,号东岩。其伯父祝荣封、父祝乾封均乐善好施,为发展地方的文化教育事业,曾于嘉庆三年(1798年)将巨额家产捐给省城的鳌峰书院和浦城的南浦书院,促进了清代福建书院教育的发展。梁章钜之子梁恭辰记载说:“浦城富而好礼之家,首推祝氏。余长姻东岩太守(昌泰)之嗣父恕亭翁(荣封)者,慷慨多义举。邑之南浦书院膏火无出,翁独力捐资,至今士林颂其惠。时省城鳌峰书院经费亦告匮,翁复捐助之,合两书院损数不下数万金。太守之本生父和亭翁(乾封)者,亦好义而早卒。其继妻徐太恭人体其志,捐膳产数金修复全城,并修刊县志,皆祖舫斋尚书董其成。”(《北东园笔录初编·祝封翁》)

祝昌泰继承了父辈的传统,特别留心于当地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与刊刻流传。所刊印的《浦城遗书》,又称《浦城宋元明儒遗书》,是一部较为罕见的以当地历代名儒的著作为主的地方文献丛书,共十四种一百零六卷。其中,有宋代杨亿《武夷新集》二十卷、《杨文公逸诗文》一卷、《西昆酬唱集》二卷;元杨载《杨仲弘集》八卷;明徐浦《春秋四传私考》二卷;清翁白《梅庄遗草》六卷,等等。行款均为半叶十行,行二十三字,或黑口,或白口不一,左右双边或四周双边不等。版心下方有“留香室开雕”五字。天津图书馆、福建省图书馆等有存本。

全书前有祖之望、陈廷桂、梁章钜诸序,以及诸书十几位作者的传记。各书卷末,则有祖之望等跋,述各书的版本源流。参与编校此书的,有祖之望、梁章钜等地方名贤,而以梁章钜出力尤多。除校勘全书外,还邀请福州名儒陈寿祺撰《留香室记》置于卷首序末。故在本书中,有不少书题次行作者名之下,多有“长乐梁章钜、浦城祝昌泰仝较刊”二行。

陈寿祺在《留香室记》中,对从宋以来福建尤其是建阳麻沙刻版的繁盛作了一个回顾,认为建阳麻沙的雕版印刷盛行于宋代,下迄明代仍方兴未艾,“四部巨帙自吾乡锓木以达四方,盖十之五六。今海内言校经者,以宋椠为据,言宋椠者,以建本、闽本为善”。然而,在图书收藏方面,在陈氏所处清中叶时期的福建,除了几位藏书名家之外,其余所见不多。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他认为是“有善创无善继”,以至“听其迁转磨灭”。基于这一认识,他对祝氏编刻丛书之举,给予很高的评价。认为祝氏留香室在保存和传播福建古典文献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促使书卷飘香长留天地之间。

祝昌泰留香书室还于嘉庆十七年(1812年)刻印清梁章钜撰《南浦诗话》八卷;同年又刻祖之望撰《皆山草堂诗抄》十二卷。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刻印谢翱《宋参军谢皋羽先生诗文全集》十三卷,题为祝昌泰梦笔山房刻本;道光十三年(1833年)刻印清张绅撰《怡亭诗文集》二十六卷。

本文来源:福建日报2020年04月20日 星期一 第11版:读书

版权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公众号联系(0596-2595655),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