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6歲前養成這些習慣,長大會更省心,家長要狠心“逼”一把

孩子小的時候生活作息不規律,育兒計劃常常虎頭蛇尾。當孩子漸漸長大,生活逐漸規律,家長一定要嚴格執行習慣培養計劃,幫孩子養成至少以下7個好習慣,這樣長大後才能省心。

心理學之父威廉·詹姆斯說:“我們的一生,不過是習慣的綜合。”一個人的習慣裡,藏著他的命運。好習慣成就一個人,壞習慣毀滅一個人。而習慣正是從小培養的。


孩子在6歲前養成這些習慣,長大會更省心,家長要狠心“逼”一把


1、規律的生活作息

有些家長抱怨孩子早上起不來,早飯都來不及吃。或者晚上怎麼都不肯睡,磨磨蹭蹭到睡著已經十一二點了。這樣一來早飯吃得遲,午飯就吃不下,到了下午兩三點又鬧著吃零食,導致晚飯又吃不好了。這樣就形成惡性循環了。


孩子在6歲前養成這些習慣,長大會更省心,家長要狠心“逼”一把


正確的做法是從早期開始,哪怕昨晚睡得再晚都要早起,這樣吃早飯的時間就正常了;到了吃午飯的時間剛好腹中空空,多吃午飯,同理晚飯也如此。並且保持白天孩子的活動量充足,經過一天的調整和運動,晚上就能較早睡著,形成良性循環。

規律的生活作息不僅對孩子的身體發育有利,也建立了良好的安全感,使孩子每天活得充實、規律、有計劃。


孩子在6歲前養成這些習慣,長大會更省心,家長要狠心“逼”一把


2、健康的飲食習慣

有些孩子吃飯不用家長費神,到時間就吃,還不用喂。有些孩子一到吃飯時間就犯難,家長很羨慕那些吃得好的孩子。其實健康的飲食習慣不僅包含良好的胃口,還包括合理的食物來源比例,適量的飲水


孩子在6歲前養成這些習慣,長大會更省心,家長要狠心“逼”一把


有些家長自己喜歡吃零食,又不準小孩吃,孩子看著多眼饞。所以要想培養孩子健康的飲食習慣,首先從家長自己做起,不能常吃零食。到了飯點就好好吃飯,同時以蔬菜和主食為主,動物蛋白類食材適量攝入,否則會發胖。


孩子在6歲前養成這些習慣,長大會更省心,家長要狠心“逼”一把


3、能合理規劃自己的時間

有些孩子做事磨磨蹭蹭,刷牙洗臉變成了玩水,吃飯變成種米。家長看到拖拉的孩子真是又好氣又好笑。類似這種不能合理規劃自己時間的情況,在很多孩子身上都有體現。主要是因為孩子不能明確地知道怎樣算一件事做結束。

這需要家長就事論事,告訴孩子穿衣服按順序穿,中途不要說話打岔。刷牙把所有牙齒每個面都刷到就算刷完,可以漱口結束。吃飯發現飯變冷了就不要吃了。諸如此類,把孩子容易磨蹭的事件交代清楚可以結束的點。


孩子在6歲前養成這些習慣,長大會更省心,家長要狠心“逼”一把


4、閱讀習慣

在家長忙於工作和家務的時候,孩子可以自己看繪本,培養閱讀的習慣。雖然他們看不懂字,但事先家長帶著孩子讀幾遍就可以讓他漸漸熟悉內容,次數多了孩子就可以自己看了,養成閱讀的習慣對孩子以後學習非常有好處。

孩子的知識面越豐富對學習的領悟力越高,往後的人才選拔標準對於課外閱讀量要求很高,這就要求孩子自身具有閱讀的興趣和習慣,比被家長逼著去看書要好得多。


孩子在6歲前養成這些習慣,長大會更省心,家長要狠心“逼”一把


5、每天至少專注15分鐘

6歲前的孩子在上幼兒園,幼兒園每天上午有一節正規的集中授課時間,大班是20到25分鐘。如果孩子在此期間都能保持住較強的專注力,說明孩子的專注力還是不錯的,以後上學不用擔心跟不上老師節奏。

如果老師反映孩子上課坐不住就要引起注意了,家長平時要注重加強這方面的訓練。從孩子喜歡的遊戲開始,至少玩15分鐘,中途別用吃水果、上廁所這樣的瑣事打擾他。接著可以用看繪本、做邏輯狗、搭積木這樣的活動訓練。


孩子在6歲前養成這些習慣,長大會更省心,家長要狠心“逼”一把



6、學會面對失敗

失敗是人生常事,在孩子游戲失敗時,沒有超過同伴時,坦然接受失敗。根據具體事情,能努力做到家長就幫助孩子練習;不能做到就算了,不苛求每件事都要做好

7、幫忙做家務

孩子到合適的年齡就可以幫家長做力所能及的家務了,既可以開發孩子的手部能力又可以增強孩子的成就感。家長要放手,在孩子主動想做家務的時候,坦然教他做。

擁有好習慣可以讓孩子一生受益無窮,家長早日受益,培養好習慣也不難,只要持之以恆就能收穫美好的結果。


孩子在6歲前養成這些習慣,長大會更省心,家長要狠心“逼”一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