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不器:賈探春的爽朗卓越與寂寞哀傷

一年四季之中,秋季是個動人心緒的季節。“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因萬物蕭條,寒涼初透,故而每每牽出閒愁,令人悱惻。然而,秋意又有截然相反的一面,如“秋高氣爽”,如“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秋意雖有著看似截然相反的兩面,但勾起的卻都是人們的真性情,無論是寂寞愁思,還是爽朗豪情,那都是脫開凡塵雜事後,自己面對內心而湧起的私人情感,不同於春季的忙碌、夏季的煩躁、冬季的枯索,秋天豐美而沉靜、孤寂而多情,使人不能不獻出最私密的情懷。如此美好的秋天,也就不能不令《紅樓夢》中那位同樣美好的女子——探春——為之動情了。

君子不器:賈探春的爽朗卓越與寂寞哀傷

賈探春

探春在出場時就在賈府三豔中顯得不一般。作者說她“俊眼修眉、顧盼神飛、文采精華、見之忘俗”,比之迎春的“溫柔可親”要讓人眼前一亮。然而這樣一個氣質非凡的女子,嚴格說來,在迎春、惜春面前是沒有驕傲自信的資本的,迎春、惜春是嫡女(迎春其實存疑),而探春則是庶女,且她的親生母親是名聲、人緣不好的趙姨娘,故而王熙鳳說她是“雞窩裡飛出的金鳳凰”,能的鳳姐這樣一句褒獎,足見探春的非同凡品了。

探春的“不俗”,首先在於她的雅緻風流、活潑有趣。大觀園的一大雅事——結社作詩——就出自探春的手筆,然而探春的雅,並不只是體現在這麼一件大事上,更體現在這件事的許多小細節處。她用來寫結社邀請詞的紙是花箋,而詞的形式則是標準的半駢半散的文言,只需將這一篇與後面賈芸寫給寶玉的請安信稍加對比,便可見此信才情之不俗。在寫給寶玉的邀請詞裡,她說:“昨蒙撫囑,複數遣侍兒問切,兼以鮮荔並真卿墨跡見賜,和痌瘝惠愛之深哉!”這幾句說明這篇邀請詞是她專門寫給寶玉的,那她寫給其他姐妹的必也是專門構思,而非群發。真正的雅人,總是要雅到細節處,因為細節處才能見真心思、真本領,而這恰恰是附庸風雅之人絕難做到的。

君子不器:賈探春的爽朗卓越與寂寞哀傷

探春本是會書法的,故而寶玉送她顏真卿的墨跡,而她絕像一般文人士大夫書那樣嚴肅,而有許多小女孩的天真爛漫。作為大家閨秀,她不能隨意出大門,是以要寶玉替她在外面帶一些“輕巧玩意兒”,都是些什麼呢?“柳枝兒編的小籃子,整竹子根扣的香盒兒、膠泥垛的風爐兒……”寶玉跟他說讓小廝去買,探春卻說:“小廝們知道什麼?你揀那樸而不俗、直而不拙者,這些東西,你多多的替我帶來。”足見探春對這些新奇巧致之物的喜愛,同時又極具眼光、品位不凡,放在今天,估計也可以做一位時尚博主了。我們一般以為高雅就是陽春白雪、琴棋書畫,是在日常生活之外的,可是探春喜歡的這些東西卻是大家都喜歡的小玩意兒,就如同今天的裝飾品或家居日用品,而裝飾品與日用品其實也有雅俗之別,一個有生活情趣的人,一個懂得享受人生、裝點生活,是會雅在日常生活之中的。這種雅同樣不是矯揉造作,而是大氣有趣、順乎性情的,所以你看探春的住所,因“探春素喜闊浪,這三間屋子並不曾隔斷。當地放著一張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壘著各種名人法帖,並數十方寶硯,各色筆筒,筆海內插的筆如樹林一般……”儼然一副宏達磊落的氣派,絕不是一位扭捏作態的拘謹女子,這種雅是照著她的性情自然流露出的,而不是根據世俗對“雅”的定義設計出的。故而探春之雅緻風流與活潑有趣既各得其宜,又相輔相成。

探春的不同流俗,還體現在她見識高遠、果決敢為。探春對賈府的弊病看得很清楚,心裡未嘗不為家庭焦急,然而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一旦讓她處於管家的位子,便敢於實施自己的想法,言出必行,處事公允。當時是鳳姐抱病,王夫人請李紈、寶釵、探春合力代管榮國府,然而從具體行事來說,這個三人團明顯是以探春為核心的。李紈才能有缺,又不願得罪人,寶釵礙於身份,且其人智慧有餘、威勢不足,是以善於調和各方,卻少了一股殺伐果斷,可消禍端於未萌,難挽大廈於將傾,唯有探春,威嚴、識見恰到好處,是以鳳姐說她“雖是個姑娘家,心裡卻事事明白,不過是言語謹慎,又比我知書識字,更厲害一層了。”換句話說,探春有鳳姐的優點,而沒有鳳姐的缺點。殺伐果斷這四字說起來容易,作為一種管理理念人人皆知,然而具體操作起來,卻往往礙於人情無法進行。像寶玉、鳳姐乃至平兒這類有體面的丫頭,與探春平時都是嬉笑玩鬧的交情,故而探春首先拿這些人開刀,以明理家決心,說明其人絕不肯顧交情而去是非,沒有相當的魄力是無法拉下這個臉的。而探春之所以能有這種魄力,是因為她“不誘於譽,不恐於誹,率道而行,端然正己”(不被榮譽誘惑,不因誹謗恐懼,依照正確的做法行事,端正自己的心態和言行)的立身處世之道。

君子不器:賈探春的爽朗卓越與寂寞哀傷

探春與趙姨娘

探春相比於黛玉,對外界的讚賞沒有什麼執念,黛玉在“元春省親”時,安心大展其才,見元春只命一人一首,便新生失望,聽人稱讚寶釵,便抑鬱不平,這是她對外界的肯定過於看重,而探春在蘆雪廣連句時,知薛、林、史三人才高,“早已料定沒有自己聯的了,便早寫出來。”其實知道“沒有自己聯的了”沒什麼奇怪的,不過說明在作詩這件事上,她有自知之明,可是“早寫出來”這一行為,卻說明探春對於詩才不及他人一事毫不介懷,且願意為他人展示才華提供方便,起詩社一事也說明她的心意在於為生活添彩,而不是要顯露自己的能耐。另外,他對賈府的治理其實有很多意見,但在沒有管家之時,隱而不言,絕不會為了證明自己的見識和能耐而越俎代庖。而在管家之時,也僅止於在自己的權限內做事,有人犯了規矩,管事的來回,探春先問“怎麼不會大奶奶”,又問“怎麼不回二奶奶”,對同事之人充滿尊重,對規矩尺度把握得極好,是以黛玉都稱讚說她“倒是個乖人,雖然叫她管些事,倒也一步不肯多走。差不多的人就早作起威福來了。”這就更比鳳姐自矜己能而四處攬事,並且作威作福要可貴了。

除了不貪圖外界的肯定,她對外界的誤解和不合理的批評也毫不在乎。其實賈府對探春有意見的並不多,而最大的意見恰恰來自於她的親生母親——趙姨娘。探春曾做過一雙鞋給寶玉,趙姨娘知道後“氣的抱怨的了不得”,說探春鞋子不做給“正經兄弟”,反而給寶玉這個隔母的。探春卻說:“怎麼我是該做鞋的人麼?環兒難道沒有份例的……我不過閒著沒有事,做一雙半雙的,愛給哪個哥哥兄弟,隨我的心。誰敢管我不成!”其實無論是給寶玉做鞋還是給賈環做鞋,都不是探春的義務,義務之外的事,本就該是自由的,然而世俗之人“先親後疏”的意識已然根深蒂固,你可以兩個都不給,但給一個不給另一個就是不行,要讓人在社會價值之外沒有任何個體選擇的自由,是以寶玉都認為趙姨娘這麼想也正常,因為他自己就拿“親疏”的理論勸過黛玉,但探春全然不管這些世俗之見,直斥為“陰微鄙賤的見識”。而在理家時,面對趙姨娘的無理要求,即使滿心委屈,卻能堅定立場,絕不以私廢公,任由趙姨娘罵她忘恩負義,也不管旁人是否說她毫無情意。正因為她沒有私心,全憑興致與心中的是非立身處世,故而行事幹淨利落,沒有糾結猶豫。

或許有人覺得探春過於勢利,對親生母親毫無情面,卻對王夫人多有照顧,比如因賈母因鴛鴦拒婚一事錯怪王夫人,探春出來替王夫人解圍。這種指責是未能真正理解古代的規則,探春首先是賈政和王夫人的女兒,作為妾的趙姨娘即使生了探春,也只是奴才,從道德上來講,探春就該以王夫人為先,可能又有人會說這種道德是古代的糟粕,可是道德總會根據時代發生變化,我們今天認為理所當然的道德觀念或者人生追求在後世可能也會被否定,難道我們就能不遵守今天道德或者放棄追求了嗎?有些具體的道德規範是在特定的社會環境下不得不然的,這種社會環境沒有改變,這種道德規範就有其存在的必要。探春按照是非道德行事,卻因為身份問題,因為世上有太多不把規矩放在眼裡的人,而會被誤解為諂諛無情,正所謂“事君以禮,人以為諂也”。

君子不器:賈探春的爽朗卓越與寂寞哀傷

探春的居所,是大觀園中的秋爽齋,她選擇此處居住,自是因其性情合乎“秋高氣爽”的意境。然而秋爽齋的題額卻是“桐剪秋聲”,意境與齋名有些反著來,秋聲一般指秋風掃落葉的聲音,更何況點明是掃桐葉,再加上院子裡種著的正是梧桐與芭蕉,所謂“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正是悽楚悱惻的意象。探春的性情,一看便合乎“晴空一鶴排雲上”的豪情,是“秋高氣爽”“風霜高潔”般的品性。那何以探春的住所要安排秋天消極的一面呢?這正是因為卓越者多少有些孤獨,在深夜獨處之時,多少有些不為人所知的苦楚與愁緒。

君子不器:賈探春的爽朗卓越與寂寞哀傷

秋爽齋

探春作為一個庶女,雖然名義上與嫡女同是大家閨秀,可世俗眼光總會有一條透明的玻璃分開嫡庶。問題還在於她親生母親趙姨娘是極其不知自重的,因其不自重,賈府之人也頗不把她放在眼裡,竟至於丫鬟都敢跟她動手,如此種種,又豈能不令自重自愛的探春尷尬。更甚者,這個母親完全不替子女著想,而巴不得把子女拖到自己一個層次,一旦看見子女爭氣,便有一種連子女都要瞧不起我的恐慌,是以賈環在寶玉房裡賭錢輸了,她罵賈環說:“誰叫你上高抬攀去了?下流沒臉的東西。”她好不想著探春之瞧不起她,並不是因為她是個姨娘,而是因為她屢屢行事不講道理,不知自重。但雖然探春依禮行事,以禮法賦予的身份自處,絕不因為自己是庶女就自憐自賤,可是旁人目光總難免會認為她如此是忘了“庶女”的身份,太把自己當回事了。她不是像晴雯那樣“心比天高、身為下賤”,她既不心比天高,又不身為下賤,她只是想以本就屬於自己的身份立身處世,然而卻會無緣無故的遭受這個世界的歧視,當“桐剪秋聲”之夜,亦當別有一番感慨吧。

探春是一個獨立的人,所有人都知道他可以獨當一方,所有人都知道她爽朗明理,所有人也都和她若即若離,既然你堅強,又何必我關懷?是以當他託寶玉買東西時,寶玉頗有些不耐煩,想把事情推給小廝,並拿趙姨娘為了鞋子生氣一事岔開話題。而探春生病了,寶玉也僅止於“遣侍兒問切”,並送些水果和書法作品,雖然探春在邀詩社時特意致謝,但瞭解寶玉的人都知道,這些東西在他是不算什麼的,若是黛玉生病,他必會時常親自探望,設法玩笑。寶玉之不喜歡探春,有時幾至於要擺在臉面上了,探春管家時,黛玉這樣不輕易許人的人都對她深表贊同,可寶玉聽了黛玉的讚賞後怎麼說呢?他說:“你不知道呢。你病著時,她幹了好幾件事……單拿我和鳳姐姐作筏子禁別人。最是心裡有算計的人,豈止乖而已。”再有一次探春說:“我們這樣人家人多,外頭看著我們不知千金萬金小姐,何等快樂,殊不知我們這裡說不出來的煩難,更利害。”寶玉懟她說:“誰都像三妹妹好多心。事事我常勸你……只管安富尊榮才是。”其實探春說的本是至理,人人都有自己的苦處,以善於體貼他人著稱的寶玉卻不能理解探春。寶玉之不喜歡探春,正如他不喜歡男人和仕途經濟一樣,覺得熱衷世俗事務的人未免染了“鬚眉濁氣”,然而探春,偏偏是個有事業心的女子,故而她說:“我但凡是個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業,那時自有我一番道理。”這股子志氣,豈是“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寶玉所能理解的,他自以為賈府就算不如原來,但“憑他短了誰的,也少不了咱們的去”,日後家道衰落,“茅椽蓬牖,瓦灶繩床。”心生的悔意中,當有一份是給探春的吧。

君子不器:賈探春的爽朗卓越與寂寞哀傷

迎春、探春、惜春

要說誰理解探春,那就是鳳姐還算懂一點,但鳳姐只能算是識才,覺得可以引之為臂膀,至於說相知相親,那時絕沒有的,她甚至承認自己有些“私心藏奸”,覺得探春嚴格管家,可以使府上的人將平時對自己的恨意暫時解了,她可以安排抽身退步,所以後來抄檢大觀園,她算是被王夫人逼著去的,行事也只是走個樣而已。鳳姐明白,這個家已經是積重難返。其實又何止鳳姐明白,寶釵也明白。寶釵的意思,興衰勝敗本是自然之理,是再正常不過的事,無需強求,只要及早對衰敗做好安排即可,以免衰敗後無法立足。可探春不肯就此放棄,或許她也明白無力迴天,但仍欲“挽狂瀾於既倒,障百川而東之”,頗有孔子“明知不可而為之”的氣概。可是,她沒有幫手,也沒有足夠的權力去做這些事,她會不會有孔子面對長沮、桀溺的不理解時的傷感呢?“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君子不器:賈探春的爽朗卓越與寂寞哀傷

身份有礙、姐妹不親、更無知心之人,論起最值得一交而又最感孤獨的,當推探春莫屬了。然而如此之探春,對這個世界終歸是善意的。她有小女孩的活潑爛漫,有大丈夫的殺伐果斷,有文人的雅緻風流,有賢士的見識涵養。這“君子不器”四個字,著落在這位紅樓女子身上,竟也毫不違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