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將之死與國賊之死】

戰國後期,秦國在與六國生死大搏弈中佔據了絕對優勢,韓魏已成囊中之物,楚國病入膏肓,齊國則是醉生夢死,燕國地廣人稀,雖有抗爭之心,卻無抗爭之力,無法組織一支像樣的軍隊,只有趙國始終與秦戰鬥,互有勝負,長平之戰用人不當,被坑殺40萬人,相當於損失了趙國全部青壯年,國力大損,但卻還在苦苦支撐。

此時的趙國,樂氏、龐煖等能征慣戰之將都已逝去,唯有代地大將李牧,成為趙國擎天之柱,保護著岌岌可危的趙國!

【名將之死與國賊之死】

李牧,後世稱之謂“戰國四大名將”之一,趙國柏仁(今河北隆堯)人。長期駐守代地雁門郡,防備匈奴。擅長以守為攻,在邊塞長期固守,不主動出戰,任由匈奴肆虐,他下令:“匈奴如果入侵,要趕快收攏人馬退入營壘固守,有膽敢去捕捉敵人的斬首。“

匈奴每次入侵,烽火傳來警報,立即收攏人馬退入營壘固守,不敢出戰。匈奴以為李牧膽小,就連趙國的官兵也認為主將怯戰。趙王責備李牧,李牧依然如故。趙王發怒,把他召回,派別人代他領兵。

此後一年多里,匈奴每次來犯,就出兵交戰,卻屢次失利,損傷很多,邊境上無法耕田、放牧。趙王只好再請李牧出任,李牧閉門不出,堅持說有病。趙王只好強使李牧出來,讓他領兵。李牧說:“大王一定要用我,我還是像以前那樣做,才敢奉命。“趙王答應他的要求。

李牧來到邊境,還按照原來的辦法。匈奴好幾年都一無所獲,但又始終認為李牧膽怯。官兵們除了訓練,始終無用武之地,都摩拳擦掌願意打一仗。於是李牧精選戰車一千三百輛,戰馬一萬三千匹,精壯勇士五萬人,善射士兵十萬人,全部訓練準備作戰。同時讓大批牲畜到處放牧,放牧的人群滿山遍野。匈奴小股人馬入侵,李牧就假裝失敗,故意把幾千人丟棄給匈奴。單于聽到這種情況,就親自率領大軍入侵。李牧張開左右兩翼包抄反擊敵軍,大敗匈奴,殺死十多萬人馬。滅了襜襤(chānlán),打敗東胡,收降林胡,單于逃跑。此後十多年,匈奴不敢接近趙國邊境。

【名將之死與國賊之死】

秦攻趙國,秦將桓齮乘襲破趙軍於宜安,斬扈輒,殺十萬餘人之威,進逼邯鄲。

趙王遷使人持大將軍印急召李牧。李牧從代郡選車千五百乘,騎萬三千匹,精兵五萬餘人。屯於邯鄲城外,單身入城,謁見趙王。

趙王問以卻秦之術,李牧奏道:“秦乘累勝之威,其鋒甚銳,未易挫也,願假臣便宜,無拘文法,方敢受命。”趙王許之,又問:“代兵能戰嗎?”

李牧說:“戰則未足,守則有餘。”

趙王說:“今調動境內勁卒,尚可十萬,使趙蔥、顏聚各將五萬,聽君節制。”

李牧受命而行,列營於肥累,置壁壘,堅守不戰,每日宰牛分享士兵,編小隊比賽射箭,軍士日受賞賜,自求出戰,李牧始終不許。

桓齮求戰不得,便分兵一半襲擊甘泉,欲調動趙軍,趙蔥請救之,李牧道:“彼攻而我救,是致於人也,兵家所忌,不如往攻其營。彼調兵奔襲甘泉,其大營必虛。他見我堅壁固守已久,必無準備。若襲破其營,則桓齮之氣奪矣。”遂分兵三路,夜襲其營。

秦軍營中不意趙兵突然殺到,亂作一團,四散潰逃。殺死有名牙將十餘員,士卒無數。敗兵奔往甘泉市,報知桓齮。桓齮大怒。率兵來戰,李牧張兩翼以待之。代兵奮勇當先,交鋒正酣,左右翼並進。桓齮不能抵當,大敗,走歸咸陽。

【名將之死與國賊之死】

趙王以李牧有退秦大功,說:“牧乃我之白起也!”亦封為武安君。食邑萬戶。

再說趙國寵臣郭開,一個貪得無厭,禍國殃民的國賊。

秦國在軍事上無法戰勝李牧,便用財寶收買趙國人,目標瞄向了貪婪的郭開。郭開是趙悼襄王時的寵臣,現在依然受寵。秦國非常清楚趙王身邊的這個貪人,也只有他能夠禍亂朝政,毀滅趙國。

可見國家哪怕只出一個國賊,後果都是不堪設想!

秦國不惜財寶,拿出五萬斤黃金由臣王敖到趙國隨意使用,一次送給郭開就達三千斤!

郭開受賄,先是按秦的意思,慫恿趙王派兵挑戰秦軍,被打的大敗,損失五萬,丟鄴以下九城,直逼宜安;當趙王和群臣打算重新啟用廉頗時,郭開以一句“一飯三遺矢”即說廉頗吃一餐飯去三次廁所,老而無用了而輕鬆棄用。

此時真正的廉頗一飯鬥米俱盡,食肉十餘斤,可一躍上馬,馳驟如飛,能在馬上舞長戟數回。國家棟梁被一個奸人輕易陷害,阻在門外。

【名將之死與國賊之死】

當王敖問郭開時:“你不擔憂趙亡嗎?為何不勸趙王召回廉頗呢?”此賊竟說:“趙國的存亡,是一國之事啊,而廉頗,獨與我個人有仇,豈能讓他再來趙國?”為一已私利,竟將國家視為無物!

王敖又送郭開七千斤黃金,許喏郭開趙亡後將委以秦國上卿之職、趙國田地美宅隨意挑選誘騙郭開,郭開敗趙更加瘋狂。

王敖將剩餘四萬斤黃金交回秦國,得意的說:“臣以一萬金了郭開,又以一郭開了趙國。

當秦國再派大將王翦、楊端和各將兵分道攻趙時。李牧率大軍屯於灰泉山,連營數里,秦兩路車馬,皆不敢進。

郭開誘騙趙王說李牧與秦軍將領講和,有謀反意圖,趙王相信,便想誘李牧入朝誅殺。

識破此詭計後,李牧憤然說道:“我曾恨樂毅、廉頗為趙國將軍不能始終,想不到今日輪到自己!”便脫下軍裝,換上便服獨自去了。

李牧還是天真了些,他萬萬想不到賊人的追殺,在一個小鎮住宿時,被郭開死黨趙蔥手下捕獲殺死。可惜一代名將竟死於宵小之手。

李牧死後,隨李牧多年的代郡將士見其無辜被害,不勝憤怒,一夜間逾山越谷,逃散俱盡,代替李牧的大將趙蔥不能禁止。秦軍知李牧死,全線攻擊趙軍,趙蔥當了沒幾天的統帥也被斬殺。

【名將之死與國賊之死】

後人評價說:“李牧死,趙國亡。”果不其然,秦軍圍困邯鄲,郭開私下獻城,趙國滅亡。

而國賊郭開如願以償得到秦上卿之位,搬取家財,秦王笑而許之,在邯鄲裝金銀數車去秦國赴職,中途被李牧手下劫殺,剁為肉泥,取金而去。

【名將之死與國賊之死】

賣國求榮的逆賊,最終財滅人亡,得到應有的報應!

大凡正直之人,一般不屑於也不擅長陰謀詭計,他們能夠做大事,卻往往鬥不過小人,常毀於小人的陷害。李牧在指揮千軍萬馬時,所向無敵,連匈奴、秦軍都為之忌憚,卻輕易地毀於國賊之手,不能不令人挽惜。

趙國有名君也有昏君,趙惠文王時,能啟用廉頗、藺相如這樣的文臣武將,趙國在外交上和戰爭中始終不落下風;而趙王遷昏庸無能,只用上一個奸臣郭開,就自毀長城,身死國滅,可見國賊的毀壞力有多大!也可見識別一個人有多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