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壺,養壺不懂,這幾個方法教會你

曾收到很多壺友的提問:紫砂是如何開壺,養壺才是正確的?”關於這個問題,小編在這裡做個詳細說明與見解分享:

不管用什麼樣的開壺方法,首先都是要檢查一下紫砂壺的完整性,看看是否有破損、瑕疵,各配件是否完整。接著應該用清水將壺清洗乾淨。

下面是紫砂壺開壺的方法:

開壺

(1)先用清水沖洗新的紫砂壺的壺裡壺外,清理一下內外的汙漬(包括遺留的砂粉等)。

開壺,養壺不懂,這幾個方法教會你


(2)選乾淨無異味且口沿高過壺身的容器,注滿清水,將壺輕輕放入直至全部浸沒於水中,用中火燒。

此時要注意兩點:

《1》冷水下壺,讓壺與水溫一起升高,最大程度的保護壺,壺與壺蓋分開;

《2》一定要使壺完全浸沒於水中。因為泥料在攝取大量水分後會膨脹,加上“熱脹冷縮”的作用,而未在水中的那部分因膨脹程度極小,力的作用易導致開裂的致命傷。

開壺,養壺不懂,這幾個方法教會你


(3)然後,在水將開未開之際投入適量幹茶葉同煮,幹茶葉的量視容器大小酌情而定。待水全沸後,轉用小火續煮2分鐘左右,此時茶湯色已深,即可離火置放。冷卻後拿出清洗乾淨即可。

養壺

紫砂壺的包漿,是指紫砂壺經久使用,在茶湯的浸潤滋養下,日加滌拭,逐漸在壺表面形成的亞光光膜,散發溫潤如玉的光澤。

包漿,用高溫高壓都沖刷不掉,是在歲月的沉澱和氧化的過程中形成的一層化合物,也是紫砂壺的再生藝術。

開壺,養壺不懂,這幾個方法教會你


包漿一詞,出自清代古玩商之口,來自舊時洗衣後的上漿,上漿使挼了的衣服挺括有型,現在沒人漿洗衣服,感覺很陌生。它最初指軟性材料,如紙,後來開始延伸,從竹木牙角到金屬玉石。

包漿有光澤,但有光澤不一定有包漿。包漿的好壞,是由泥質的優劣、陳腐決定,劣質的泥料至多有光澤,包漿是不會產生的。包漿的形成,除了時間的積澱,泥料的優劣、陳腐,更多需要泡養之功。

開壺,養壺不懂,這幾個方法教會你


▲朱泥壺初步包漿

養壺講究用好壺、養好壺。科學的養壺方法,是將沏好茶的砂壺,趁熱澆茶湯洗壺,任壺體表面吸收。為防止茶跡的積存,用棉質細布輕輕擦拭茶壺,或用養壺筆刷洗。也可以用手經常把玩,但手上不能有油汙。

開壺,養壺不懂,這幾個方法教會你


養壺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一是泡養一段時間後,要給壺足夠的休息時間,使壺徹底乾燥,以便下次泡養時,更好地吸附。

二是要保持壺的潔淨,泡完茶後,要將茶壺清理乾淨,保持茶壺內外乾爽。還可以防止,因茶垢長時間不清洗而滋生黴菌。

三是不要一心在包漿上,做專業的包漿員,要好好品茶,慢慢賞壺,包漿絕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把壺在時間裡與你的靈魂交流,這也是武養與文養的區別。

開壺,養壺不懂,這幾個方法教會你


▲石瓢泡養後的包漿

一般來說,要想獲得包漿,展現肌理材質的美感,要在砂壺泡養百日之後,才能撩開包漿的神秘面紗。一些不良商家,會在壺上刷油或刷蠟,使表面油光可鑑,製造假包漿。

有人認為段泥壺,容易髒不好泡養,但堅持科學的泡養方法,用宜興紅茶泡養好的段泥壺,如古銅之色,又有玉石之光,樸質厚重。

古壺、舊壺,以茶湯養壺的法則,會使它重新煥發魅力,尊古出新,不僅如此,天長日久還可以使古舊壺上的,小瑕疵慢慢癒合。

有些紫砂壺,因製作泥料優質,經相應的溫度燒成,未經泡養,在壺身會呈現一種若隱若現的光澤,為紫砂壺水色,但不是包漿,新壺是沒有包漿的。

養壺要不煩不燥、持之以恆,養壺天趣,珍如珠玉。通過養壺來養性,人壺一心,追隨紫砂的韻味與意趣,使我們精神愉悅,迴歸質樸與本真


​大家好

這些都是精心創作的內容

如果你喜歡我,喜歡“老物件”,歡迎留言和私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