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南宋诗人辛弃疾,满腔热血的报国情怀

导语

众所周知,辛弃疾是一位名垂青史的词人,他在文学方面的出色使得他与宋代文豪苏东坡齐名。他所做的宋词豪放洒脱,奔腾浩荡如大河奔流、雄奇伟岸似高山巍峙,铁板铜琶,声播四海,天风海雨,名动古今。而在辛弃疾所有作品之中,最为出色的是一部《稼轩长短句》,是泱泱华夏五千年文化宝库中一簇光彩夺目的瑰宝。

然而,辛弃疾并非只是文人墨客那么简单,他的志向,从来都是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北伐中原、恢复故土!挥动丹青才是他壮志难酬的寄托。

国难当头,志在报国

宋朝时期饱受屈辱,从靖康之难,到中原陆沉,可以说赵宋王朝的江山风雨飘摇,江淮以北数万里大好河山,更是先被金人掠夺而去,后来又在女真人的铁骑之下沦陷。国土的流失,使得许多宋朝百姓,流离失所,不得不屈居于他人之下。这其中当然也包括辛弃疾的家乡山东济南。元军以武力征服了山东,但他征服不了的是爱国志士的心。

探究南宋诗人辛弃疾,满腔热血的报国情怀

图一,爱国词人辛弃疾

壮怀激烈、一腔热血的辛弃疾便在这样一个屈辱的时代中诞生。因为出生后亲眼见证国家遭遇诸多磨难与屈辱,辛弃疾内心早已决定要成为一个武将,梦想着北伐中原、奔赴战场,为收复大宋失地贡献自己的力量。辛弃疾就这样开始了自己一生为光复大宋而不断努力的人生,可以说从他立下报国之志开始,他的命运注定和南宋绑在了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少年志勇超群,组织义军抗金

为了实现自己远大志向,收复河山的愿望,辛弃疾从小便文武兼修。到了后来辛弃疾不论是诗词歌赋还是弓马射箭无不精通。在辛弃疾二十一岁那年,他开始着手于自己收复河山的计划。辛弃疾暗中招募了两千多名与其志同道合的山东好汉,在他的组织训练下,这些人很快就焕然一新,成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军队。

探究南宋诗人辛弃疾,满腔热血的报国情怀

图二,辛弃疾与他的辛家军

后来辛弃疾参加了耿京领导的抗金义军,而他自己成为了军中的副帅。到了绍兴三十二年,辛弃疾认为义军孤立无援,急需与南宋朝廷取得联系,所以他南下表达自己意图率部回归南宋。在辛弃疾完成使命归来途中,抗金义军却爆发了内乱,当时义军之中的一个将领张安国,背叛义军勾结金人杀死了统帅耿京。义军瞬间群龙无首,士兵慌乱不知所措。在危机时刻辛弃疾即使赶到,横刀立马,带领着自己的贴身护卫,敌军大营。

探究南宋诗人辛弃疾,满腔热血的报国情怀

图三,辛弃疾活捉张安国图片

历史记载辛弃疾大约带领着五十多号人,冲向几万人盘踞的敌军大营。不畏生死,浴血搏杀,生生把叛徒张安国生擒活捉,再接着由里往外杀,竟然全身而退,纵马绝尘而去。在怎么处置叛徒张安国这件事上,辛弃疾展现出了相当高的政治觉悟和大局意识,他没有义愤填膺地将这位叛将处死,而是将其直接押解回建康,交给南宋朝廷来处决。这对于一个年仅二十岁的辛弃疾而言,实属出色。

南宋议和,辛弃疾解甲归田

回归南宋后,辛弃疾原本以为可以带兵北伐。收复失地,可惜现实与他所想却一丁点为不同,宋朝的软弱是已经刻入骨子之中的,早已无法改变。一道南宋朝廷,辛弃疾便立即上书奏请北伐,可惜当时朝堂之上,主和派掌握大权。加之皇帝软弱,所以宋朝再度与金议和,企图通过这种手段换取和平。

辛弃疾也因此从武将被调任文职,治理地方。只可惜,一身武艺、一身谋略、一身胆识、一身抱负的辛弃疾,从此竟再也没有了上阵杀敌的机会。他想北伐,朝廷要议和;他想带兵打仗,朝廷依旧不许他武将之职。

探究南宋诗人辛弃疾,满腔热血的报国情怀

图四,辛弃疾隐居后的生活

后来辛弃疾心灰意冷,加上当时朝堂之上一纸调令传来,使得使得辛弃疾认清了宋朝统治者的软弱。辛弃疾选择了卸下战甲,换上农服。徜徉于山水之间,寄情于诗词文章。表面上看起来他淡然洒脱,能够静下来听取蛙声一片。其实那只不过是他将自己的无奈宣泄在文学上罢了。自此为开始了他技惊四座、震古烁今的填词生涯,可是即便如此自己的志向依旧在每天不停的他的心中回响,故土不停的在召唤于他。

晚年被调出证,却壮志未酬

后来到了公元1203年,韩侂胄等主战派人士逐渐得到重用,加之当时的皇帝宋孝宗是南宋历史上最强硬,最杰出的皇帝。在他的强硬的坚持之下,主战派人士被再度重新启用,其中就包括了一生未忘记北伐的辛弃疾。只不过这时候的辛弃疾早已经六十有四,他的身体早已经不像青年是一样可以驰骋疆场。

不过辛弃疾的伟大也正体现于比,虽然年过六十,他依旧表示自己随时可以出征,替国家恢复失地。而辛弃疾也成为了绍兴知府,统帅驻扎绍兴一代的军队,准备北伐事宜。而在这时也正是辛弃疾有一个意气风发的时候。并且辛弃疾当时还向宋孝宗进言,金国内乱两一触即发,到时候金国气数已尽,正是反攻的绝佳机会。果然不出所料,金国爆发内乱,国家陷入僵局。而南宋北伐军因为多种原因阻拦,使得他们一直未发兵。

探究南宋诗人辛弃疾,满腔热血的报国情怀

图五,辛弃疾擦拭自己的宝剑

再后来主和派逐渐恢复势力,一些谏官便参奏辛弃疾使得他遭到贬官。不过过了不久又被调任兵部侍郎,负责北伐一事。可惜这时他已经六十八岁了,多年的心灰意冷,加之疾病缠身,使得他卧床不起。不久辛弃疾就病逝了,而在弥留之际他念念不忘的依旧是杀贼,这也是他致死都还在高呼的壮志。

结束语

辛弃疾的一生是可惜的。可惜了,家乡与故国,都只能在梦里相遇。可惜,世上少了个能打仗的武将,却多了个善于填词的文人。 本来立志靠一柄剑建立不朽功业的辛弃疾,不料想竟凭一支笔博取了万世声名。不过辛弃疾的一生也是幸运的,幸运的是,不论仗剑杀敌,还是握笔填词,辛弃疾始终都是一位丹心不改、铁骨铮铮的伟大爱国者,彪炳史册,百代流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