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熱手上就長"水泡",一抓還很癢?源頭有2個,溼氣僅僅排第二

一年一度的夏天又要來臨了,很多喜歡穿裙子或者是喜歡沐浴陽光的人可能會心中歡喜萬分,但也有不少人會因為天一熱手上就會長水泡的緣故而恐懼夏天的來臨.

對於手上長水泡的這一現象來說,沒有經歷過的人可能永遠都體會不到其中的心酸,它不光會影響到一個人手掌的美感,更重要的是水泡破裂時還會引發瘙癢難忍的症狀,有的時候可能還會有刺痛的表現,這讓不少人都為之苦惱。

天一熱手上就長

"水泡"不能忍,先來看看原因

生活中也有不少人會在出現小水泡症狀時,選擇塗抹各種藥膏來緩解,但往往都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容易反反覆覆不說,每天一到夏天都會準時再出現。其實關於這個小水泡的現象,在醫學上也有一個學名,叫做汗皰疹,它其實是一種季節性皮膚病,通常它都能自行實現自愈,所以說這種現象並不反應人體的某些重大疾病,為此擔心的人完全沒有必要。而關於汗皰疹產生的具體原因,醫學上也曾研究總結出兩點,接下來一起來了解下。

汗皰疹的產生的兩點原因:

天一熱手上就長

原因一:溼氣過重所致

除了是真菌感染的緣故之外,汗皰疹的發生還與人體內的溼氣有關,夏季天氣雖然炎熱,但空氣中的溼度卻是一年中最強的時候,若是人們平時不注意生活習慣,那很可能會讓體質變差而引發溼氣入侵。

而當人體內的溼氣一旦過重,長時間堆積在體內就容易引發汗皰疹的情況,所以說若是你正在為汗皰疹而發愁,不妨嘗試下祛溼排毒的方式,或能就讓慢慢恢復。

天一熱手上就長

原因二:真菌感染所致

其實大多數的汗皰疹產生原因都是真菌感染,它的發生和腳氣有著共同的特點,一般在其他季節會自行痊癒,而在夏天就會變得比較嚴重,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在夏天人體會出現很多的汗,而這些汗液會為真菌的繁衍提供良好的條件,當真菌的數量和感染程度過大時,人體的免疫力可能就無法戰勝它。

於是就會產生諸多的真菌感染跡象,比如腳氣和汗皰疹,所以說人們想要改善汗皰疹的症狀,平時一定要勤洗手,避免汗漬在手掌或者是指縫中堆積,這樣也就不容易感染真菌,汗皰疹也就可能消失了。

對抗"小水泡"在於"防"。我們可以做好如下三個方面

天一熱手上就長

1、健脾胃

我們常說"脾虛生溼",體內的溼氣和脾胃是脫不了關係的,即使不由脾虛引起,也多少和脾胃有點牽扯。總之,在我看來,祛溼的飲食療養,是不能忽視健脾這個方面的。如山藥、茯苓、山楂這類,都是比較合適的。

2、去溼氣

水泡的源頭在"溼氣重",那麼,我們就應該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去掉一些體內的溼氣。而且,引起水泡的主要主要還是"溼熱"。所以,清熱祛溼是比較合適的。這一點比較適合食物調理。

3、暢心情

前面說了,精神緊張等情志因素,也是出發水泡的原因之一。而且夏季氣溫較高,陽氣發散,我們都或多或少有點"心浮氣躁"的感覺。所以,這時候保持良好舒暢的心情,及時疏洩那些心理上的焦慮或者其他負面因素。

告別"小水泡",這樣祛溼也不錯

天一熱手上就長

蒲公英根、芡實、蒲公英葉、薏仁、馬齒莧、赤小豆、山楂、淡竹葉、玉米鬚按比例搭配可以將以上材料熬製成紅益伏溼飲其中芡實、薏仁都是"祛溼能手",尤其是芡實,還能夠調節脾胃。而脾主溼,脾胃不好就容易溼氣過重,可以說,芡實是可以做到雙方面祛溼的效果。蒲公英:蒲公英清熱解毒,利尿散結,因此用來去溼氣有不錯的作用,並且蒲公英消炎作用強,對於關節炎也有一些預防作用,還能保肝養胃。

馬齒莧和蒲公英一樣,也是一種野菜,馬齒莧歸肝、心、脾、大腸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水祛溼等作用,還能抗衰老,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元素,可以補充體內營養,平時也可以適量吃一些。

天一熱手上就長

赤小豆健脾利溼、消腫解毒的功效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不需要做過多的介紹,其他食物雖然很普通,但是每日食用一點,對溼氣也有作用。

營養師結語:關於汗皰疹的情況上面已經給大家講述清楚了,它產生的原因無非就是真菌感染和溼氣過重兩種,為了預防和根治它,大家一定要做好清潔和祛溼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