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口之下 匠心營造—實體經濟轉型之路(好文)

近幾年,隨著移動互聯網對實體經濟的肆虐,所到之處一片哀鴻遍野,上至國家政要、商界精英,下至平民百姓,紛紛在探討一個話題:互聯網是否將取代線下實體門店?2012年中國經濟年度人物頒獎典禮上,馬雲與王健林的億元豪賭成為吃瓜群眾站隊的依據;隨後面對實體經濟對互聯網的批評指責,馬雲更是拋出:“互聯網不是實體經濟的替罪羊”的理論。言下之意,不是互聯網造成實體經濟的萎靡,而是實體經濟自己沒做好!

然而瘋狂過後,引發系列冷思考,發現馬雲之言不無道理。特別互聯網對交易模式的改革風漸成強弩之末,線下的戰略調整,線上的成本增加,似乎將互聯網與實體經濟重新拉回起跑線,於是互聯網+的模式成為當前發展新模式。

而筆者看來:對於傳統實體行業而言,互聯網充其量只是一個工具具備交易與傳播的雙重職能;對傳統經濟而言它不是產品,因此互聯網的作用只是讓你的產品傳播得更廣、交易更便捷,僅此而已。但同時你也需要面臨更為激烈的競爭環境,因此互聯網是一把雙刃劍:產品好,錦上添花,產品不好,遺臭千里!

風口之下 匠心營造—實體經濟轉型之路(好文)

在互聯網背景下,實體經濟紛紛擁抱互聯網,跨出轉型的步伐。眾多公司紛紛藉助互聯網工具,大搞線上營銷、O2O運營、粉絲經濟; 0元燒餅、免費試吃、積攢領禮等促銷讓利手段塵囂之上,然而風華過後,一地雞毛。眾商家百思不得其解:原想形成回頭客,不料無利不往來。原因就在於:互聯網工具結合促銷手段,只是商家為自己提供一次在客戶面前展示的機會,即將自己的產品、服務,藉助互聯網的手段讓更多客戶來面試自己。而面試後的成果,會不會形成二次消費,歸根於三個字:性價比!即客戶體驗與客戶支出。當客戶體驗不佳,必然需要降低客戶支出才可能形成二次到店,但試問:有幾家店面願意長期做虧本生意?無休止的價格競爭是自尋死路,體量大的企業甚至通過價格競爭將行業做爛,此類案例比比皆是!

於是乎:要想讓互聯網成為企業的帶刀侍衛,唯有提升產品質量、提高服務水平。總而言之:專注客戶需求,做好客戶體驗!

以海底撈為首的餐飲業,專注客戶服務,提升客戶體驗,形成源源不絕的口碑營銷,為線下服務行業樹立一面標杆,打開一道突破口。各行各業從業者不應只當看客,而要通過現象看結果:

原來服務行業這麼做,是會產生這種結果的,消費者的口碑營銷,威力遠大於其他形式的宣傳!

前段時間,臺灣某店面,以2000元/碗的天價面讓消費者廣為震驚,不由疑惑:為什麼那麼貴,為什麼有人買?然而事實是不僅有人買,並且供不應求,需提前一個月預定!

風口之下 匠心營造—實體經濟轉型之路(好文)

而筆者親見:離家十公里處,一家店面專注炸雞腿,店面簡裝修,衛生條件一般,然而令人震驚的是:此店每天排隊絡繹不絕,口碑優異,是什麼形成如此效應呢?據知情者透露:該店之所以能成功,是下了極大心血的,幾年以來專注炸雞腿:什麼雞腿好、哪些佐料好、分別加多少、炸多長時間口感最好,一旦聽說哪裡有其他炸雞腿的店口碑不錯,便驅車百里前去臥底取經!通過不斷的不斷試錯,反覆探索,將簡單的炸雞腿做到了極致,口感上乘。由此帶來優異的客戶體驗,形成源源不絕的客戶資源!

風口之下 匠心營造—實體經濟轉型之路(好文)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對產品、服務、消費體驗日益挑剔;不在乎多花錢,只求購其所需,越來越成為統一的消費觀念,“便宜沒好貨”、“一分錢一分貨”正迅速消滅佔便宜的心理,對於競爭激烈、消費心理的轉變,實體行業理應有所反思。

而對此,小米七字訣簡單明瞭給出了答案:專注、極致、口碑、快!隨著國家“供給側改革”的經濟轉型,各行各業,需發揮工匠精神,打破自以為是、重塑追根究底!專注於客戶體驗,將產品與服務發揮到極致,唯有此,才得以形成良好的口碑營銷,完成企業在時代背景下的轉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