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對職場抱怨?從《我的前半生》談傾聽的技巧


如何面對職場抱怨?從《我的前半生》談傾聽的技巧

懂“聽”的人,才會說。如何與愛“抱怨”的人溝通,無需心理學的學位,只要你會傾聽,傾聽是使用最多的人際交往技巧。

在《溝通的藝術》一書中說道,一項研究表明,大學生的溝通時間中14%用於書寫,16%花在說話,17%花在閱讀,而用於傾聽多達53%。

而在工作的場合,北美的員工用於聽別人說話的時間高達60%。傾聽確實是溝通中最常用的類型。

“聽”漢字的書寫,以耳朵為主,看著你的眼睛,一心一意為聽。

如何高素養地聽,如何回應“抱怨”者,電視劇《我的前半生》醬子料理店老闆卓漸清就是一個高明的傾聽者。

一次唐晶在料理店吃飯時的對話。

唐晶說:“老卓,我問你個問題。一個男人家裡有一個年青漂亮會持家的,又那麼愛他的老婆。他為什麼 還會喜歡上其他的,不那麼年青漂亮的女人?”

老卓停下了手中的活,身體前傾,雙手撐在櫃檯上,眼睛看著唐晶,等她說完,端給唐晶一碗麵。

老卓說:“你看我的面啊,不好看,是不是好吃啊。有的店呢,是店面好看顧客常在,有的店呢是味道好,老客迎門。當然也有你這樣的,衝著面子來吃我的面的。

唐晶:“你知道我說的是誰啊。“

老卓:“不知道,我又不是八卦網站的,你們公司的事啊,說不清楚。“

一般我們聽到一個問題會急於發表自已的看法,但一個高明的傾聽者,能出聽出別人話裡蘊含的情感和說這番話的真實目的,在回應中反映談話者的情感。

一個會傾聽的人,不會用自已的觀點去回應陷入困境中人,而是對接受的信息做出應有的反應。


如何面對職場抱怨?從《我的前半生》談傾聽的技巧

圖片來源於羅納德 阿德勒《溝能的藝術》

一、如何聽才是真正的“傾聽“

01 會聽的人都會用身體語言

克林頓,用肢體語言告訴你,我會聽你說。

沒有人會否認克林頓高超的演講才能。而讓別人映象最深的卻是,他是最好的傾聽者。

每一個人都相信他會注意聽自已所說過的每一句話,和他談話的時候,他的世界裡只有你一個人。

一次總統大選市政會議辯論中,有一位女記者問兩位總統候選人“國家債務問題怎樣影響到他們個人的生活”。

老布什立即發表了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克林頓則來到這位女士身旁,直視著她的眼睛,詢問她債務如何影響到了她的生活。

在得到她的回答後,克林頓向她解釋了在擔任阿肯色州州長期間,他是如何看到大批的民眾受到債務問題的困擾,以及看到這樣的情景又如何影響到他個人的經歷。

肢體語言表現出對談話者的興趣,從而能聽到更多的信息,包括聽到談話者隱藏的情感。

如何面對職場抱怨?從《我的前半生》談傾聽的技巧

02 會聽的人能自已的理解來重新描述一下他的問題

在《《溝通的藝術》一書中說道:“表達你的重述等於為對方提供了一次修正的機會。”

有這樣一個談話例子。

吉爾:我覺得老闆最近對我怪怪的。

馬克:怎麼講(邀請吉爾繼續說)。

吉爾:我開始覺得也許他對女人有意見,或者說他對我有意見。

馬克:你是說他針對你(馬克將吉爾的想法釋義出來)。

吉爾:哦不,也不全然是啦,但事實上他似乎不喜歡女性,至少不喜歡我這個女性。

高明的傾聽者,不會直接去指導對方馬上應該怎麼做,而是把注意力集中於對方的語言、聲調、肢體動作,所有的傳達的信息理解上。

然後用自已理解的語言重述對方的那番話,而使對方開始重新審視這個問題,等於為對方提供了一次修正的機會。

如何面對職場抱怨?從《我的前半生》談傾聽的技巧

二、如何聽出“抱怨”者的真實意圖

一般來說只有3個意圖。

1、表達對你的不滿。

2、好像是需要你提供解決方案。

3、只是訴說他憂慮的事。

第一個很容易聽出來,第二、三個往往會混在一起,如果分不清狀況,如果分不清狀況,會成為一個蹩腳的傾聽者。

《MER人際透視鏡》一書收錄了這樣一個案例。

下面是鮑勃對他上司加里的評價。

“我敬佩他的智慧,他對某些問題總能做出精秒的解決方法,實際上,這就是我和他產生問題的地方 ,他不僅對自已的問題,包括對別人的問題都能迅速找到答案。

甚至還沒有聽完完整的敘述,就能告訴你如何去解決問題,有時我真的被他剎那得出的方案惹惱了,現在我對他緘口不談我的許多問題。“

但是談話者又常常表面上看起來確實是在提一個具體的問題,要分清楚真實的意圖,還需要注意到對方的回應。

《我的前半生》唐晶在聽到老卓的比喻之後,沒有追著要解決辦法,而是繼續說這個事情,老卓已經知道她並不需要解決方案,而他需要做的就是當一個好的傾聽者。


如何面對職場抱怨?從《我的前半生》談傾聽的技巧

三 傾聽不一定是為了給出解決方案

事實大多數的抱怨集中在第三種情況,所以傾聽不一定要給出具體的解決方案,傾聽有自已的使命。

當他開始新的思考時,會得到一個新的洞察。你的解決方案未必能說服他,但是他自已得出的答案一定能說服自已,其實“抱怨”者最需要的一個能給予理解的傾聽者。

《死囚漫步》是一部從頭到尾都在講述關於傾聽以及對抱怨的回應的電影,修女海倫受邀為一個死刑犯提供幫助。

死囚馬修死有餘辜,但是他堅信自已沒有罪,是別人殺害了受害者,他之所以在這裡是他窮,請不起好律師,他才是受害者,請修女幫忙找好律師上訴。

海倫要面對罪犯的抱怨、自已家人的抱怨以及受害者家屬的抱怨。

海倫要告訴馬修,需要拯救的是尊嚴。

行刑前一晚,馬修暴躁、憤怒把氣撒在受害人家屬身上,海倫則戳穿了他的人生邏輯,“我弱我有理”。

馬修第一次承認了自已不是受害者。海倫告訴馬修承擔責任、重拾尊嚴,沒有人可以把你的尊嚴奪走。

海倫努力的就是靈魂得到救贖,否則死亡又有什麼意義。

這個故事裡所有的抱怨都沒有解決方案,有的只是對問題的重新思考和自我的昇華。


如何面對職場抱怨?從《我的前半生》談傾聽的技巧

四 給“抱怨“者的量佳應答方式

《䊨在中國》在一期節目中,闖關者的任務是身無分文去市場掙第一比錢,3個闖關者誰賺的錢最多誰過關,蔡明去幫別人賣叫花雞,但是沒想到最後商販只給了他2只雞,沒給錢。

點評時蔡明說“給我多少錢無所謂,我要給他創造價值”,評委柳傳志提問他第一個問題:“什麼樣的情況才能贏。”

蔡明:“賣的金額最高“,柳傳志再問:”如果重做一遍,你會怎麼做?”

蔡明:“其實我犯了一個誤區,我就當那是個巨大的批發市場,是有大產業的思路去的,我腦子想的是怎麼創造個多少萬的,最後才發現就是個塊八毛的事。”

柳傳志用提問的方式,讓蔡明重新思考了一遍的關於掙錢和闖關的問題。

第一個提問,把問題拉回到到解決問題的方式上。

第二個問題,啟發他新的情感發現和洞察力。

最佳的回應是不判斷他的信息,也不責備任何人,讓談話繼續下去,提出引發情感問題的原因。

對方思考了問題會自已得出解決辦法。

總結一下,傾聽和回應的方式是給“抱怨“者創造一個再次審視這個問題的機會,這個問題本來就是屬於他的,尊重他用自已的方式解決問題的權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