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死后,多尔衮为什么没有争夺皇位

皇太极死后,多尔衮为什么没有争夺皇位


我经常发现有人在网上提出这个问题,而这个问题其实早就可以盖棺定论,偏偏很多人的历史观受到各种戏说和网剧的影响,已经被严重带偏,那么就我所知简单说一下。


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第八子,多尔衮是第十四子,努哈尔赤驾崩后皇太极登基,等到皇太极逝世后,多尔衮并非是不想称帝,而是现实没有这个机会,他最大的竞争对手是皇太极长子豪格。


清王朝立储方式经过三个时期,前清是八旗旗主共议推荐,说白了有点像是投票,谁能在八旗争取了更多的支持,所以就可以成为皇帝。


那么就必须分析八旗势力的构成,而这种势力构成有非常复杂的演变过程,完全写出来要几十万字,所以我尽量简单化。


八旗的构成单位是牛录,这是一种生产和军事合一的社会组织,八旗拥有的牛录数量,自然决定其自身实力。


在努尔哈赤逝世前,八旗构成情况是,努尔哈赤本人领正黄旗四十五牛录,和镶黄二十牛录。皇太极领正白旗二十五牛录,杜度领镶白旗十五牛录,代善领正红旗二十五牛录,代善长子岳讬领镶红旗二十六牛录,莽古尔泰领正蓝旗二十一牛录,阿敏领镶蓝旗三十三牛录。


努尔哈赤晚年,将亲统的两黄旗授于其三个幼子,阿济格、多铎和多尔衮,阿济格是镶黄旗旗主,多铎领正黄旗,准备另赐一旗给多尔衮。


努尔哈赤去世前不久,把镶白旗旗主杜度调到镶红旗,后世分析这是准备把镶白旗给多尔衮,但来不及进一步安排就去世了。


此时的镶白旗没有旗主,皇太极原是正白旗旗主,继位后就乘机夺取了镶白旗,以长子豪格作旗主。


多尔衮有自己的牛录,但当时还不是旗主,保住了自己的牛录,归附于阿济格的镶黄旗。


因黄色为尊,皇太极索性将原来的正黄旗和镶黄旗,改旗号为镶白旗和正白旗,而他和豪格所领的两白旗就成了两黄旗。


这样一来局面变成,阿济格领镶白旗,多铎领正白旗,加上多尔衮的牛录,以及努尔哈赤遗留势力,成为八旗中实力最强的一派。


而皇太极的两黄旗这时实力最小,这也是为什么不敢跟三个兄弟阿济格、多铎和多尔衮反目,正因为实力不够,而皇太极当然要采取措施 。


很快的,皇太极找到借口,废了阿济格的旗主,多尔衮顺势上位领镶白旗,也就是说,努尔哈赤的遗愿算是曲线完成了。


再后,皇太极又来了一波操作,由努尔哈赤侄子济尔哈朗掌镶蓝旗,自己则吞并了正蓝旗,跟正黄旗混编后又一分为二,组成新的正黄旗和镶黄旗。


毫无疑问,皇太极不是在瞎折腾,而是在这个过程当中不断洗牌,壮大自己的势力,此时 已经统领两黄旗。


而豪格原本的镶黄旗,就变成了正蓝旗,皇太极分出一部分牛录,给豪格充实力量。


再后,皇太极把多尔衮和多铎的两白旗混编,以多尔衮为正白旗旗主,多铎为镶白旗旗主,不过实际意义不大,因为两白旗一直比较团结。


等到皇太极逝世,跟豪格加起来已是八旗第一大势力,皇太极遗留势力控制两黄旗,豪格本人控制正蓝旗,豪格因为占据绝对优势,所以决定争夺皇位。


至于多尔衮等人的两白旗排行第二,此外就是作为中间力量的代善系两红旗,和济尔哈朗的镶蓝旗。


从这里不难看出,多尔衮争夺皇位其实并不占优,仅仅能够得到两白旗的支持。


与此同时,济尔哈朗倒向豪格,毕竟济尔哈朗能够成为镶蓝旗旗主,就是靠着皇太极。


至于代善,为人世故相当圆滑,有点像是墙头草,所以其一系很可能也会倾向于豪格。


但是,豪格本人统领正蓝旗,而两黄旗并不属于豪格,这个时候,两黄旗的主张是必须皇太极之子登基,他们也不知有意还是无意犯了一个错误,没说登基者必须是豪格。


于是,多尔衮加以利用,自己放弃了争夺皇位,同时也不让豪格上位,而是提出由皇太极的另一个儿子年仅六岁的福临登基。


两黄旗的要求得到满足,也没有再坚持什么,多尔衮由此成功化解了八旗内部的政治危机。


至于为什么选择福临就是另一段故事了,福临的母亲孝庄皇后,也就是各路历史电视剧当中的“大玉儿”,应该是发挥了一定作用,很多史事表明这确实是一个非常能干的女人。


但是,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多尔衮和孝庄两人有旧情,两个人不可能是青梅竹马,孝庄十二岁就已经进宫,当时多尔衮已经妻妾成群。


所谓多尔衮不爱江山爱美人,只是民间野史而已。


历史上倒有很多传说,在福临登基之后,孝庄下嫁多尔衮,这一点没有得到史料证实,史书中也没有任何记载。然而,似乎我们同时也没办法证伪,早期满族确实存在兄死娶嫂的传统。


孤儿寡母,面对凶恶的政治波涛,孝庄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多尔衮 ,在这种情况下,两人是不是产生过私情,倒也不能完全排除这种可能。


皇太极死后,多尔衮为什么没有争夺皇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