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喜歡“舉高高”,別慣著,危害有三,家長大多沒在意

當孩子被父母舉高高的時候,我們總會聽到孩子從心而發出的笑聲,清脆,明朗。孩子高興父母也高興,於是我們經常會看到舉高高這樣的親子游戲。

但是當媽之後我看到不少的相關新聞,舉高高這樣的遊戲危險是特別的危險的,甚至是致命的。在珠海市有一位父親將三歲女兒高高拋出,但忘記了頭頂上高速旋轉的風扇,結果女兒頭顱出血。

差點傷到了腦部神經,無獨有偶電視劇《大宅門》中,我們也可以看到母親正在陪兒子玩舉高高的遊戲,一個不留神,沒接住,結果活活把孩子給摔死了。

寶寶喜歡“舉高高”,別慣著,危害有三,家長大多沒在意

這不是危言聳聽,各位家長們,我們永遠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一個會先來,兒科醫生認為寶寶之所以喜歡舉高高這種遊戲遊戲,是因為寶寶感受到了騰躍而起產生的刺激.

但是他們並不知道危險的存在,作為家長,我們必須要知道,這種遊戲的危險所在.

舉高高的危害

1、嚴重影響到孩子的腦部發育

小孩子都還處於發育階段,孩子的腦部發育是不完全的,甚至是不完整的。其實這個階段的孩子,他的大腦的真實體積要比我們肉眼所看到的外部頭顱的體積是有很大的差距的,真正的大腦的體積要小於我們所看到的頭顱的體積。

所以說我們在將將孩子舉高高的時候,就好像是拿著一小塊果凍,放到一個體積比她要大很多的盒子裡,在這樣的情況下,對這個盒子進行晃盪,那麼果凍的命運就可想而知了。

對於正在發育的孩子來說,更是十分的可怕。其實有些時候我們在對孩子舉高高的時候,孩子會發出很響亮的笑聲,我們會很高興,

但是有的時候他的腦部發生了一些稍微的變化,一些稍微的傷害孩子們是感覺不到的,這又是一種隱形殺手。

平常父母在用搖籃車推著孩子在馬路上走的時候,遇到顛簸的路,對孩子的腦部都會產生傷害的,這個時候需要將孩子抱起,然後才能繼續向前走,否則的話就可能會導致孩子形成腦部輕微腦震盪,就更不用說對孩子進行舉高高了。

經常被舉高高的孩子,輕者就是反應遲鈍,智力下降,然後輕度腦震盪,嚴重一些就會導致腦神經的損傷,腦癱,更嚴重會導致死亡。

寶寶喜歡“舉高高”,別慣著,危害有三,家長大多沒在意

2、傷害到孩子的頸部和脊椎

我們都知道小孩子在睡覺的時候,頭部經常會發生歪斜,這個時候家長就會很擔心,我們會給孩子買矯正的枕頭,為的是矯正孩子的頭部歪斜。

這個時候的孩子頸部通常是柔軟的,肌肉通常是鬆弛的,他們的頸部尚未發育完全基本上沒有什麼力量,根本不足以支撐頭部的重量,所以,稍有不慎進步就會受到損傷。

不但如此,孩子,腦袋大,脖子柔軟,經常對孩子舉高高,那麼就會出現脊椎損傷這樣的情況。

3、拋的姿勢不對,也會傷到自己

古有肥胖之人打噴嚏閃到腰的事例,而我們如果再拋孩子時的力度,還有姿勢不對的話,也會讓自己扭到腰的。

孩子們為什麼都那麼喜歡舉高高這種親子游戲呢?心理學家認為孩子們只不過是喜歡這種由在高處所看到的視野,還有這種被舉高的過程中騰躍而起而產生的刺激罷了,這種刺激有一個專業的名字叫做前庭覺刺激。

醫學上來講前庭覺刺激的發育對孩子是很有好處的,然而,這種刺激只能在舉高高這種親子游戲中獲得嗎?事實並不是。在一項親子游戲中,互動是最重要的,下面就給大家來介紹一些有益的親子游戲。

寶寶喜歡“舉高高”,別慣著,危害有三,家長大多沒在意

“舉高高”以外有益的親子游戲

1、爸爸媽媽抬花轎

遊戲方式:爸爸和媽媽雙手交叉,寶貝的兩條腿分別插進爸爸和媽媽雙手交叉留下的兩個空隙,孩子的雙手要搭在媽媽和爸爸的肩膀上,以保證安全。

這樣,孩子能感受到他們喜歡的“高高在上”的感覺,而且高度不算太高,孩子不會到害怕,同樣可以刺激孩子的前庭覺的發育。

2、 紙球大戰

家長可以利用家裡的廢紙,將它們揉成紙球,然後扔進垃圾桶裡,當然,人的位置和垃圾桶的位置是有一定的距離的,可根據孩子的情況,適當調整距離。

這樣的遊戲可以提高孩子的精神凝聚力,分析力和觀察力,同樣孩子們又可以感受到紙球進桶的愉悅感,從而讓他們更加自信。而且還可以告訴孩子們,垃圾不可以亂丟。提高孩子的素養!

3、 背球賽跑

這是一種需要團體協作的遊戲,懂得團結合作也是孩子成長的必需部分,這個遊戲需要家長一組,孩子們一組。他們背對背向前走,但是他們要背對著夾著一個氣球,在向前走的過程當中,氣球不可被壓爆,也不能讓球掉下來,否則就需要從頭開始走。哪組先走到終點誰就獲勝?

這種遊戲可以提高孩子們的團結合作意識,他們在思考怎樣把球在不壓爆的情況而且又能讓氣球不落下的過程中,同樣可以提高孩子們的獨立思考的能力。

寶寶喜歡“舉高高”,別慣著,危害有三,家長大多沒在意

無論是在做什麼遊戲和孩子之間的互動才是最重要的。我們需要知道和孩子之間的遊戲與我們成人之間做遊戲是不一樣的。

成人之間做遊戲的時候,為了贏,我們總會互相分享各自的經驗。但是我們在和孩子們做遊戲的時候,千萬不要這麼做,因為孩子在做遊戲的時候肯定會發生很多很多的有錯誤,如果我們一一的去指導他們一一的去告訴他們我們的經驗。

那麼這場遊戲的主體就不是孩子了,而變成了我們成人之間的遊戲,這樣就達不到我們所要的效果。所謂成長,就是一步步經歷失敗,而且之後自己總結經驗的過程。

遊戲的技巧和經驗,需要孩子們自己去總結,自己去摸索。我們要裝作什麼都不知道,什麼都不會玩,讓孩子成為這個遊戲的主體,讓孩子們無拘無束的玩,他們才會獲得真正的樂趣,才能真正的成長。

寶寶喜歡“舉高高”,別慣著,危害有三,家長大多沒在意

當然,能和孩子們玩的有益的遊戲有很多。很多父母有時會忽略了和孩子之間的親子游戲。會讓他們和別的小朋友玩。其實和夥伴遊戲是沒法和親子游戲對比的。

親子游戲有助於家庭和睦,有助於親子之間安全感的形成,而且有益於孩子語言能力的發展。這些都是夥伴遊戲給予不了的。希望家長能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同時以孩子為主導的情況下,多和孩子之間進行親子游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