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第一卿相刘穆之的奋斗史: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前言:丹徒布衣者,慷慨未可量。

何时黄金盘,一斛荐槟榔。

—《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二首》李白


义熙十三年(417年)卒(刘穆之)。帝(刘裕)在长安,本欲顿驾关中,经略赵、魏,闻问惊恸,哀惋者数日。以根本虚,乃驰还彭城 —摘自《南史刘穆之传》

刘穆之到底是何方神圣,他的死讯能让气吞万里如何的刘裕“闻问惊恸,哀惋者数日”,不顾三秦父老苦苦哀求,放弃北伐回军驰援呢?

南朝第一卿相刘穆之的奋斗史: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刘裕灭后秦,收复长安,闻听刘穆之卒,迅速回军彭城

01有妻如此,夫复何求

名称:刘穆之

表字:道和

祖籍:东莞莒人(山东莒县)

户口地:京口(江苏镇江)

特点:家贫,嗜酒食,不修拘检。

从这份简历上,可以看出刘穆之年轻的时候,“家贫诞节,嗜酒食,不修拘检。好往妻兄家乞食,多见辱,不以为耻”(南史),而他自己偏偏喜欢饮酒,又不拘小节,所以总是到小舅子家里去蹭吃蹭喝,蹭的多了,也不以为耻。

这个时候的刘穆之应该怎么形容呢?就是个无赖,明明家里穷(饭都吃不饱),还喜欢喝酒,喜欢美食,这不是败家吗?还一直往小舅子家里蹭吃喝,多次被侮辱还不以为耻,脸皮真厚啊。

刘穆之的妻子是江氏,深明大义,对丈夫的这种行为也看不下去了,已经出嫁,成家立业了,哪里有丈夫一直跑自己哥哥家里吃饭的道理啊,这不是吃软饭吗?丢不起这人啊,所以就一直数落刘穆之,让他别去小舅子家了,可是刘穆之脸皮也够厚,居然不以为意,继续去小舅子家里蹭吃蹭喝。

小舅子顾忌到是亲戚关系,所以每次也隐忍不发,可是一次、两次可以,哪里能一次次容忍呢?这一次就出事了,刘穆之像往常一样去小舅子家里吃饭,可能吃的太饱了,所以吃完以后就向小舅子要槟郎吃,南北朝的时候,槟郎是用来待客的,也有消食的作用,本意是想说,来道饭后水果,消消食吧。

没想到这次小舅子可不像以前那样好说话了,笑话刘穆之:“槟郎是用来消食的,你一直饿着(指刘穆之家穷,吃不饱饭),用槟郎干什么啊。”(小子,你天天来白吃白喝,忍你很久了)

江氏就把头发剪断了,拿到集市上卖了,把卖的钱给自己的兄弟,让他们买东西给刘穆之吃喝,从此,江氏面对刘穆之也不梳妆打扮了。

南朝第一卿相刘穆之的奋斗史: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刘穆之读书不辍,通览广博

面对这样的贤妻,刘穆之脸皮再厚,脸皮也是发红,当年乐羊求学不成回家,妻子断布励志的故事犹如在耳,一个大男人,靠自己媳妇卖头发吃饭,太丢人了,一语惊醒梦中人,从此以后刘穆之发愤图强,读书不辍,通览广博,慢慢地在当地小有名气,为琅琊府主簿(文书)。

马洛斯需求理论认为:尊重是人的社会需求。通过刘裕早年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就要自重,只有自尊自爱,自强不息的人,才能最终得到成功,年轻的刘穆之不知羞耻,不以蹭食为耻,幸得贤妻点醒,迷途知返,开始奋发图强。

02时来运转

事实证明,经过二十多年的准备,刘穆之终于等来了自己的机遇,这一年他也已经年过不惑。

404年,刘裕在京口起兵讨伐桓玄,收复健康,刚刚成立幕府,人才奇缺,于是史书上有了这样一段伯乐寻千里马的精彩记录。

及高祖克京城,问何无忌曰:“急须一府主簿,何由得之?”无忌曰:“无过刘道民。”即驰信召焉。高祖谓之曰:“我始举大义,方造艰难,须一军吏甚急,卿谓谁堪其选?”穆之曰:“贵府始建,军吏实须其才,仓卒之际,当略无见逾者。”高祖笑曰:“卿能自屈,吾事济矣。”即于坐受署。—摘自《资治通鉴》晋纪

这个记载有三层意思:

南朝第一卿相刘穆之的奋斗史: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气吞万里如虎的刘裕

一刘裕先问的是何无忌,“我这里急缺一个主簿,你有合适的人选吗?”(刚性需求),何无忌是刘牢之的的外甥,刘牢之是刘裕的老上级,对刘裕有提拔之恩,所以,何无忌是刘裕的亲信。

何无忌回答说:“没有比刘穆之更合适的人选了。”

在合适的时机(幕府人才紧缺),对合适的人(刘裕是一代雄主,知人善任),说出最合适的话(无过刘道民),可以说,何无忌用完美的回答完成了这次举荐,为刘穆之赢得了一次重要的人生转机。

二作为南朝第一帝的刘裕也不是那么好糊弄的,所以举荐以后,还会有一场面试,才会有“即驰信召焉”,即刻命令信使飞驰前去征召,可见求贤若渴之心。

面试官刘裕开始出题了:“如今我举大义(指讨伐桓玄),刚开始困难很多,你觉得谁能胜任。”

刘裕的问话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我这刚开始困难很多,但是我占着大义(古代知识分子很讲究这个),介绍自己这边的情况,最后再问“我这正缺一个你这样的人才,你愿意跟着我一块干吗?”

面对刘裕抛来的橄榄枝,作为考生的刘穆之,回答很重要,因为他必须想清楚,到底跟不跟刘裕,这就很考验刘穆之对当时大局的把握能力,以及看人的本事(刘裕这个老板到底怎么样?),这关乎自己以后的身家性命。

南朝第一卿相刘穆之的奋斗史: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刘穆之,二十多年书卷侵染,见识眼界已经今非昔比

这时候的刘穆之已经44岁,不是当时那个蹭吃蹭喝的无赖了,二十多年书卷侵染,见识眼界已经今非昔比,二十多年的人生起伏,等的就是这一天啊!

他的回答更是干脆利落:“您的幕府刚刚创建,正需要有真材实料的人,

没有比我更合适的了。”

不仅一语道破刘裕的心思,而且还做了自我推荐,展现了自己的自信,回答堪称完美

三刘裕听到答案以后,很高兴地说:“您能来屈尊,我的大事能成了。”这就是折节下士了,不仅体现了刘裕用人的胸襟,而且也体现了老板用人的高明,历代公司的老板,如刘邦、曹操、李世民、朱棣等都喜欢称赞下属。

就这样,刘穆之完成了人生的重大改变,从原来的县主簿到现在总理秘书,经过二十多年的积累蜕变,终于鱼跃龙门,事实证明,刘穆之的眼光非常准,刘裕就是自己的伯乐。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可是当伯乐来的时候,自己是不是千里马呢?没有深厚的积累,没有世事的磨练,刘穆之能抓住这次机会吗?所以,不要抱怨,不要灰心,永远相信世间以后伯乐,自己要先变成千里马,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从现在开始,磨炼自我,超越自我,成功从来不会不到,只会迟到。

南朝第一卿相刘穆之的奋斗史: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刘穆之内总朝政,外供军旅,决断如流,为刘裕北伐提供了条件

03殚精竭虑

老板跟对了,平台也有了,刘穆之这匹千里马开始展现出自己非凡的能力。

“时晋纲宽弛,威禁不行,小民穷蹙,自无立所。重以司马元显政令违舛,桓玄科条繁密。穆之斟酌时宜,随方矫正,不盈旬日,风俗顿改。”—摘自《资治通鉴》晋纪

当时的东晋公司可以说纲纪不立、法令不行、矛盾尖锐,面对这样的情况,刘穆之随时矫正,不到20多天,整个世风都变了,这就是厚积薄发,没有琅琊府小吏的经历,怎么可能做好呢?

穆之内总朝政,外供军旅,决断如流,事无壅滞。宾客辐凑,求诉百端,内外谘禀,盈阶满室。目览词讼,手答笺书,耳行听受,口并酬应,不相参涉,皆悉赡举。又言谈赏笑,弥日亘时,未尝倦苦。-《南史刘穆之传》

此后,刘穆之的才能更加得到充分的发挥,刘裕征战在外,刘穆之在内总理诸事,来找他办理政事的人,盈阶满室,刘穆之在办公室里面处理,手里拿着公文,眼睛看着条陈,一边走一边听,各种不相干的事物决断如流,处理得都很好。

正如当时他自荐时说的一样,刘裕需要的正是这样的千里马,刘裕主外,刘穆之掌内,两人相互扶持,才有了后来气吞万里如虎的刘裕北伐。

南朝第一卿相刘穆之的奋斗史: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刘裕北伐成功,多赖穆之总理后方诸事

通过刘穆之的故事,说明在人生道路上,你的每一份经历,工作也好,生活也罢,都是在为你的成功做积累,所以不要迟疑,不要抱怨,从现在开始,为日后的成功做准备。

"天将降大任于是(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摘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04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每叹忆之,曰:“穆之不死,当助我理天下。可谓‘人之云亡,邦国殄瘁。’”光禄大夫范泰对曰:“圣主在上,英彦满朝,穆之虽功著艰难,未容便关兴毁。”帝笑曰:“卿不闻骥騄乎,贵日致千里耳。”帝后复曰:“穆之死,人轻易我。”其见思如此。—摘自《南史》

刘穆之,作为一个员工,能让南朝一帝的刘裕说出:“刘穆之死后,别人都轻视我。”可见刘穆之的工作有多出色,刘裕对刘穆之的信任有多深厚。

现在的员工总是在抱怨老板,而老板又总是在抱怨员工,到底怎么回事呢?或许从刘裕和刘穆之的故事里能得到启发,作为老板要做到用人不疑,知人善任;作为员工要做到真才实学,恪尽职守;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在快节奏的当今社会,值得我们深思。

南朝第一卿相刘穆之的奋斗史: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丹徒布衣者,慷慨未可量。何时黄金盘,一斛荐槟榔。—李白

后记:

人生不是百米赛跑,而是一场马拉松,不少小伙伴都苦恼:人生已经三十而立,却一无所成。不免焦虑浮躁。

刘穆之,从一个无赖到小吏,从一个小吏到刘宋第一卿相,他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不放弃,不抛弃,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是文欣雕龙,您的关注、转发和点赞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更多精彩,敬请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