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实体店和工厂生存艰难,部分地区房价还是够“坚挺”

大家好,我是勇谈。对于高房价的问题之前我也写过很多文章,如果说在正常情况下房价过高大家还可以接受,毕竟大家还有收入。但是在如今疫情影响下,不少工厂、企业面临裁员潮,大家面临失业、失去收入的背景下房价还是如此坚挺,就让很多人不理解了。

房价之所以高,主要还是因为不少城市房产已经是“投资品”而不是简单住房的原因。借此机会简单谈谈我的观察。

要想知道房价为何这么高?其实搞清楚房价产生的几个主要成本很重要

  • 土地成本、建筑成本、人工成本和房企要维持一定的利润率决定了今天的房价
疫情中实体店和工厂生存艰难,部分地区房价还是够“坚挺”

过去10年我国房企土地购置面积及购置费用走势图

图上所示是过去10年我国房企土地购置面积及购置费用走势图,可以看到一个基本的事实“伴随着土地购置面积逐渐减少,土地购置费用却突涨了不少”。仅仅以2018年为例实际土地购置面积增加了3633.28万平方米,但是购置费用却增加了超过1.3万亿;简单计算后,2018年仅仅房企土地购置每平米的花费大概在1.25万元/平米。如果仅仅计算土地成交价款后(2018年土地成交价款在16102.16亿元),大概2018年房企平均拿地价格为5525.5元/平米,而2018年房企销售的商品房均价为8736.9元/平米。大家还认为这个价格高吗?如果说真的算上,建筑成本、人工成本和利润的话,有些房企说“不赚钱”还是有些可信度的。

  • 从2008年后房产已经从过去的“解决住房问题”变为“解决投资渠道问题”,目前处于“纠错”阶段
疫情中实体店和工厂生存艰难,部分地区房价还是够“坚挺”

近10年国内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走势图

由于历史原因导致的一次错误判断,从2008年后房产和股市成为国内绝大多数投资人或者普通民众的首要选择,这种变化尤其在2014-2015年后(之后股市一落千丈),越来越多的民间资本、上市公司和企业开始把资金投入到房地产市场上(房价想不涨都难)。我国房价也迎来了一波高速上涨期,直到2016年才有所回落,可惜一次全国的“去库存”又一次推动房价上涨。

目前的高房价已经“绑架”了实体经济、居民家庭资产和地方财政,没有谁有“直面降价的勇气”

  • 当地方超过50%的财政收入来自于房地产,居民家庭70%以上的资产是房产的时候,谁敢主动“降房价”?

先撇开地方财政收入和居民资产不谈,仅仅房价不是由“房企一家说的算”就决定了大家真的把“降房价”想当然了。

关注房产信息的朋友应该清楚的知道2019年有不少中小城市的房企迫于资金压力开始“降价促销”,但是很快被房管部门和房产协会叫停,理由是“维持房地产市场稳定”。在现有条件下仅仅房管部门就不允许房价涨跌幅超过备案价格的10%,房价怎么大规模降?更何况房价涉及到那么方的利益?

疫情中实体店和工厂生存艰难,部分地区房价还是够“坚挺”

房价真的很“坚挺”

  • 此次疫情对于小实体和工厂企业的冲击不言而喻,为了保持经济快速恢复更不会拿房地产“开刀”

很多人或许对于我的这个判断抱不满,不过事实情况就是如此。2018年房企总资产已经高达85万亿,国内经济尚未有明显冲击的情况下,国家对于房地产的措施还是比较温和的。更何况是在2020年此次疫情下,各行各业都受到冲击目前都是以“鼓励恢复为主”,这个时候再拿地产开刀基本不现实。

全国660多个城市(包括县市),部分城市房价高涨维持高位是必然,尤其是对于一些一二线城市来说

  • 房价说到底还是“资源聚集度的体现”,优质资源聚集越多的城市房价越高是正常的

前几天国家统计局公布的3月份一线城市二手房数据,其中广州的二手房出现了环比下跌;经过查询历史数据后,广州的二手房价格波动本身就在一线城市中比较大,但是整体上涨的趋势并没有改变。毕竟一线城市是国内资源最为聚集的城市,包括近些年比较热门的武汉、郑州、西安等城市,获得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扶持后未来资源聚集越来越多,房价持续走强也是必然。

疫情中实体店和工厂生存艰难,部分地区房价还是够“坚挺”

部分城市房价还是持续上涨

  • 房产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最佳保值品”,短时间内这点很难改变,只不过需要更加谨慎而已

这里需要讲的是房产的保值更多的是“资产保值”不代表变现能力,进入2018年后房产的变现能力已经开始变弱了。房产未来的收益更多的是租金收益,这点大家需要明白。这也是我为何一直不鼓励大家投资房产的原因。

综上,在此次疫情后一些实体店和工厂基本是哀鸿遍野的情况下,不少城市的房价还是维持了稳定或者上涨的态势,这点不得不说房地产的“生命力”很强。这也跟房产本身涉及到的利益过多有关系。各位觉得呢?原创不易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转载,喜欢房产问题的朋友可以订购勇谈的专栏,更多优质内容继续贡献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