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清友:老祖宗的智慧今天一點都不過時

管清友:老祖宗的智慧今天一點都不過時

經濟觀察報 記者 歐陽曉紅 胡豔明幾乎被新冠肺炎病毒(Covid-19)重塑的全球經濟會滑向平行世界嗎?全球化是否會逆轉?

所謂平行世界大意是指:世界上兩種貿易體系或兩種國家集團。面對特殊的2020庚子鼠年,“中國的傳統智慧是:大疫之年、休養生息、輕徭薄賦、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管清友告訴經濟觀察報。

那麼,我們可能面臨怎樣一個未來?美國前財長亨利·保爾森撰文指出:新冠病毒不僅造成了致命的大流行,而且讓世界經濟陷入了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危機。只有主要經濟體團結起來,經濟的復甦和未來才能得到保障。即便符合他們自身的利益,戰略競爭者和對手也需要努力才能達成合作。“但願這個‘平行世界’的預想不要實現。當然,關鍵是如何去理解時局;畢竟殺敵1000,自損800;這個時候的戰術——可能要打太極,畢竟和為貴。”管清友說。

經濟觀察報:正在全球蔓延的疫情是否會令全球化倒退?有觀點甚至認為兩種不同制度的貿易體系將分別組成一個世界,形成“平行世界”,對此,你怎麼看?

管清友:也許我們正處於歷史轉折中,但願這個“平行世界”的預想不要實現。我覺得現代全球化可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諸如,從全球化走向半球化:1945-1991(二戰結束到蘇聯解體),東西方兩大陣營對峙時期。1991-2016(蘇聯解體到特朗普當選總統),全球化形成、演進、深化、繁榮、落寞時期。2016-(特朗普當選總統後的也許幾十年),半球化逐漸形成,兩大經濟體分別代表兩大國家集團逐漸形成平行世界?即兩大國家集團之間非對峙、弱聯繫,但國家集團內部強聯繫、強合作。

如果國際緊張局勢不趨緩的話,不排除可能出現這種令人擔憂的情況。就全球化的狀態而言,二戰後至今大概如此。我們早年研究全球化時,注意到一個現象——全球化的可逆轉,這主要取決於核心國家——是否覺得全球化對自己更有利。國與國之間的關係如何,如果只能考慮經濟利益,大家都會受益。但如果考慮非經濟利益,或考慮安全利益的話,如果對手的受益更多,另一方就會難以接受,或者不想那樣做了。

其實2000年初的時候,大家就意識到了可能的麻煩:這波全球化紅利固然很好,但全球化一定會出現利益分配問題——現在就遇到了。更不用說,兩國之間在一些具體政策和理念上的分歧,有人會覺得“你拿走了這麼多,我拿走的少,我不跟你玩了”。

經濟觀察報:是否因為此前的全球化中,一些發達經濟體降低了自己的標準,然後有言論說我們搭了全球化的便車,可能也失去了提升自己變革的一些動力?

管清友:說白了就是——全球市場開放後,我們通過出口去掙外匯,迅速完成了財富的積累。但與之對應的科技創新跟上或配套與否,有人存在疑問。

關鍵在於如何去理解時局。國內有觀點認為,中國入世加入全球市場,是靠我們自己的努力……事實上,中國對世界經濟的增長做出了巨大貢獻;當然我們同時也受益了。但這個時候,類似話題已非利益之爭,其本質是價值觀之爭,只是大家看問題的角度不一樣。

其實,加入WTO,步入全球化進程後,我們的市場份額不斷在擴大,但主要是貿易方面——即大家學會了賺快錢,也賺到了錢,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增量。換言之,大家賺到增量的錢,但不太容易賺到要靠長期厚積薄發科技研發之類的錢,這是我們需要提升的地方。現在,整個全球貿易陷入這種狀態之下,更要靠後者賺錢,這是形勢所迫,在能賺到增量快錢的時候,我們更需學會去賺那些難賺的錢。

經濟觀察報:疫情之下,我們看到,國家之間的國情文化、價值觀亦不一樣,經濟體會如何選擇?全球化主導者們如果不想全球化了,全球化還能進行下去嗎?

管清友:我覺得歐美國家也不是不想全球化,而是它不想與誰全球化……

其實,從全球化時代去看,歷史會給出答案。實際上,這方面重溫當年小平同志的思想就行了。大家還是要合夥做生意!某種程度上,我們真正融入全球,更多的還是要靠求同存異,換位思考,以及人類一些共同的價值觀。

經濟觀察報:您為此想表達什麼、呼籲什麼?

管清友:我希望的是大家形成共識——即中國還是要堅定不移的推行全球化。

我們作為全球化的堅定捍衛者,在此過程當中,要去爭取,要想方設法增加雙方的互信瞭解。這個世界不是非黑即白,需要全面看待問題。

不管怎麼樣,中國人作為全球化的堅定捍衛者,我們就要推動合作、加強溝通、增強互信,增加相互瞭解。畢竟殺敵1000,自損800。

經濟觀察報:麥肯錫相關報告指出,中國對世界的依賴在降低,反之,世界對中國的依賴在提升;包括中央再次明確提出“擴大內需”,對此怎麼看?

管清友:我個人覺得,不能簡單判斷誰更依賴於誰,因其取決於報告衡量的指標。中國和世界,本身就應該融為一體。中國肯定需要世界,我們也願意為世界做出貢獻。

從事實層面講,我們需要反思——離開了世界,還會有世界嗎?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需承擔大國責任,我們堅定全球化,那麼,就需要擔負起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因此要相互溝通理解。

經濟觀察報:截至4月24日7時,據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統計,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超270萬例;現在還是處於非常關鍵的時候,但各方的信息也很多,這個時候怎麼辦?

管清友:這個時候取決於世界領導者的個人領導藝術、魄力、格局。這是力挽狂瀾的關鍵時刻,政治家、社會精英、思想家們都必須做出努力。

中國應該承擔大國責任。在全球化逆轉的時候,我們可以協調世界上的主要經濟體,重新推動推進全球化。如果有分歧,我們就去協商,管控好分歧,不要讓形勢朝著更壞發展。某種角度上,非官方的交流也很重要。退一步海闊天空。此時,大家退一步,互相理解,再交流的效果也許會不一樣。

如果大家都多些幽默感呢?有些事一笑而過,不用特別較真;否則事情可能會越弄越僵、越弄越升級。

當然,與此同時,我們要準確把握事態發展的動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管怎樣,以我們現在的經濟地位,以及發展路徑——我們確實有自信,既然自信的話,就不必諸事抬槓,有些事可能一笑就過去了。

經濟觀察報:也許我們需要一個新的世界觀,你眼中全球化新秩序會是怎樣的?

管清友:其實也沒什麼新秩序,全球化的秩序就挺好。關鍵在於反思、審時度勢。

當然,疫情導致的這種狀態也是壓力倒逼,來自兩方面:一種是外部的壓力,一種是內部的壓力;那麼,對外策略是否需要調整?對內,國內必須改革,正如必須推出的要素市場化改革,否則,經濟難有起色。

但個人而言,我並不悲觀。邏輯上:第一,形勢逼人,遇到問題也在不斷的調整對策;第二,中國改革開放40多年,不光是富裕起來,民智亦開啟了。再說企業要發展,因此也會求變……在這個過程當中,企業畢竟要做生意,產業要發展。

經濟觀察報:現在,很現實的問題擺在這,包括全球化門檻也在提高,你怎麼看可能的選擇?全球化會退回到WTO之前的GATT那個關稅壁壘時代嗎?

管清友:即便真走向閉關自守,需要很相當長的時間;沒有20年趨勢不會明朗。

我覺得不會退回到那種狀態。但再享受2016年以前的那種全球化狀態好像也不可能。於是,它有可能是一種中性狀態,既有一些摩擦,也有一些博弈,但同時基本上,經濟上還會是進入全球化的世界。我們其實可打的牌很多,包括與歐洲的合作,以及跟日本、韓國的合作等等。

經濟觀察報:你剛剛講的我們去做一些改變,那麼世界各國的多元化,怎麼去體現?怎麼求同存異?

管清友:我覺得所謂一超多強,或者說從兩級變成一級世界,包括說多元化,都無法迴避一點——這個世界,如果從全球治理這個角度並沒有多元化,可能還是英美體系。但如果從文化的包容性來看,它肯定是多元化的。

經濟觀察報:注意到,近一段時間來,除美油之外,市場並沒有大的動靜,是因為真的穩定了嗎,還是說實體經濟不行了,然後資金脫實向虛?

管清友:可以從幾個方面去看,第一,中國應對疫情確實有優勢,因為中國幾千年來遇到太多這種事,有效辦法就是隔離;然後及時發現、及時處理;這是最笨的也是最聰明的辦法。

第二,資本市場,因為資本看到了疫情度過高峰期,尤其中國處理疫情的優勢——率先進入復甦,率先進入反彈。

第三,低利率環境下,資產配置確實難度很大,那能做什麼?只能買股票。雖然收益性衝擊很大,有些股票可能一季度的數據也會“大洗澡”,但是畢竟經歷過下跌,恐慌也有所消除。

我們的優勢還在於——中國經濟韌性很強,我們可打的牌還特別多,包括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的調控空間還不小,儘管總體上的增量不多。這塊的增量意味著要幹什麼?意味著要素市場化的改革,意味著放松管制。比如在於把土地還給農民,進行產權制度改革……說白了就是要牽住“產權制度”的牛鼻子。

當然,短期之內肯定是要抓住刺激消費這個牛鼻子,中長期抓住生產要素市場化改革的牛鼻子。

經濟觀察報:抓住了牛鼻子,經濟動力就起來了?

管清友:但國計民生得有個清單,100多家央企,各個省屬企業有多少,國企效率的提升一直是個老大難問題!而最有活力的千千萬萬中小企業,它們天生具有追求財富的動力——它們就像是皮,現在這一波疫情衝擊的是皮啊!如果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所謂改革就是真正從毛迴歸到皮,挖崛經濟潛力,釋放經濟活力。我們不是沒有牌,小平同志曾把一副爛牌打得那麼漂亮……

經濟觀察報:現在到底是通脹還是通縮?一直很困惑,疫情誘發全球經濟大衰退,以及金融市場劇烈動盪,為此,歐美國家實施量化寬鬆政策,尤其是美國無限量釋放流動性應對危機;但另外一方面,有些領域的物質、資產價格在飛漲,似乎很割裂。

管清友:如果按照教科書的定義,通脹是指一般物價水平持續的上升,確實存在通脹;通貨緊縮就是物價指數的下跌。

實際上,我們現在已經不這麼看了,你看CPI是在漲,而且漲幅很高,PPI實際上是在下降,因此,通脹和通縮並存。

如果我們換一個角度看,這輪通脹是因為疫情衝擊了生產端,衝擊了供給端,由供給收縮引起的通貨膨脹,所以導致物價上漲,它不是貨幣現象。即這輪因為供給收縮導致的物價上漲,不是因為貨幣增發引起的物價上漲,這是確定的。

其次,PPI下行是因為供給端的收縮,加上需求端的下降,但主要是由需求弱化造成的。也就是說通脹是由於生產供給端的收縮,而通縮是由於消費需求端的收縮,換言之,我們同時出現了一個現象——供給和需求的雙收縮。其實它是一個雙收縮狀態。

如此,現在這種情況更像通貨緊縮現象——實際上面臨一個雙收縮,也不要侷限於所謂的通貨緊縮和通貨膨脹。

當然,目前最嚴重的問題還是通貨緊縮!就是物價上不去,油價跌成這樣,需求起不來。疫情之下,二三月份主要的問題是生產停擺;四月份以後,變成需求不足的問題,主要矛盾發生轉換了。

經濟觀察報:基於這種雙收縮國內外好像都是這樣。你覺得多久才能走出來?

管清友:是,短期很難走出來,大家要適應這個過程。對宏觀政策來講,如果想不清楚的話,其實回到老祖宗的智慧就好,休養生息、輕徭薄賦、與民讓利。

我一直強調:疫情衝擊了基本面,衝擊了供給端也衝進了需求端。所以要做的事不只是去刺激需求,需求是需要消費。首先還是我此前一直呼籲的,要進行企業紓困,要千方百計的讓更多中小企業活下去,這樣才能解決就業問題就,有了就業才有收入。

這個時候做什麼?不妨向中國的傳統智慧學習,或者說“大災、大荒、大疫之年,休養生息、涵養水源、輕徭薄賦,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中國老祖宗們傳統的智慧拿到今天一點都不過時,就是“輕徭薄賦、休養生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