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種草也能發財——寵物飼草裡的“科技味兒”


科技日報記者 王延斌 通訊員 王祥峰

將小麥苗加工成寵物飼草,換個收法一畝地的效益就能翻兩番,這神奇的變化正發生在山東省樂陵市王坡羅村農民郭本新的麥地裡。11月19日,來自山東各地的專家學者和種養大戶100餘人聚集到郭本新的麥田地頭,尋找效益翻番的秘密。

郭本新“現身說法”,興奮於“麥苗變飼草”的近期規劃,“年前割這一茬,小麥就要越冬了,明年春天還能割兩茬……”而創造這一變化的研究員、山東省牧草產業體系崗位專家、省農業可持續發展所賈春林明白其中的奧秘所在,“麥苗變飼草,中間的技術操作看起來不復雜,但要掌握好收穫期、刈割高度、烘乾和儲運技術,關鍵還要找好銷路,不同品種情況又有不同。其中一個環節掌握不好,就會對寵物飼草的生產造成嚴重影響。”

喜歡嘗試的郭本新是年輕的“職業農民”,探索創新的賈春林是牧草研發領域的“高手”,雙方“天作之合”將麥苗變“金條”的故事是寵物食品市場“風口”開啟後的最新敘事,也是科技變現的強有力表達。

資深專家尋找“田間合夥人”

對龐大的寵物食品市場,賈春林有著深入觀察。

“家庭規模的縮小和老齡人數增加,飼養寵物已經成為越來越多人釋放壓力、排解孤獨的選擇。以寵物兔、龍貓、豚鼠等為代表的食草性寵物越來越受到人們喜愛,這促使寵物食品等新興產業發展迅速。” 賈春林告訴科技日報記者,2010年國內寵物食品產值為1235.24億元,到目前達到2000多億元,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長。而我國寵物飼草缺口很大,60%以上需要進口。寵物飼草種類比較多,禾本科以貓尾草、鴨茅草、燕麥草、黑麥草、小麥苗等為主,豆科以紫花苜蓿、柱花草、紅豆草等為主。

賈春林認為,“這類草在一定生長階段都具有適宜精細加工的特性,烘乾後草質柔軟,氣味芳香,色澤鮮綠,寵物喜食,其經濟價值遠遠高於一般飼草。”

正因為此,賈春林所在的山東省農業可持續發展研究所,在國內較早開展了寵物專用飼草品種的選育及栽培、加工利用技術研究。截至目前,該所已收集引進寵物飼草種質資源110份,初步選育出紫花苜蓿、貓尾草、黑麥草、小麥草等12個寵物飼草新品種(系),開發了6個寵物飼草產品,制定了6項寵物飼草產品企業標準,申請了4項國家發明專利,為新產品成功註冊6個商標。

對賈春林來說,當源於市場需求的新技術在實驗室孕育成熟時,走向市場是必然的選擇。但他需要找一個契機,找到合適的“田間合夥人”。

喜歡探索嘗試的郭本新原本是種植經營金銀花的農民,2010年牽頭成立了樂陵市鑫地園金銀花種植專業合作社,起初幾年合作社效益還好。但隨著金銀花面積迅速增長和採收用工價格提高,金銀花產業一度進入低谷。

為尋找新出路,2015年夏末,郭本新找到賈春林研究員。後者在牧草科研領域深耕多年,有著科研和產業化的豐富經驗。於是,分析當地農業及合作社實際條件的基礎上,賈春林提出發展寵物飼草種植和加工,提高現有金銀花烘乾設備利用率,增加合作社效益的建議。

建議從提出到落地,短短三四個月;而全新的產業化嘗試,從試種開始。

瞄準“痛點”的技術從不會失手

這年秋天,郭本新在省持發所牧草團隊的指導下,先期試種了70畝紫花苜蓿,開展適宜品種選擇、收穫期、刈割高度、刈割茬數、田間水肥管理等栽培技術、以及不同品種殺青和烘乾時間、適宜溫度等加工技術研發試驗。

瞄準需求的技術從不會失手。

在邊試驗、邊生產的2016年,即使苜蓿還沒有到達高產期,郭本新就利用新技術獲得產值近80萬元,畝純收益達到5000元。同時,由於產品質量高,迅速打開了珠三角寵物飼料市場,合作社生產的苜蓿寵物飼料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

這是郭本新沒有想到的,以至於到了2017年,他又將生產加工試驗範圍擴大到黑麥草、貓尾草、小麥草等新飼草產品。

2017年春,在賈春林建議下,郭本新註冊成立樂陵潤景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專門從事寵物飼草產品生產銷售。到了2018年,這家企業又示範帶動鄰近村莊發展了500畝苜蓿種植基地。

圍繞山東省持發所牧草創新團隊的新成果為中心,郭本新用“公司+合作社+農戶”種植模式開拓市場,賺取了寵物飼草的“第一桶金”。科技的力量讓這位年輕的創業者嚐到了甜頭,也有了新的野心:

“3年內,我們將衝擊成為江北最大寵物飼料生產基地。” 郭本新說,我很有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