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时三刻,秋后行刑,这2个词有什么讲究?原来是这样

在古装剧剧中,有处决犯人的桥段时,经常会听到“秋后行刑”,“午时三刻”这些词汇,这些词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特殊的讲究呢?今天小编就跟大家一起来讨论一下。


午时三刻,秋后行刑,这2个词有什么讲究?原来是这样


“死刑”不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是对一个人最为严厉的处罚。然而“人命大于天”的说法自古有之,鬼神之说,在我国也是很有市场的,所以在处决一个尽管恶贯满盈的恶人时,也会有很多的讲究。午时三刻,秋后行刑就是其中的2个说法。

为嘛要是秋后行刑呢?顾名思义,就是秋天以后执行处决,秋天万物凋零有着浓浓的死寂的气息,所以在这个季节处决,给人一种顺应天气,顺应生命流逝的感觉。古人讲究天时,这种“大事”当然也就不例外了。再者就是,古时的农耕劳作很费时间,靠种地为生的老百姓一忙都要好多天,而在秋天后,大多数农活都已经忙完,人们可以随叫随到作为审理时的证人出场,同时这个时候人们闲下来了,观看讨论的人自然就多了,威慑的效果也会好些。

午时三刻,秋后行刑,这2个词有什么讲究?原来是这样


“午时三刻”,这就跟鬼神一说有些联系了。古人认为午时三刻是一天中太阳最烈的时候,阳气最足的时候,鬼怪怕太阳,在这个时候执行死刑,鬼怪作恶的可能性最小,能很好的压制死者的阴气和怨气,所以就被选择到这个时候。另外还有说是,阳气这个时候最盛,可以让犯人连鬼都做不成,加大行刑的震慑力。

午时三刻,秋后行刑,这2个词有什么讲究?原来是这样


还有就是,古时行刑都会选择在菜市口,这是因为古时娱乐场所不多,菜市场往往是最繁华的地方,人来人往多,在这执行,震慑效果、范围最理性。最后一顿,一般都是会尽力满足犯人的需求的,中国讲究吃饱上路,饱死鬼投胎的说法,也是对人权最后的一丝慰藉。


午时三刻,秋后行刑,这2个词有什么讲究?原来是这样


亲们,你们还知道那死刑行刑些讲究呢,欢迎在下方交流讨论。想看更多有关历史小知识,可以关注我哦,每天都有不一样的故事哦! (注:内容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