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著名作家老舍筆下的榆林

老舍,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人,著名作家,是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著有長篇小說《貓城記》、《駱駝祥子》,短篇小說《趕集》等。其文學語言通俗簡易,樸實無華,幽默詼諧,具有較強的北京韻味。

1939年,著名作家老舍筆下的榆林

老舍曾兩次來榆林。

1938年4月,張繼率國民黨中央慰問團到榆林,同來的有作家老舍、畫家沈逸千、愛國民主人士李公樸等。老舍在榆期間,走遍榆林城內外,訪軍營、看傷員、登長城,敬謁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對榆林充滿激情和遊興。

1939年5月21日,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成立全國慰勞團,老舍參加北路慰問團到前線慰問。9月14日抵達榆林,停留四日。9月16日,老舍從榆林致信周揚,報告“文協”工作,並致信《抗戰文藝》雜誌,報告陝甘寧邊區文化工作。9月17日,榆林文化界在職業中學禮堂集會,紀念“九一八事變”八週年,並舉行歡迎老舍座談會,鄧寶珊應邀參加。在榆期間,老舍還應邀請在女師禮堂作了報告。榆林《塞風》雜誌曾發表署名李劉的長篇論文《論老舍》,文中說“在榆林,老舍先生雖短暫地只停留了四天,然而知識界卻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他那種和藹、激昂、沉毅、果斷的態度,使我們不得不想到,他非但有極深的道德修養,還帶有地理環境所賦予的民族特性:富而不誇,質而不俚,緊攝時代,發揮作家盡力抗戰的最高精力”。

1939年,著名作家老舍筆下的榆林

慰問團歷時半年,行程二萬餘里。老舍在其長詩《劍北篇》中涉及榆林的一章中傾吐了對榆林的摯愛:

榆林,控制伊盟,據應著綏遠,

掩護著延綏與寧甘;

在沙漠裡,城外有水,城內有泉,

城內城外,綠樹參天;

噢,偉大的中華,偉大的山川,

荒沙野水上還有這樣的古鎮雄關!

長街十里,城扁街寬,

堅厚的牆垣,寬敞的庭院,

鋪戶家宅,都略具北平的局面。

1939年,著名作家老舍筆下的榆林

小小的東山,書聲不斷,

職校,榆中,和女子師範,

都風高地敞,校址相連。

學校的師生,報界的人員,

支持著塞上的文化宣傳,

關心著盟旗,關心著抗戰,

他們熱誠的與軍部打成一片,

討論問題,印行月刊,

用努力與誠心解救文化的荒旱。

1939年,著名作家老舍筆下的榆林

城外有煤,城外有鹽,

以鹽易糧,還不難飽曖;

羊毛獸皮也大量的生產,

學生士兵都手搓毛線,

織成鞋襪,好抵抗風寒;

若是能夠毛織製革大規模的興辦,

供應了軍用,開發了利源,

這沙漠裡的雄關,

便更多了一道長城,擋住經濟的侵犯!

1939年,著名作家老舍筆下的榆林

老舍念念不忘榆林,1940年12月致信榆林文藝界朋友,信中說:“我佩服你們,你們正像榆林這座城,是沙漠中的綠洲,是塞上重鎮,努力吧,朋友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