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漢人精銳部隊之北府兵,漢家兒郎的怒吼

從前221年大秦統一六國開始到1911年清朝滅亡,華夏大地經歷了2132年的封建統治。在這2000多年中,九個大王朝,五十幾個小王朝興衰往替。為了生存空間各個國家、民族相互征伐,爆發了無數次大大小小的戰爭。這些戰爭給百姓帶來了無盡的苦難,每次戰後都是人口大減,民生凋敝。但在戰爭過程中也誕生了無數彪炳千秋的英雄人物和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衛國之師。戰爭的正義與邪惡暫且不去評說,這次只聊漢家兒郎創造的精銳雄獅“北府兵”。

毫不例外,北府兵的創建也是在形式的逼迫下開始的,正所謂“時勢造英雄”。時值公元357年,氐族所創政權前秦,國王苻堅即位,他勵精圖治,由王猛輔政,崇尚儒學,獎勵文教,加強中央集權,提升經濟,國力大增,史稱“關隴清晏,百姓豐樂”。前秦強盛後,苻堅有意一統天下。到公元376年,陸續滅掉前燕、前涼、代等國,一統中國北方,國勢極盛,威震四方。這時只剩東南一隅的東晉與他對峙,東晉貌似狂風驟雨中的飄零,隨時會傾覆於前秦大軍的鐵蹄之下。

古代漢人精銳部隊之北府兵,漢家兒郎的怒吼

東晉自公元317年建國之後,施行門閥政治,南北門閥之間動亂不斷,致使國力不顯,帝位不穩,晉軍在與前秦的屢次交戰中處於劣勢。太元二年(377年),在前秦的重壓面前,東晉朝廷在執政重臣謝安領導之下,沉著應對,上下一心,統一主戰方針。任命桓衝為荊州刺史,防禦荊襄地區。任命謝玄為建武將軍、兗州刺史、領廣陵相、監江北諸軍事,鎮廣陵。謝安則自己都督揚、豫、徐、兗、青五州軍事,總管長江中下游。

古代漢人精銳部隊之北府兵,漢家兒郎的怒吼

東晉謝安

謝安相當於東晉國防軍總司令,全面負責東晉長江中下游的軍事戰略工作。桓衝為荊襄戰區司令,荊襄戰區佔據了朝廷大半兵力,是抵抗前秦南下的重要區域。謝玄是謝安的親侄子,時年三十四歲,文武兼備,立志挽救危亡,以圖恢復晉朝江山。謝安舉賢不避親,極力推薦謝安為統軍大將,以抗前秦。因此朝廷任命謝玄為江北邊防軍司令,駐守廣陵(今揚州市東部)。只是東晉朝廷並沒有多餘的部隊調撥給謝玄,謝玄只能自行招募。

古代漢人精銳部隊之北府兵,漢家兒郎的怒吼

同年,謝玄不負叔父重託,上任之後,召募勁勇,東晉北來僑民紛紛應募入伍,彭城劉牢之、東海何謙、琅琊諸葛侃、樂安高衡、東平劉軌、西河田洛、晉陵孫無終等皆以驍勇應選。謝玄以劉牢之為參軍,常領精銳為前鋒,其餘六人也皆為軍中將領。太元四年(379年),謝玄改鎮京口(今江蘇鎮江市),因當時京口又名北府,故而其軍得名“北府兵”。《晉書》記載:“太元初,謝玄北鎮廣陵。時苻堅方盛,玄多募勁勇,牢之與東海何謙、琅邪諸葛侃、樂安高衡、東平劉軌、西河田洛及晉陵孫無終等以驍猛應選。玄以牢之為參軍,領精銳為前鋒,百戰百勝,號為北府兵。”

古代漢人精銳部隊之北府兵,漢家兒郎的怒吼

這裡有必要交代一下北府兵的組成,因為北府軍的戰鬥力之所以強悍,跟他們的身份有很大關係。北方戰亂不斷,民不聊生,大量漢人難民逃亡到東晉。據記載,僅僅南徐州所屬的徐、兗、冀、青、幽、並、揚七州,從北方逃難來的僑民人口就達到22萬,廣陵和京口更是其集中地。這些流民大多顛沛流離,吃盡苦頭,能逃到東晉的基本只剩下青壯。為了生存,很多流民都拉幫結派,組成武裝,他們中的首領謂之“流民帥”,謝玄手下七大將軍都是流民帥出身。這些漢人武裝多少都跟北方政權有仇恨,時刻都想著北上抗敵,重返故鄉。謝玄整合了這些流民帥,又招募了大批有戰鬥力的流民,這構成了北府兵的基礎。

對北府兵來說,朝中有謝安代表國家鼎立支持,統帥謝玄文武雙全,以劉牢之為首的七大將軍驍勇善戰,流民青壯組成的軍隊身負國仇家恨。有國家支持,糧餉軍械保障,有統帥領導,有大將率領,有奮鬥目標,這隻軍隊已具備了精兵的潛質。

古代漢人精銳部隊之北府兵,漢家兒郎的怒吼

太元四年(379年)四月,前秦將領俱難、彭超、毛當、王顯率步騎6萬進攻淮南。五月,將東晉幽州刺史田洛圍困於三阿(今江蘇金湖東南),東晉朝廷極為震驚,派出三路援軍救援三阿,其中一路是從廣陵出發的謝玄北府兵。不久,秦軍戰敗,退守盱眙。六月,謝玄與田洛率北府兵5萬進攻盱眙,俱難、彭超再次戰敗,退往淮陰。謝玄派何謙率領水軍乘黑夜將前秦大軍在淮水上的浮橋焚燬,前秦將領邵保戰死,俱難、彭超率軍倉皇北渡淮水。謝玄與何謙、田洛率軍追擊,在君川(今江蘇盱眙北)追上敵軍並展開決戰,北府兵大勝,俱難、彭超幾乎隻身逃走。此戰之後,晉庭論功行賞,封謝玄為冠軍將軍,加領徐州刺史,封東興縣侯。北府兵初戰告捷,前後四戰四勝,全殲敵軍6萬餘人,初步打出了北府兵的威名。

古代漢人精銳部隊之北府兵,漢家兒郎的怒吼

太元八年(383年)八月,前秦苻堅統領步兵60多萬,騎兵27萬自長安南下伐晉,隊伍首尾千餘里,浩浩蕩蕩。陽平公苻融帶兵三十萬先到穎口(今安徽潁河入淮河口)。九月,苻堅到達項城(今河南沈丘)。

古代漢人精銳部隊之北府兵,漢家兒郎的怒吼

前秦大軍壓境之下,東晉朝廷調兵遣將準備迎擊。謝安都督五州軍事,坐鎮都城建康;任命尚書僕射謝石為徵虜將軍、征討大都督總領戰事;任命謝玄為前鋒都督,統帥以北府兵為主力的8萬部隊抵禦前秦軍。

十月,苻融攻破壽縣,苻堅從俘虜口中得知東晉兵少,糧草不繼,故將大軍留在項城,親率8千輕騎趕往壽縣。苻堅到達壽縣後,馬上派出在襄陽俘虜的東晉將領朱序前往晉軍勸降。但朱序仍心向東晉,隨即把前秦大軍還未全部到達的情報告訴謝安,並建議速攻其前鋒部隊,謝石採納了朱序的建議。

十一月,謝玄派鷹揚將軍劉牢之率北府精兵5千攻擊秦軍梁成部,秦軍在洛澗(今洛水)佈置防線,阻擋晉軍進攻。劉牢之審時度勢,果斷決定,率軍強渡洛澗,終大破秦軍,陣斬秦軍大將梁成及其弟梁雲,繼而分兵切斷秦軍退路。秦軍腹背受敵,徹底潰散,爭先恐後搶渡淮水,溺死1.5萬餘人。此戰生擒前秦揚州刺史王顯等人,繳獲頗豐。處於弱勢的晉軍首戰告捷,士氣大振,乘勝水陸並進,進逼淝水。

秦軍於壽縣城東淝水西岸佈陣,晉軍進至肥水東岸,兩軍隔水而望。苻堅、苻融登上壽縣城頭,見晉軍佈陣嚴整,軍容雄壯,又遙見八公山(今壽縣城北)草木隨風而動,以為皆是晉軍,二人皆面有懼色。

謝玄為迅速與秦軍決戰,派出使者要求秦軍略向後退,騰出空間,以做決戰。苻堅和苻融同意了謝玄的要求,企圖半渡而擊,用騎兵將晉軍沖垮。哪能想到,秦軍軍陣一退而不可復止,俘將朱序在陣後大呼“秦兵敗矣,秦兵敗矣”,秦軍信以為真,頓亂大亂,爭相逃命。謝玄抓住戰機,率北府精兵8千渡過淝水發起猛攻。苻融上馬衝入軍中,企圖整頓兵馬再戰,慌亂中馬倒被晉軍斬殺。苻堅也被流矢射中,秦軍失去指揮,全線崩潰。謝玄乘勝追擊,直至青岡(今壽縣西30裡)。秦軍大敗,死傷無數。苻堅身中流矢,單騎逃往淮北,沿路收集離散秦軍士卒,到洛陽時,僅剩軍隊10萬餘人。晉軍收復壽縣,繳獲軍械、糧草堆積如山,牛馬駱駝十萬有餘。晉庭因功封謝玄為前將軍、假節,但被謝玄婉拒。

古代漢人精銳部隊之北府兵,漢家兒郎的怒吼

肥水之戰,北府兵發出了自己的怒吼,打出了自己的赫赫威名,也確立了自己的歷史地位。此戰阻止了前秦南下,延續了漢人國家的命運,使漢家傳承未曾中斷。

太元九年(384年)八月,謝安認為應趁苻堅慘敗之機北伐中原,於是繼續任命謝玄為前鋒都督,率領豫州刺史桓石虔進攻前秦。不久,謝玄收復彭城(今江蘇徐州)。九月謝玄派劉牢之進攻鄄城,功成,劉牢之部進駐鄄城。十月,謝玄派陰陵太守高素進軍青州,青州守將降。繼而又兵進冀州。後打敗防守黃河北岸的苻堅之子苻丕部。至此次北伐結束,謝玄帶領北府兵佔據兗、青、司、豫等州,謝玄總領徐、兗、青、司、冀、幽、並七州軍事,達到了個人仕途的頂峰。

古代漢人精銳部隊之北府兵,漢家兒郎的怒吼

太元十二年(387年),晉庭調謝玄為會稽內史,朱序調任青、兗二州刺史,坐鎮廣陵。謝玄從此失去了北府兵的控制權。此後譙王司馬怡,外戚王恭相繼任青、兗二州刺史,統領北府兵。安帝隆安元年(397年),王恭自京口起兵造反,北府兵從此成為東晉統治集團內部火併的工具。次年,王恭二次舉兵反晉,司馬劉牢之投降朝廷,倒戈擊敗王恭。之後朝廷任命劉牢之為兗、青、冀、幽、並、徐、揚州都督,劉牢之率北府兵坐鎮京口,成為割據一方的軍閥。

安帝三年(399年),劉牢之率領北府兵鎮壓孫恩、盧循起義。

元興元年(402年)正月,晉廷以宗室司馬元顯為驃騎大將軍、征討大都督,以劉牢之為前鋒都督,率北府兵征討荊州軍閥桓玄。三月,劉牢之投降桓玄,不久,被桓玄奪去兵權,被迫自殺。北府兵遂為桓玄併吞。十二月,桓玄篡位,改國號為楚,史稱桓楚,貶安帝為平固王。

元興三年(405年)二月,劉牢之原參軍劉裕與劉毅、外甥何無忌等聯絡一部分北府兵中下級將領分別在京口與廣陵舉兵,一舉擊敗桓玄大軍。劉裕等人都是北府兵將領出身,之後北府兵由劉裕掌控。

北府兵自377年在東晉朝廷支持下由謝玄組建,到405年劉裕掌兵,歷時28年。在這期間北府兵主將數度更迭,軍中士卒也不知補充了多少新鮮血液,但這隻部隊百戰百勝,戰功無數,可見其強。在我看來,397年王恭造反開始,北府兵就已經變了味道,它不再是國家民族的利刃,抵擋外族入侵的急先鋒。而成了政客手中爭權奪利的籌碼,實在是悲哉!痛哉!

406年之後,北府兵跟隨劉裕數度北伐,戰功赫赫,創下了辛棄疾詩中“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美名。同時為420年劉裕創建南朝宋提供了軍事基礎。在劉裕手中,北府兵的精氣神被髮揚光大。

古代漢人精銳部隊之北府兵,漢家兒郎的怒吼

劉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