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哥弟弟,都是好樣的

小時候,他們奔跑、追逐,一起度過開心的童年;長大後,他們相守、相護,一起擔起戰“疫”的重任。


援漢日記 ⑪ | 哥哥弟弟,都是好樣的

樹蘭(杭州)醫院感染科副主任兼門診辦公室主任朱夢飛(左一)與表哥王福田(右一)在2月25日清晨於武漢合影


朱夢飛是李蘭娟院士帶領的浙江緊急醫療隊的治療組組長,於2月1日跟隨李蘭娟院士從杭州啟程赴武漢一線支援,負責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ICU病房危重患者的救治工作。


表哥王福田52歲,永康人,在重慶辦企業。現在,他又多了一個身份——樹蘭(杭州)醫院緊急醫療隊的志願者,也成了所有醫護人員的“大表哥”,大家都親切的稱呼他為王大哥。


今年2月初,王大哥在得知武漢疫情醫療物資緊缺後,便自發的開始幫忙聯絡籌集醫療物資,包括防護服、護目鏡、N95口罩、消毒液、一次性醫用手套等等。


“每籌集到一批,我就馬上快遞發往武漢的醫院,但當時物流不是很暢通,很多包裹四五天還沒送到目的地,我心裡急啊!”所以兩月中旬,為了不耽誤時間,王大哥決定自己開車送到武漢。而那時,表弟朱夢飛已經隨李蘭娟院士抵達武漢,投身到一線戰“疫”工作中。


援漢日記 ⑪ | 哥哥弟弟,都是好樣的

永康到武漢800公里,王大哥盤算著12個小時就能開到,可武漢已經封城,怎樣才能將急救物資順利送到呢?王大哥跑到永康市紅十字會說明了情況,希望當地紅十字會開入城證明,工作人員當時就叮囑他:“你要是去了武漢,可能短期內是回不來永康了。”


於是王大哥又跑去買了兩頂帳篷、三個睡袋、戶外用的燒水爐、鍋、熱水壺,帶足了永康的肉餅、方便麵、牛肉乾等生活用品和食物,做足了在野外搭帳篷隔離14天的準備,2月17號晚上開車上路了。


經過一番周折,終於在2月18號上午順利抵達武漢。


到了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朱夢飛見到風塵僕僕的表哥很是驚訝,王大哥話不多說,

卸下車上的防護服和護目鏡,拿出一個裝滿永康肉餅的保溫桶遞給朱夢飛,這是全家人對朱夢飛的牽掛,轉身又開車去了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捐贈N95防護口罩。


途經一個檢查站時,王大哥看到站崗執勤的警察們防護較單薄,立馬從車上搬下二箱消毒液,20個護目鏡,100個N95口罩,還有部分一次性手套。


援漢日記 ⑪ | 哥哥弟弟,都是好樣的

援漢日記 ⑪ | 哥哥弟弟,都是好樣的

物資接收確認函


物資全部送到,王大哥心裡踏實了,可返程時,在滬渝高速冷水收費站被告知禁止出城,這要怎麼辦?


他第一個想法是不能回醫院找表弟朱夢飛,不能給醫護人員添麻煩,

便決定把車停在服務區,靠著自己帶的食物,住車上。


朱夢飛在ICU的救治工作十分忙碌三天後想起打個電話問王大哥到家沒,這才得知王大哥沒離開武漢,一直待在服務區,朱夢飛的眼淚都差點兒掉下來。


朱夢飛勸表哥回來,說:“我們這缺車,缺搬運工,缺後勤人員,你回來給我們做‘編外人員’吧!”王大哥這才返回駐地,在儲物間找了張床住下,並主動承擔起了浙江醫療隊駐地消毒的任務。


除此之外,王大哥和他的愛車還義務地承擔了醫護人員的接送工作、採買物資、拿取物資、搬運物資等重任,他有一張排班表,上面各種瑣碎的工作排得密密麻麻,王大哥幹得起勁又開心,

他說:這些事總要有人去做,我多做點,減輕大家的負擔,醫生們才好節省下時間去救人。


今天,他看著武漢要變天,上午就直奔超市採購保暖衣。


援漢日記 ⑪ | 哥哥弟弟,都是好樣的


算下來,王大哥前前後後已經捐贈了14萬元的物資,在武漢出人出力出車出錢。


深夜,他接送因特殊情況沒趕上班車的護士回宿舍,護士們會禮貌地說一聲:“王大哥,謝謝你!”


這時,總會聽到王大哥用音調不高卻十分暖心的聲音回答:“要謝謝你們,保家衛國本就是我們這些壯漢做的事情,如今都落在了你們身上。”


2月2日凌晨

表弟朱夢飛隨隊支援武漢

已經連續奮戰23個日夜


截止2月22日17時

15例患者44例次

大部分患者情況好轉


援漢日記 ⑪ | 哥哥弟弟,都是好樣的

表哥王福田選擇與表弟一起

請纓出戰

保障一線醫務人員大後方


上陣親兄弟

在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

相護 相守

你們都是好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