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的人都不懂什麼叫做減脂!(下)

珒家帶你繼續解密減脂知識!

要知道,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天涯海角,不是生離死別,而是你在無知的道路上肆意馳騁~

99%的人都不懂什麼叫做減脂!(下)

為了減肥,你犧牲了自己的健康,咬牙吞下了來歷不明的藥丸;你揮汗如雨拼盡全力,聽從健身教練的建議,買了一盒蛋白粉...

但是有人告訴過你,減肥到底減的是哪裡的脂肪嗎?

99%的人都不懂什麼叫做減脂!(下)

是時候給大家科普一下脂肪的“老巢”所在了!

99%的人都不懂什麼叫做減脂!(下)

1.皮下脂肪

皮下脂肪是指儲存於皮下的脂肪組織。它不僅能儲存脂肪,還能抵禦來自外界的寒冷或衝擊,正常地維持內臟的位置,在維持健康上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人體的脂肪大約有2/3儲存在皮下組織。)

99%的人都不懂什麼叫做減脂!(下)

藏在真皮層之下的皮下脂肪,一旦過多便“無所遁形”,難逃我們的“法眼”!正所謂歲月是把豬飼料,蹉跎了歲月,圓潤了年華...

99%的人都不懂什麼叫做減脂!(下)

關於皮下脂肪厚度的標準,我國主要引用日本厚生省國民營養調查資料對日本兒童和成人肥瘦程度的評定標準作為參考。

我國男性成人的肱三頭肌皮膚皺壁厚度大於10.4mm,女性大於17.5mm屬於肥胖。

正常腹部男性的皮膚皺壁厚度為5~15mm,大於15mm為肥胖,小於5mm為消瘦;正常成年女性的腹部皮膚皺壁厚度為12~20mm,大於20mm為肥胖,小於12mm為消瘦,尤其對40歲以上婦女測量此部位更有意義。

正常成人肩胛皮膚皺壁厚度的平均值為12.4mm,超過14mm就可診斷為肥胖。(當沒有卡尺時,可用拇指和食指捏起皮膚皺壁,再用尺子測量皺壁上下緣的厚度。數據雖不精確,卻也可瞭解大概情況。)

99%的人都不懂什麼叫做減脂!(下)

皮下脂肪過多,導致身材走樣,穿不了美美的衣服,展示不了大長腿,還威脅我們的生命安全!組團減肥走起~

可減脂真的有這麼簡單?那為啥還有那麼多人抱怨說“減肥難”?

減錯了脂肪,當然覺得難咯!

2.內臟脂肪

我們腰圍過大可不只是因為皮下脂肪在“作祟”!當我們的內臟“胖”了,也會出現明顯的“凸”出,誰讓內臟脂肪剛好就“卡”在腹腔中呢。

內臟脂肪是人體必需的,它圍繞人的臟器,主要存在於腹腔,少部分集中在肝臟,能儲存熱量、保護內臟。

粗略自我檢測方法:

1.腰臀比:腰圍÷臀圍,即腰圍與臀圍的比值。

筆直站立,輕輕吸氣,用捲尺測量肚臍上方腰圍與最凸出的臀圍。

男性腰臀比>0.9,女性腰臀比>0.85,表明是內臟脂肪過剩的高危人群,需進行下一步測試。

2. 測試皮下贅肉的方法:

試著捏肚臍周圍,如果能輕鬆捏起2cm,表示堆積的是皮下脂肪,如果捏不起來,表示很多脂肪堆積在內臟裡。

99%的人都不懂什麼叫做減脂!(下)

又需要一定量的內臟脂肪,又不能過多,我們就想要個健康的身體,咋就那麼難!一不注意還會“變傻”,心疼地抱住胖胖的自己!

研究發現,即使在考慮了年齡、吸菸和高血壓等影響腦容量的其他因素的影響後,體重指數高、腰臀比高的人的腦容量低這一結果仍然成立。較低的腦容量或腦萎縮與記憶力下降和痴呆的風險增加有關。

99%的人都不懂什麼叫做減脂!(下)

相較於皮下脂肪而言,內臟脂肪更需要減!內臟脂肪囤積過多,其危害將遠遠大於皮下脂肪的過量囤積。

內臟脂肪過高會造成人體新陳代謝遲緩、內臟機能異常,以及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的概率。

更不用說,內臟脂肪與皮下脂肪還存在併發關係:內臟脂肪的存在容易導致皮下脂肪的增多。

因此,只注重減皮下脂肪而忽略了內臟脂肪,是一種“治標不治本”的減肥方式!

眾所周知,肥胖的危害很多,但脂肪過多並非都像“蘋果型身材”、“梨型身材”一樣顯而易見。

99%的人都不懂什麼叫做減脂!(下)

我們還可以通過測量腰圍、腰臀比的方法,監測皮下脂肪和內臟脂肪的堆積。

但!凡事有例外,這些簡單的監測方法很有可能被“苗條的身材”所迷惑。

比如,有些內部脂肪多的人可能看起來就是一個“瘦子”,根本看不出來“胖”,但實際上ta的內臟早已被厚厚的脂肪覆蓋了。

簡單來說就是身材苗條的人也可能會患有“脂肪肝”!!!

3.管道脂肪

“狡兔三窟”,脂肪除了會藏在在皮下、內臟儲存外,還可能藏於人體的管道之中,被稱之為管道脂肪。

99%的人都不懂什麼叫做減脂!(下)

血管、腸道、氣管等管道是遍佈我們全身的。一旦中途出現“堵塞”,其危險性遠遠高於皮下、內臟脂肪的囤積。

管道肥胖者罹患動脈粥樣硬化、腦梗死、冠心病、心肌梗死等腦血管疾病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不要以為自己體型正常,就覺得自己不需要減肥。

可能在不知不覺中,我們的內臟和管道就被脂肪佔據了!

所以及時瞭解體內脂肪含量以及脂肪的藏身之處是非常重要的,不僅是為了自己對美的追求,也是對自己、家人的負責!

畢竟小年同學的爺爺就是因腦梗去世的,小年同學那時候才出生3個月,和爺爺匆匆一瞥竟是永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