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加码 助餐饮业渡难关

4月8日,为促进餐饮业等服务业恢复经营,中山东区正式启动2020东区惠民消费节,向市民发放首批针对餐饮业、文化类企业的11万张的“惠民消费券”。

当前,通过投放“惠民消费券”拉动消费似乎已成为中山市各镇区扶持餐饮行业的一种新尝试。自3月9日起,中山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发布《中山市餐饮业有序恢复经营服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引》,开放限制性堂食服务,逐步促进全市餐饮业有序恢复经营,至今已有1个月。但从整体看来,目前餐饮业的恢复仍有不少挑战。

“300多家中山市饮食业商会会员中,大部分餐饮企业营业额仅恢复至20%—30%。虽已开放堂食,但许多拥有30—40家分店的连锁餐饮品牌,仅开放一半的门店、部分的营业面积,以降低风险、减少成本。”中山市饮食业商会执行会长、石岐佬中山菜馆董事长张伟雄表示,餐饮企业仍对疫情所带来的未知风险感到担忧,“开与不开”依旧是餐饮企业斟酌的难题。

●南方日报记者 曾艳春 廖冰莹

停止的“百米赛跑”

大部分餐饮业客流量减半

这个春节假期,一向门庭若市的中山老字号餐饮店“石岐佬”显得有些寂寥,日子变得不再忙碌,这让张伟雄变得不习惯甚至焦虑。“一年之计在于春,对于餐饮行业而言,盈利高峰出现在春节期间。”张伟雄说,这就如一场停止的“百米赛跑”。

大部分餐饮企业为保住春节假期消费旺季的营收,以较高的福利待遇留住大部分期待返乡的员工,同时为迎接春节客源,餐饮企业会在年前大量进货,备足充分的食材。“万万没想到,春节期间一个客人都没有,创业20年来这是头一回。”张伟雄说。

在餐饮业停摆的2月以及3月,以线下门店为主要盈利模式的餐饮店“石岐佬”,仍需担负200多名员工的工资成本、兑现年前与员工约定的高额福利待遇,以及损失仓库内无法倾倒甚至贱卖的大量海鲜、肉类、蔬菜等食材。张伟雄预计,停摆的2个月将使得企业损失第一季度的营业额。

2000年,被街坊称为“歧人张”的张伟雄创办“石岐佬”餐饮企业,却恰逢2003年非典疫情的暴发,拥有极强传染性的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也曾一度重创中山餐饮业。但经历过非典疫情的张伟雄,却感觉此次疫情对餐饮业的持续性影响更大。

疫情期间,“石岐佬”并非个例,同类的大型酒楼,连锁餐饮店同样面临巨大经营压力。以早晚的茶市、酒席为主要营收业务的连锁餐饮企业东区海港城大酒楼,也面临严峻的考验。目前按照“一房一桌、隔桌就座”的规范措施执行,东区海港城大酒楼开放堂食后,接待的客流量较以往减少一半以上,在春节期间,接连收到十余张退订的婚宴酒席订单。

开店还是不开

餐饮企业在复苏中观望

中山市个私协会代会长温少松表示,在25万户个体工商户中,餐饮业占比较大,共计44642户属于餐饮企业。截至3月16日,全市餐饮行业有约3.5万户重新“燃火”、开门迎客,复工复产比例超八成。

但事实上,是否开门迎客依旧是困扰餐饮企业的难题。“餐饮业是打开门迎接来自五湖四海、世界各地的客人。但我们担心的是,万一客人、员工出现无症状感染者,店面将面临关门。作为企业主我们难以预估几百名员工的隔离费用,不开难,开更难。”张伟雄提出,这是困扰中山市饮食业商会中大部分大型餐饮企业共同的疑难。“倘若此时,官方能够助推保险企业推出应对疫情风险的相关险种,这对餐饮企业而言,能够从一定程度上解决我们的后顾之忧。”

亏损、风险成为餐饮企业不得不正视的问题,而不少餐饮企业开始寻求疫情“寒冬”中的自救。受20—30岁年轻人青睐、在中山拥有4家店面的餐饮店“Solo Espresso Café”采取的是线上线下多渠道营销的方式。“作为小型的餐饮店,我们很早起就开始转型做线上业务。我们把线上和线下的餐饮产品分开两条线来经营。疫情期间,我们的外卖业务一直都没停,虽然订单量锐减一半,但总体能够保留一定的营收。”“Solo Espresso Café”合伙人梁静欣说。

但同样尝试线上销售的东区海港城大酒楼负责人却说:“疫情期间,我们曾尝试转战线上销售的模式,通过美团外卖、鼓励上门打包等方式销售。但对于我们酒楼而言,外卖配送时长无法把控,送到顾客手中的食品的质量下降,这让我们不得不停掉了外卖业务。”

“对于大型酒楼、连锁餐饮业而言,线下业务才是根基,线上业务只是锦上添花。我们相比小型的餐饮店,担负着更大的场地、员工等成本。我们一旦开启炉灶,就像一台不断运作的发动机,成本很高。”张伟雄表示,3月1日以来“石岐佬”开通线上业务,盈利薄弱。“作为大型的酒楼、餐饮业,我们更希望能够以低成本去运营,度过这个最艰难的时期。”

政企合力

各镇陆续出台刺激消费方案

“一个月40多万元,八九十个员工的工资,再加上其他营业成本,压力不小。”位于东升镇的华记农庄,是镇内的老字号餐馆,已经运营了11年。华记农庄老板林泽华告诉记者,以往饭点店内顾客爆满,店内一天能卖出300斤脆肉鲩,很多顾客慕名而来,有的顾客还专门从广州、江门跑到东升,就为了吃上一口爽脆的脆肉鲩。

“谈不上什么利润,只要不亏太多就行了。”林泽华说,受疫情影响,农庄直到3月1日才正式开工,这一个多月来,营业额仅恢复至以前的五成,一天只能售出七八十斤脆肉鲩。现在到店消费的主要是熟客,华记农庄为熟客送上一碟小菜。

为了帮助餐饮业等商户渡过疫情经营难关,促进消费回补,连日来中山各个镇区陆续有刺激消费的方案出台。

4月8日,为促进餐饮业等服务业恢复经营,东区正式启动2020东区惠民消费节,向市民发放首批针对餐饮业、文化类企业的11万张的“惠民消费券”。当晚8时,近20万市民在线参与“抢票”,东区“惠民消费券”的抢票系统几近瘫痪,共计4万余张消费券被领取。

“我们在未来2个月将通过这种新模式分批次发放超500万元的消费补贴,以拉动餐饮业等服务业的消费,帮助企业走出困境。”东区经信局负责人表示,此次拉动消费的新模式预计将为参与活动的东区餐饮类企业拉动超过2000万消费额。

此前,中山市小榄镇商会在镇政府的支持下推出“你食住,我买单”的消费刺激计划,4月5日11时开抢,4159张食住消费券23分钟内被一抢而空,当日共计50余张消费券在海港城大酒楼被核销使用。

海港城大酒楼(小榄店)副总经理梁传明表示:“首日使用消费券的顾客较多,带动了不少消费。疫情期间餐饮业经营艰难,但正在慢慢恢复中,政府和商会共同推出促消费的措施,对我们有一定的支持作用。”

此外,记者从东升镇经信局获悉,东升镇也推出了消费补贴方案,为刺激消费设立专项资金,首期推出200万元直接发放给在东升镇消费的市民。

约有10000家商户能够享受东升的消费补贴政策,享受补贴政策的商户以餐饮业、零售业、服务业为主,均为东升镇注册且依法纳税的商户。东升镇表示将密切关注首期刺激消费活动的效果,未来除了服务零售业,大宗商品方面也会考虑出台相关刺激方案。

相比镇区各出奇招,中山市级层面正在研究出台促进消费扶持政策。中山市已针对餐饮企业进行了专项检查及专题调研,对餐饮企业面临的困难和诉求进行收集,以便有针对性地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同时,引导餐饮企业开展行业自救,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开展餐饮业务。当前,外卖与团餐外送已经成为疫情期间很多餐饮企业的首要经营手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