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協專題座談會建言完善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

市政協專題座談會建言完善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

北京日報客戶端訊(記者 範俊生)今天上午,市政協就“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健全首都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主題召開專題座談會。市政協主席吉林參加。

座談會以網絡議政的形式開展,並通過市政協委員履職平臺向所有委員直播。來自醫藥衛生領域的李鳳芹、黃宇光、黃芳、魏永祥、田春華、楊宇飛、王以新、韋再華、馬立霜、楊躍進10位委員與主會場視頻連線,圍繞促進公共衛生服務與醫療服務協同、健全醫療保險制度、加強公共衛生隊伍建設、完善應急物資保障體系等建言獻策。委員觀看直播同時積極發表意見建議,他們在履職平臺的留言也在主會場同步呈現。

吉林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以遠程視頻形式開展的履職活動已近70場,保證了委員在抗疫同時積極履職。此次抗擊疫情,是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更加凸顯出健全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的重要性。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疫情防控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注重補短板、堵漏洞,堅持預防為主的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真正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要開展高質量的科研攻關,充分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網絡信息技術,加強數據共享,促進條塊結合,提升信息報送的及時性,提高決策和決策實施的精準度。市政協將集全體委員智慧,深入總結有益經驗,分析短板弱項,為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健全首都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積極建言資政、廣泛凝聚共識。

市政協副主席程紅、牛青山、燕瑛,秘書長嚴力強參加座談會。

【委員聲音】

黃宇光委員:

防控同時要讓其他患者得到及時救治

協和醫院麻醉科主任黃宇光委員建議健全完善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應對體系。他說,疫情發生後,很多患者因為疫情防控的原因,治療被延誤了,他們等得很焦急。正常醫療秩序逐步恢復後,我們現在的手術量增加了50%左右。在重大公共衛生事件面前,我們需要對醫療資源進行更加有序地調配,既要保證防控需要,又要讓其他患者得到及時救治。

黃芳委員:

市疾控中心免疫預防所副所長黃芳委員認為,當前我們的醫防結合還不夠,疾控和醫療機構有效銜接的工作模式還尚待完善。她說,必須把臨床和預防高度結合,這才是“人間正道”。建議建立醫院和疾控機構的緊密聯合體,讓防和治融合、貫通。同時建設醫院臨床檢驗和疾控檢驗相結合的網絡實驗室,在疫情面前,促進檢驗標準和操作方法的相統一。

魏永祥委員:

讓講衛生成為全社會良好習慣

安貞醫院院長魏永祥委員說,新冠肺炎疫情這一公共衛生事件給全世界、全人類都上了一課,而且這個課教訓深刻。毫不客氣地講,很多人的公共衛生意識還不強。比如手部清潔是防範新冠病毒的一個重要方面,但就是一個簡單的“七步洗手法”,很多人都無法過關。我們每個人都應意識到,維護健康是大家自己的責任。他建議,在全社會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廣泛普及衛生知識,真正讓講衛生成為全社會的良好生活習慣。

王以新委員:

加大公共衛生人才培養力度

安貞醫院全科醫療科主任、大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負責人王以新委員在防控實踐中發現,當前公共衛生專業人力不足,基層缺乏公共衛生專業領導幹部。她建議,加強公共衛生專業學院建設,擴大醫學院校預防醫學公共衛生專業招生,在疾病預防控制、衛生監督、健康教育、精神衛生、婦幼保健、應急救治等方面加大培養力度。同時建立健全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社會治理體系,突出基層治理重要性,加強培訓,建立起一支基層公共衛生事業專業幹部隊伍。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範俊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