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口味餐飲率先復甦?NO!我們有不同意見!

近日,某券商的分析師進行了一次“草根調研”,得出一個結論:重口味餐飲率先復甦。

調研結果大意如下:目前市場上有兩類餐飲業態恢復最快。第一類是火鍋,川式火鍋、潮汕牛肉火鍋及雲貴川的酸湯火鍋基本恢復50%甚至以上,某些門店甚至已經達到1月份110%~120%的水平。火鍋迅速恢復的主要原因是,商場供給量大幅縮水,消費者更願意到平時更想吃但排隊現象嚴重的品牌就餐。

第二類是燒烤,恢復情況也比其他類型的餐飲好很多。此外,純商務宴請類餐企恢復情況較好,雖然3月份數據並不樂觀,恢復率不到30%,但4月份已經恢復到80%~90%,主要由於近期生意上的往來開始升溫。

而中餐和簡快餐的恢復情況不佳,復工後情況較為一般,主要原因是消費者近期宅在家裡,每天就餐以米飯和麵條為主,疫情恢復以後反而對這類餐飲消費需求偏弱,對餐企的殺傷力較大。針對年齡層偏高的消費者的菜系復工情況一般,例如潮汕菜、本幫菜、江浙菜等,部分餐企僅達20%~30%的營業額。

得出“重口味率先復甦”這樣的調研結論,是由於天風證券這個分析師走訪了上海、西安、安康、汕頭、銅陵等5個地區,選取當地熱門商圈的餐飲門店,包括:海底撈、太二酸菜魚、呷哺呷哺、西貝莜麵村、肯德基、麥當勞等全國連鎖餐飲品牌,以及部分當地餐飲品牌。

重口味餐飲率先復甦?NO!我們有不同意見!

△圖自餐寶典

對於這個券商分析師的結論,我們持不同意見。從餐寶典的觀察來看,餐飲率先復甦的,不是重口味餐飲,而是茶飲和小吃這樣比較輕的一些餐飲,因為這些品類很多不需要堂食,點完了直接帶走,直接就消費了,所以在很多區域,率先復甦的是這兩類;

其次是快餐類,這也是剛需。復工了,飯總是要吃的,所以我們看到一些快餐門店生意其實已經恢復了。當然,也有一些快餐店慘不忍睹,這部分分化比較嚴重;

最後才是具備社交屬性的品類,比如燒烤這種帶有典型社交屬性的品類,當下社交的需求被極大地抑制了,所以不可能會存在所謂的“率先復甦”。

其實,這個分析師得到的結論,不能說完全不對,但是在觀察角度上存在漏洞。的確,他看到的那些品牌確實復甦得較快,上座率也比較高。但是別忘了,它們上座率比較高,是因為其品牌本身的優勢

,消費者當下對這些大品牌比較放心,認為它們不管是在食品安全還是在疫情防控方面都做得比較到位,所以願意去消費,這跟這個品類是不是重口味並沒有直接的關係,自然也就談不上重口味率先復甦。

重口味餐飲率先復甦?NO!我們有不同意見!

△圖自餐寶典

事實上,受到疫情的影響,人們在餐飲消費時會更加謹慎,更注重安全衛生和健康,對於門店的疫情防疫措施也比較關注。優秀的餐飲大品牌在這些方面做得比較規範,積累了良好的口碑,理所應當就成為了消費者的首選;而街邊小店常給人“髒亂差”的印象,在當下這樣的特殊時期會被消費者從內心排斥,陷入經營困境,最終導致開業不如停業。

比如消費者就的確更偏向於海底撈、太二酸菜魚、八合裡牛肉火鍋店、蝦吃蝦涮以及蜀大俠等在各自細分領域比較優秀的品牌,一些線上類型的品牌如熊貓不走蛋糕等也頗受消費者歡迎,能讓消費者更加放心。

不過疫情確實正深刻改變著餐飲行業,這是不爭的事實。隨著疫情得到控制,很多地方陸續開放了堂食,有一部分餐企重現比較火爆的排位現象,一些比較大的品牌也逐漸恢復到了疫情前的營業狀態;但是與此同時,我們也會看到不少街頭小店陸續關門轉讓,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慘不忍睹。餐飲業的兩極分化趨勢開始逐漸明顯,行業開始加速洗牌。

2020年,餐飲行業將是加速洗牌的一年,也是食品安全衛生重建的一年,誰能在安全衛生(食品安全、疫情防控)這方面投入更多資源,贏得消費者的信任,誰就能脫穎而出,凸顯競爭力。這同時也就意味著餐飲業的生存門檻會越來越高,一些管理不規範、衛生不達標的小餐飲店可能會被市場淘汰,生存下來的品牌將更專業化、規範化。品牌的重要性在當下這樣的困難時期就顯得尤為重要。

重口味餐飲率先復甦?NO!我們有不同意見!

△圖自餐寶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