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西藏萨迦县班智达铜器有限公司

一家藏式小院、几间加工房屋、几十名员工,没有高级的生产设备,没有隆隆作响的轰鸣声……虽则是一家生产企业,但并没有我们常常所看到的“上档次”、所拥有的“现代范”。

不过,看到加工好的产品,你定会惊叹这家公司的“高端”,藏式佛像、铜制唐卡、佛塔、金顶等特色民族工艺品琳琅满目、形形色色、惟妙惟肖,传统的工艺、精致的雕刻、绝妙的产品,让人叹为观止。

这里就是萨迦县扎西岗乡班智达铜器有限公司。谁能想到,一个如此简陋生产条件的公司注册资金竟达1300万;更想不到的是,在这样的生产加工环境里,公司生产的某些产品竟被北京故宫收藏。

旦增,班智达铜器有限公司董事长,皮肤略黑,身形消瘦,一个典型的藏族小伙子。一说起公司的产品,他视如珍宝。“我们公司是一家以工艺品铸造、其他民族工艺品加工销售为主的企业,主要从事藏式佛像、铜制唐卡、银碗、大型酒壶、转经筒、金顶、佛塔、水瓶、铸造(泥塑、模具、修蜡、玻璃水土砂、雕刻、上色)镀金等民族手工艺品、家庭用品和旅游纪念品销售。所有产品都坚持传统工艺流程和纯铜铸造。”旦增介绍说。

记者好奇询问这些传统工艺技术从何而来,旦增告诉记者,2004年起,他在樊德职业技术学校学习工艺品铸造与雕塑技术,掌握了传统加工技术。学成归来后,他把先进铸造技术和雕塑工艺同西藏独特佛古艺结合起来创造新产品。

“萨迦文化源远流长,独具特色。如果在本地创建一家民族特色文化生产企业,不仅成本低,还能活跃当地市场,更能继承和发扬民族手工文化。”旦增说。

理念是行到的先导。带着这样的想法,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旦增的班智达铜器有限公司于2017年成立,还注册了国家商标品牌“萨班”。

目前,公司拥有员工3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5人,高级职称员工3人,就业贫困户12名。

38岁的边加是土生土长的扎西岗乡人,在公司干铸造工作。“自家门口就能工作,打工顾家两不误,还学会了一技之长,一月能赚5000多元呢。”边加笑咧咧地说。旦增告诉记者,公司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帮助当地贫困户解决就业难题,吸纳当地12名贫困人口就业,人均日收入近200元。

此外,为更大范围带动当地农牧民群众脱贫致富,班智达铜器有限公司还针对当地群众进行技术培训。“所有技术培训全部免费,一方面将民族手工艺传承发扬好,另一方面让更多人拥有谋生技术,进而就业脱贫。”旦增说。

扎西岗乡19岁的旦木真旺加,在公司做学徒一年多就掌握了很多铸造技术。他说:“在这里,不仅学到了技术,一天还有180元的收入,我有信心为家人带来更加美好的生活。”

“现在,国家大力保护和扶持民族手工业。展望未来,公司将继续深挖民族传统技术,努力把西藏的民族手工艺、萨迦文化推向世界。”旦增最后如是说。(记者 楚武干)


分享到:


相關文章: